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省级农村商业银行构建模式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省级农村商业银行构建模式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0-000-02

摘 要 农村金融市场广阔,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农村商业银行不断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面对农村金融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经济形势,有必要对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构建模式予以重新定位和描述,以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将农村金融市场做大做强。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金融市场 构建模式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省级农村商业银行不断改革其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以求满足农业产业链的多样化需求。此外,一些省级农村商业银行业开始对产业农业的资金供给、银政合作支农新平台的搭建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业务渗透。然而,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其经营模式尚在摸索之中,在发展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我国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模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发展策略,以期促使省级使农村商业银行在都市农村经济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 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必要性

省级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在扶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对农村地区经济扶持力度的加大,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扩大农村业务,并不断在农村扩大各自的分布点范围,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把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作为重要战略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种战略选择下,我国农村经济的总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经济不再依赖传统小型小户的生产方式,而转向大型化、机械化的复杂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对农业资金的需求,促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朝多元化趋势发展。发展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在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业务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 省级农村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模式选择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商业银行以各种不同的模式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将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转移到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信贷及金融服务。从商业银行对资源的控制程度来看,省级农村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直接进入模式

直接进入模式是指商业银行直接将自身资源转移到目标金融市场,为金融服务需求主体提供金融服务。例如,增设自己的分支机构,或发起新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直接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信贷等金融服务的进入模式,具体可分为新设投资、作为发起人并参股金融机构、并购等模式。

1.新设投资

新设投资指商业银行以设立分支机构或成立全资子公司的方式进入目标农村金融市场,如在县域内开设支行,成立全资的商业性金融机构等。

2.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并参股农村金融组织

目前,商业银行以主发起人身份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为了其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发起人和持股人,与其他企业法人或自然人共同持有被发起机构股份。

在这种进入模式下,商业银行在产品、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被发起机构大力支持。目前,这种进入模式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返或抢占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途径。

3.并购模式

商业银行在进入目标农村金融市场过程中,资格审批、招聘员工、建立客户资源会花费较长时间,因此,有些商业银行选择通过并购当地金融机构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在跨国银行进入国际市场过程中,并购更加常见。但就国内来看,商业银行通过并购方式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情形并不及前两种模式多见。

(二)间接进入模式

间接模式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与农村金融市场上已存在的农村金融组织进行合作,将其自身资源间接转移至目标市场,为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主体间接提供金融服务。

1.贷款批发

贷款批发是指商业银行先贷款给目标市场现存的金融组织,再由这些金融组织将贷款发放给农村经济主体的方式间接进入目标市场。在这个链条里,商业银行是贷款批发商,金融组织是贷款零售商。银行仅将资金放贷给金融组织以获取固定的利息收入,而不参与后者的经营管理,一般也不参股到金融组织或参与分红。近两年,这种进入模式已在我国有所实践,但尚未得到广泛推广。

2.委托

委托是指商业银行将其开发的金融产品或信贷服务委托于现存的农村金融组织“”,后者向商业银行收取费。现存金融组织负责向农村金融市场销售金融产品,负责整个信贷流程的资质审核、后续监督及回收贷款。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大型商业银行主要提品,现存的农村金融组织主要提供渠道。这种模式结合了两者的优势,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低和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匿乏的局面。

三、 当前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的支农建设中发挥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在农村经济业务的开展还没有成体系的、较完善的制度可以借鉴,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资金供给多流向非农产业

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农业产业,但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本目标下,商业银行往往把绩效的好坏作为其经营的原始动力,这有悖于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初衷。从政府扶持方向来看,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农业贷款成本明显要低于非农业贷款,再加上农业贷款的管理成本也要高于非农业贷款,不少商业银行在基于逐利动机的刺激下,往往比较关注非农业资金的放贷,主要表现在“重非轻农、重大轻小、重城市轻农村”。在这种管理思想下,许多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大部分资金供给出现外流现象,农业产业所能获得的资金额度大打折扣。

(二)吸收存款的能力不足

商业银行主要盈利模式就是将较低成本的存款金额以较高贷款利率提供给资金需求者。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尽可能地争夺存款资源,换取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对于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省级农村商业银行而言,其对存款资金的依存度不亚于一般商业银行,甚至其依赖性更高。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省级农村商业银行面对的竞争者除了国有商业银行,还有多年来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其信用水平要明显高于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这些金融机构大都以国家信用为保证,另一方面,省级农村商业银行成立时间普遍不长,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业务竞争中并不具备任何优势。

(三)风险监管措施有待加强

近年来,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推广风险的控制上下了功夫,通过降低不良贷款、化解历年风险等方式降低了银行经营风险。但是,尽管风险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还是存在不少完善的空间,与一些大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监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风险监管的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当前,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对风险监管的重视虽然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许多执行方面的基础建设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比如说,风险监管的人才严重匮乏,又比如说风险监管的信息系统建设比较落后等。由于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组建时间还相对较短,人手缺乏,更不用说风险管理人员,尤其是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以说,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职业化程度很低。另外,省级农村商业银行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放弃了对一些高精度风险计量信息系统的购买。缺乏完备、可靠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作支撑,使得风险管理人员难以对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进行准确的综合处理。

2.风险监管的方法较为落后

不少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仅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质量、检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在风险识别方面,没有对本机构各项产品、活动、程序和系统中所包含的各类风险的发生环节、表现形式、危害结果进行详尽排查,特别是没有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技术相关风险进行逐一排查。

四、 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策略分析

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市场定位明确的前提下,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否得当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一)深度挖掘农村市场

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在农村,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特殊环境和地位更使其发展潜力具有广阔的上升空间。在深度挖掘农村市场的过程中,掌握农户和中小民营企业的软信息是抑制贷款风险、提高金融供给效率的有效途径。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提高贷款审批的速度,另一方面又要保障贷款的安全性,可以通过掌握农户和企业的软信息来获得足够的风险保障。

(二)支农金融产品创新

积极探索农民以养殖水面使用权、经营权、经济林权订单、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等作抵质押经营权抵押。对农村中小企业,探索将其存货收费权益等作为抵押担保物。全面推广箱式和伞式信用共同体的做法,建立多层次的信用共同体。开展涉农中小企业联保贷款、探索仓单质押贷款、开发支农金融创新产品“信用一证通”。开展好“个人金融套餐”、“个人信贷业务中心”、“金融超市”等载体,拓展个人消费信贷用途。

(三)加强风险监管

起步晚、底子薄使得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处在高风险的市场经济挑战中,对此,加强有效的风险管理更是迫在眉梢。

1.加强风险监管的基础建设

一是构筑风险监管的人才高地。通过强化培训并且通过制定适当的薪酬制度吸引和留住合格的风险控制专业人员。尤其是引进、培养和留住有较高风险管理理论与丰富经验的专业高手和技术尖子,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竞争的高素质专业化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开发并运用适宜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为有效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2.创新风险监管技术

学习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提高并改造传统的风险识别、评价、决策与监督方法,更多地引进量化的分析工具,实现金额的风险计量和控制。根据历史经验数据,预测借款人的违约概率、贷款的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敞口、计算贷款的违约损失,在贷款定价时要确保在贷款收益中将预期损失覆盖掉。

参考文献:

[1]赵英.农村上市商业银行创新管理模式研究.时代金融.2011.02.

[2]赵士卿.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基于社区银行模式的视角.中国外资.2010.09.

[3]谭明慧.商业银行如何统筹城乡金融建设.经济导刊.2010.04.

[4]黄达军.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创新的思考与对策.财经界.2010.18.

[5]唐盛红.关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之探讨.财经界.2010.18.

[6]张曼.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分析.东岳论丛.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