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学识献给生我养我的家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学识献给生我养我的家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除多与同事一起研究工作。

新年刚过,自治区气象局里又是喜气洋洋,人们正在为第一个学成归来的气象学博士除多召开欢迎会。

除多,藏族,1969年11月出生,1985年7月在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系大气探测专业学习;1990年7月在自治区气象局气象台工作;1995年8月在自治区气象局科研所工作;1998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3年博士毕业,学成归来,继续在气象局工作。

尽管他可以留在北京工作,尽管他有出国继续深造的机会,然而他说,是我成长的沃土,我要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给生我养我的家乡,我要把自己的力量和生命献给这块需要人才的热土。

“为了让我能够完成大学学业,家里卖了仅有的一头耕牛”

1985年,除多拿到了南京气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家人也为他的学有所成而感到非常的自豪,那年他只有16岁,一个花一样的年龄,一个花一样的季节,他实现了像花一样美好的梦想。

就在他要离开他的家乡时,家人却为学费发了愁,无奈之下,家人把仅有的一头耕牛卖了。怀里揣着卖了耕牛的200元钱,他踏上了人生重要的旅途。

走进大学的校门,他开始了艰苦的学生生涯,生活总显得非常清苦,好在当时国家对大学生的补贴较多,加之有教书的叔父资助,他的日子总算还过得去。为了节省开支,除多从家里带来了很多糌粑,想方设法地节省,虽然生活艰苦了一点,但是他置身于知识的海洋,精神生活却非常丰富,5年时间里,他从一个只听得懂汉语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个既能听懂汉语又能用汉语撰写学术论文的学者,从一个感觉学习非常吃力的学生成长为每门课都优异的本科大学生,从一个只懂藏语的乡下孩子成长为既懂藏语又懂汉语和英语的天之骄子,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付出得很多很多……

“作为一个地学工作者,我深深感觉到蹲在室内搞‘遥感’是没有太多的意义。”

1990年7月,除多取得了南京气象学院大气探测专业学士学位,9月,他回到了,在自治区气象台工作,从事NOAA卫星云图的接收与处理。带着一股刚刚参加工作的兴奋,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这个新兴而又具有广阔前景的工作上。在老同志纷纷休假,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每天与其他同事一道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卫星云图的接收与处理工作,而且把这些产品最大程度地应用到了每日的天气预报中,同时,利用这些产品完成了每日全区的森林火灾与积雪的监测。

1991年底,根据区气象局安排,除多投入到了由自治区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所共同承担的自治区重点项目“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环境遥感动态监测项目。该项目历时7年。除多在1991-1995年期间协同中科院遥感所的专家在“一江两河”中部流域18个县(市)进行了4次外业调查。在生活和交通等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走进“一江两河”的每个山谷,圆满完成了“一江两河”地区6万多平方公里环境本底状况的调查、遥感影像判读标志的建立、每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绘制。在这种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作为一个地学工作者,他深深地感觉到蹲在室内搞“遥感”是没有太多的意义。要想了解和研究周围的生态环境,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就必须走出办公室,走进大自然,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一个为之探索的科学工作者的初衷。他负责在拉萨完成了项目所需385张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数字化录入、编辑和拼接所有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数据的采集和建库工作。该项目于1997年5月在拉萨通过了自治区“一江两河”开发建设委员会的验收。

自治区气象局举行欢迎会欢迎学成归来的除多博士(右)。

1995年,除多从自治区气象台转到了刚刚新组建成立的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在科研所,参与“一江两河”地区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的同时,还参加了自治区气象台主持的自治区科委重点项目“高原雪灾天气气候分析与预报方法的研究”,负责利用NOAA卫星资料监测藏北积雪的子课题。为了使卫星资料能够更准确、更及时地反映地面积雪使雪灾减轻到最低限度,于1996年冬天到当雄等地对积雪进行了实地监测与调查,并将自己已掌握的地理信息系统知识运用到了藏北的积雪监测。在项目的技术报告中完成了用NOAA卫星监测藏北积雪方面的内容,该项目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除多向自治区科委申请立项了自治区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高原大气臭氧与紫外辐射研究”。他同挪威专家一道在自治区气象局业务大楼顶架设了由挪威方提供的多波段臭氧与紫外辐射仪,并负责数据的接收与处理分析工作。利用该仪器提供的近4年的资料和拉萨气象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在北京中科院攻读研究生期间主持完成了“高原大气臭氧与紫外辐射研究”项目。在洞察该领域国内国际最新进展和研究方法的前提下,独立完成了10万多字的技术报告。该项目于2000年8月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的验收与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样系统地研究高原的大气臭氧与紫外辐射在尚属首次,在全球大气臭氧总量日益减少和紫外辐射日益增加的今天,在全球生物有效辐射最强的高原开展这一基础性研究意义重大,并一致认为该研究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该项目还得到了当时来藏考察的国家气象局4位院士的高度评价。

“虽然内地有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但我还是要回工作,这里更需要人才。”

通过近8年的工作和科研岗位上的磨练,除多渐渐地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成熟的气象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他一直感觉到自己当初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远远不够,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998年,经过了充分地准备,他报考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他成功了,成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名研究生。在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研究生院的一年当中,他不仅过了研究生英语资格考试,还考上了硕博连读生。

在读博士期间,刚开始的一年,他学习感到非常吃力,特别是英语,成绩很不理想,他便和的另外一位学生共同请了老师星期六、星期天为他们补习英语,一年时间里他比别人付出了多几倍的努力,他的英语成绩赶上来了,学习也不再是以前那样吃力。

尽管他在北京读书,但仍然进行着科研工作。趁假期来藏的时间在气象局科研所经过野外调查训练培养了一批能够独立完成野外遥感判读调查制图的业务骨干,对项目总体实施的技术方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北京还协同科研所的同事于1999年和2000年两度完成外业调查数据的录入、编辑和建库及向众多相关专家的咨询工作。

2001年4月至6月,除多在挪威气象局Tromso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访问与学术交流。此次访问结束之际,他向挪威的同事们作了题为“高原与气象”的报告。向国外的同事们介绍了独特的传统文化、自治区气象局和高原特殊的天气气候特征,引起了国外同事们的极大兴趣。

功夫不负有心人,除多的科研开花结果了,他参加了一部专著的编写,独立完成了10万多字的技术报告,编写了“一江两河”项目第二期技术报告的部分章节。在《大气科学》、《气象》、《气象科技》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0篇论文,并有一篇在首届全区农业气象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交流,199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气象科技工作者称号。

在欢迎会上,除多表示,是他的家乡,他要把自己的才能和汗水挥洒在这块热土上,为遥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