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逆锋波澜起探疑趣味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逆锋波澜起探疑趣味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设疑,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巧妙设疑,能制造悬念,形成波澜,增强趣味,引人入胜。《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的情节改写而成,讲述的是蜀国军师诸葛亮运用计谋从曹操处“借”得十万支弓箭,让心胸狭窄的周瑜阴谋落空,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草船借箭》作为“三国”之中一个经典故事,之所以百看不厌,就在于作者巧妙运用了设疑的方法,让读者如置身迷宫,读来趣味盎然。

一、明知是计偏受计立下军令状真玩命

“三天内造十f支箭”这是一个常规方法无法完成的任务。

从造箭的工序看:制造一支正规的箭,包括打箭头,削箭杆,漆箭身(防水),箭尾胶羽毛,箭的末端还要削出射箭时防滑的棱线,真造起来,是要花时间的。三国时代造箭的程序和一天的工作量,可能无法考证,但考虑到箭的造型变化不大,用宋代的数字大概也可以反映了。沈括《梦溪笔谈》提到,宋代的工匠造箭,三个工匠两天的时间造箭一百五十支。那么,平均一下,一个工匠一天可以造箭二十五支。按照三国评话,当时吴军中专门有一个箭匠营,共计一百人。那么,一天约造两千五百支,三十天可以造七万五千支,这样,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实在离谱。

从文中人物反应,也能找到依据:

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鲁肃不是傻子,周瑜是偏将军、南郡太守,孙策临终,嘱弟权日:“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孙权非常器重鲁肃,与他“合榻对饮”,议论时事。这样的人物,他当然知道如何造箭及造箭的速度。从周瑜认为诸葛亮“开玩笑”的质疑,到鲁肃认为“诸葛亮说的是假话”的反应,都能想象,当时条件下,三天内造十万支箭肯定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而诸葛亮,非但没有和周瑜在时间上讨价还价,反而“减价”处理(十天变成三天),并且立下军令状。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立军令状是有极大风险的,因为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白纸黑字,那是要兑现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就是例证。诸葛亮却把常人看来无法完成的任务接受下来,并立下了军令状,实在不可思议。一心想害诸葛亮的周瑜自然“很高兴”。一直支持吴蜀联姻,又比较老实的鲁肃暗自捏了一把汗,而读者,在担心之余,自有了大大的问号。

真是,布局得手暗自喜,受计之人真堪忧。

二、造箭不用竹与翎只备草船无动静

如何造箭?自然得用工匠和造箭的材料。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准备竹、翎等相关工具(联系上文周瑜准备拖延材料的语言,看看诸葛亮的行动,周瑜连刁难的机会都没有,更显两个人物的差异),却吩咐鲁肃“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工期紧,得抓紧干才行,诸葛亮似乎并不着急――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诸葛亮的造箭之法,鲁肃搞不清楚,“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周瑜甚是疑惑,“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读者自然如坠雾里,更有解开谜团的期待。

真是,行如谜团看不清,众人皆成谜中人。

三、雾天草船逼曹营擂鼓呐喊魂魄惊

第三天,行动开始――

出发时间:“第三天四更”。四更天是什么时候?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四更在丑时,指凌晨一时至三时。虽说,三更过后,天慢慢变亮,但四更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就有贼人趁着这黑夜开始捣起了乱,所以四更称为是“狗盗”之时。

天气情况:“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漆黑的夜晚,迷雾重重,二十条草船逼近强大的曹营。随行的只有几十个士兵,怎不令人心惊肉跳。

悄悄驶近,还要弄出动静,造出声势:“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不明就里的鲁肃自然吃惊不小:“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读者呢?读到这儿,心里肯定怦怦直跳。诸葛亮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真是,借天布下迷魂阵,雾中之人徒心惊。

四、草船借得箭十万一句感谢扬威名

看曹操的反应――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曹操的命令和安排,正中下怀,箭如雨下之时,谁不暗暗叫绝?

看诸葛亮的表现――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读到这里,前疑尽释,豁然开朗。诸葛亮敢于受命,立下军令状,是胸有成竹:三天后,有雾,知天文;巧用草船,有谋略;曹操多疑,不敢轻举妄动,识人性。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充分利用,灵活调度。真是智慧过人。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真是,愚者设计反受气,智者天人皆棋子。

纵观全文,一方面,一步一疑,步步悬疑,情节曲折生姿,引人入胜,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另一方面,迷局之人,实是局中之人、短见之人。拨开云雾,柳暗花明之际,更显诸葛亮的卓尔不群,智慧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