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学情境创设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提高学习效果,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现实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情境创设,仅看到其形式作用,从而使情境创设失去应有价值。因此要从确立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出发,增强情境创设的吸引力、数学味、发展性和真实性,从而增强情境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情镜创设;误区;原则;对策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因此,在数学教学别是小学阶段,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一、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

(一)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

一些教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一些教师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

(二)人为设定的“现实生活”

一些教师在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

(三)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挑战性问题”

一些教师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如教学“一笔画”问题,教师设计了一座居民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设计一个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路线。看上去,情境创设合情合理,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中,这样效率最高,自然也就是最优化的设计。但孩子却不这样想,为什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他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至少在他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时,他是不会充分投入进去的。

(四)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

一些教师创设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五)过于依懒多媒体的“实验操作”

一些教师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某位教师用多媒体电脑生动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杯向圆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满的过程。但我想,如果这里,让学生先自己亲自动手量一量,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前面出现种种现象、问题绝不是出自偶然。从表面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实质上,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就是指情境教学中提供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思维规律,它是情境教学最本质的特征。2、针对性。就是指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等情况,合理地确定情境内容与方式,它是情境教学效果高效的关键。3、数学性。就是指设计的情境必须“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而且要非常具体。4、简约性。就是指在情境设计过程中,应当抓住最本质、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以少胜多。5、问题性。就是指创设情境中必须蕴含具有一定挑战性、能使学生产生疑惑、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能促进学生进行较为深刻思考的数学问题。

三、做好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因此,在情境创设中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是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

二是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三是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是要有“真实性”――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但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创设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狗第四,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