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针配合艾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6例临床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针配合艾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6例临床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艾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电针艾灸组)和对照组(药物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5.7,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

【关键词】电针、艾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Observation about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oxibustion on the 56 Patients with 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 of Herpes Zoster

People's Hospital Farong town Hunan Province 414200Ding Xiao-dan

【Abstracts】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oxibus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 of herpes zoster. .Methods:56 patients were devided in two group randomly: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accepted the treatment of the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oxibust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taking drugs.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s 100%,while the control group 85.7%,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oxibustion is better than the treatment of taking drugs ,and it can be worked and controlled easily .

【key words】electro-acupuncture; moxibustion; herpes zoster; post herpetic neuralgia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AHN)皮疹痊愈后沿周围神经分布区的持续性或间断性剧烈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该病以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居多(可占到50%__75%),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也是疼痛治疗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笔者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6人,通过以电针配合艾灸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对照,其疗效差异明显。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56例PHN患者均为我院门诊与住院病例,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80岁,平均64岁;病程6个月~3年。病变部位在头面颈及上肢部12例,胸腹部29例,腰及下肢15例。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疼痛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疾病诊断标准:按照《临床疼痛治疗技术》[1]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标准确诊。

1.2.2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要求,皮肤疱疹结痂脱落后遗留的皮肤放射样疼痛,皮肤痛敏,并逐渐加重2周以上,疼痛评分尺数>7②病程半年以上;③年龄50~80岁;④同意配合针灸疗法治疗。

1.2.3排除标准:①治疗期间更换其他治疗方法或中止治疗;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内脏疾患、造血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③不愿意接受针灸疗法治疗。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

电针治疗:局部选取蛇头穴为主穴,沿疱疹分布带边缘,进行多针斜刺,一般每间隔2.0~2.5cm刺入1针(阿是穴),每个皮损区约刺10~12针形成密集的围刺状。体穴治疗,病位在头面部加刺风池、合谷;上肢加曲池、内关;胸肋腹部加相应的华佗夹脊穴;均取双侧,然后再加刺足三里、阳陵泉、行间;捻转泻法,刺激稍强,进针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G-6805型,上海电针仪厂),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力为度,留针30min。

温针治疗:局部以蛇头穴为主,与阿是穴每隔4~5个针刺点加艾段1.5cm;夹脊穴、足三里毫针柄加艾段2cm,温针灸,每天1次,剧痛者2次。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2对照组:①布洛芬缓释胶囊0.3g,如药后有胃部不适配合法莫替丁20mg,均饭后口服,每日2次。②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肌肉注射,隔日1次;维生素B12500?g,肌肉注射,隔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疗效评定

1.4.1疼痛评估:采用国际通用数字评价量表对针灸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估。具体办法:用疼痛评分尺(北京清华紫光制药厂提供)进行疼痛标实,以疼痛尺上标有的0~10共11个数字表示疼痛程度。其中0表示无痛,1~2表示轻微的疼痛,但不影响睡眠;3表示可以入睡的疼痛;4~6表示存在不适感的疼痛,但可以忍受入睡;7表示无法入睡的疼痛;8~9表示无法忍受的具有窘迫感、烦躁的疼痛;10表示剧烈疼痛。被测者根据个人疼痛感受在疼痛尺上标实位置,以此表示目前所处的疼痛状态。根据疼痛症状和疼痛改善程度计算出疗效指数判断临床疗效。

1.4.2疗效评定: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数一治疗后评分数)/治疗前评分数×100%。根据指数将疗效确定4个等级:临床治愈:局部皮肤疼痛基本消失,皮肤感觉正常,睡眠、食欲、日常生活状况正常,疗效指数>95%;显效:局部皮肤轻微疼痛,皮肤感觉正常,睡眠、食欲、日常生活状况显著改善,疗效指数60%~95%;有效:局部皮肤疼痛减轻,但时有加重,睡眠、食欲、日常生活状况稍有改善,疗效指数30%~59%;无效:皮肤疼痛未减轻,甚至加重,睡眠、食欲、日常生活状况无改善,疗效指数<30%。

2治疗结果

2.1两组患者止痛效果比较:经2个疗程后,治疗组基本治愈9例占32.1%,显效15例占53.6%,有效4例占14.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基本治愈4例占14.3%,显效11例占39.3%,有效9例占32.1%,无效4例占14.3%,总有效率85.7%。见表1。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止痛效果比较(例;每组n=28)

2.2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有胃部不适感,查粪潜血阴性,未中断服药。

2.3典型病例

刘××,女,79岁,于2009年4月20日来诊。主诉:2006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背部群集性带状分布的红斑、水疱,伴阵发性刺痛,医院给予肌注维生素B1、B12和病毒唑等治疗,3周后水疱结痂、脱痂,余色素沉着,但皮损处仍感阵发性刺痛、灼痛,寝食难安,晚上疼痛尤甚,难以入睡。长期服用去痛片等西药,效果欠佳。痛不欲生而欲寻短见,女儿发现后,每晚陪其睡眠已近3年,经人介绍来我科室治疗,给予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5次,疼痛明显减轻,巩固治疗一疗程,疼痛消失,睡眠改善。随访一年无复发,达到临床治愈。

3讨论

PHN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脊神经节或感觉神经根变性、纤维化有关。带状疱疹病毒可侵及脊髓后根神经节或半月神经节,继而在脊神经或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感觉过敏,表现最明显的是皮肤分布区的痛觉过敏[2],以及神经纤维变性导致2级神经元兴奋性增高而异常放电,产生疼痛[3]。也有认为与病毒感染急性发作后所遗留的神经组织炎症水肿及瘢痕有关。由于老年人各方面的机能都在减退,神经组织损伤后很难修复,治疗不及时往往会遗留严重的神经痛。临床中发现,其发病率、疼痛程度均与年龄呈正比,年龄越大,迁延时间越久,越难以治愈。

中医称之为“蛇丹愈后痛”,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湿热毒邪其性重浊粘滞,胶着不化,难以祛除,虽经治疗但邪难尽除,余邪着祟,凝滞经络,阻滞气血,气滞血瘀,故疼痛不消;二是带状疱疹早期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血运行不畅,阻塞气机,不通则痛。三是年老体弱患者,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经络失养,不荣则痛,或因久病伤阴,血虚肝旺之体,血虚则肌肤失养,不荣则痛。顽固性疼痛多见于气滞血瘀证,故治疗的关键是行气活血、疏通经脉。局部围刺能促进病损区域的气血畅通,起到活血祛瘀生新的作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属本虚标实者症,故用温针灸扶助阳气,驱邪外出。李健斋《医学入门》:“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4]热因热用的治法也使“热症可灸”得到有力的证实。

针刺治疗可调节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发挥镇痛作用。针刺刺激皮肤感受器、神经末梢和神经干,加强了传入粗神经纤维的活动,减弱了传入细神经纤维的活动,通过脊髓背角的T细胞,使脊髓后角的胶状质SG细胞兴奋,增强了〈SG〉细胞对传入神经末梢的抑制作用,从而缓解疼痛[5]。针刺还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增多,内源性阿片肽的含量增多,还能使外周血液中的致痛物质浓度降低,从而增强镇痛提高痛阈。研究[6] 表明,针刺可激活机体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其中刺激频率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低频率脉冲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β-内啡肽和脑啡肽的含量增高。电针疏密波能通过疏(2Hz)和密(50Hz)交替刺激穴位,使机体内源性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增高,发挥显著镇痛作用。艾灸可以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的吸收,减轻局部水肿对神经末梢的压迫牵扯,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综上所述,应用电针配合艾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倪家镶,樊碧发,薛富善. 临床疼痛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75

[2] Bowsher D,Helgason S,Siguer M ・Mechanical allodynia inpost―herpetic Neuralgia:evidence for central mechanisms dependingon noticeptive C―fiber degeneration[J].Neurology.1995,45:63―65.

[3] 周士枋,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59.

[4] 李梃.医宗金鉴[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08.

[5]李仲镰.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0.

[6]孙瑞卿,王贺春,王韵,等.不同频率的电针对大鼠神经源性痛的治疗作用[J].中国用生理学杂志,2002,18,(2 ) :128-131

作者简介:

丁晓丹,女,(1968.7-),湖南,针灸副主任医师,门诊部主任,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临床二十余年,主要研究方向颈肩腰腿痛的康复治疗与小针刀治疗软组织疾病和脊柱病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