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蔡元培美育思想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一代宗师蔡元培先生关于美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开创了我国以美育进行道德教化的先河,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继承先生美育思想、实践科学与美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这是当代高校打造核心竞争力、培养适应21世纪开拓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教育思想;美育;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
一代宗师蔡元培先生不仅学贯中西,堪称学界泰斗,而且治学有道,高瞻远瞩,他的教育思想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虽历经一个世纪对今天的高等教育仍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蔡先生的美育思想开创了我国以美育进行道德教化的先河,谱写了高等教育新篇章。
一、蔡元培美育思想与美育实践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有着良好的美育氛围和音乐教育传统,北大是在80年代初率先举起素质教育大旗的19所高校之一,并且多年来在音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堪称普通高校的楷模。这充分体现了蔡先生美育思想及美育实践的优良传统。
蔡元培先生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开创者,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时期,外遭帝国主义侵略,内逢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受命于危难之中,立足于拯救国家和民族,确立了“教育救国”的政治理想。提出了著名的五育教育,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确立了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教育方针(注:参见马强、王婷婷《略论蔡元培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影响》一文,《文教资料》2007年1月号中旬刊,第119-120页。)。并提出,“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美育”,被提到了与“科学”同为新教育大纲的地位,在中国的历史上,蔡先生是前无古人的开创者。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蔡先生所说的“美术”,并非仅指现代纯粹意义上的美术学科,而是包含了绘画,雕刻,建筑,庭园,服饰,音乐,诗歌,演剧等各方面,同属艺术范畴(注:参见汪晓春《蔡元培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影响》一文,《音乐探索》,1997年第2期,第65-67页。)。其中的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载体,蔡先生在大学院公报第一期上就写下了“设立音乐院,艺术院,实行美化教育”。
更为可贵的是,先生不仅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率先提倡美育,而且是亲自实践美育,毕生施行美育的第一人。从先生担任北大校长起,就殚精竭虑展开了一系列音乐教育措施。首先发起组织了我国第一个以“研究音乐,发展美育”为宗旨的北大音乐研究会,亲自担任会长长达3年多;创办了我国第一份专业《音乐杂志》并亲自撰写发刊词;担任会长期间,成立了《丝竹改进会》、西洋浅乐队、举办了多种类型音乐会,后在肖友梅博士倡议下进一步将音乐研究会改为北大正式的教学机构―音乐传习所,培养专门音乐人才,一面研究西洋音乐,一面研究我国传统音乐,集教学、研究、传播音乐为一体,并聘请了肖友梅、王露、陈仲子、刘天华等一批著名的音乐大师任教,揭开了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新篇章,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上海音乐学院也是蔡先生亲自创办的第一所专门音乐学院,在先生思想影响下,北京女子高师,北京艺专,上海专科师范等学校也相继成立了音乐系科,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专门音乐人才,为音乐教育及整个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先生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是今天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最好参照和楷模,也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思想源泉。正如肖友梅博士在蔡先生七十华诞时所说:“中国艺术教育之发展,端赖先生之振发,而音乐教育被重视尤赖先生之倡导”。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不久,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19所高校率先高举起素质教育的大旗,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的核心―音乐教育为中心,发起并组织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学会,积极倡导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同时,教育部也下发了关于提倡素质教育,在普通高校实施美育的系列文件,从此,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以下简称普高音教)跻身于高等教育的行列。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走上了科学与美育相结合的道路。这一结合与先生的教育思想有着深刻的渊源。今天的许多有识之士,不仅在追忆先生的思想,更多的是在追求实现这些思想的曲折之路。如果说先生在一个世纪前追求的是一条教育救国的路,那么今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条件去追求教育强国理想的实现。
二、蔡元培美育育人的思想对我们的启迪
大学的任务是什么?蔡先生在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中明确指出,大学目的有二,一为研究高深学问,二为培养高尚人格。身为大学生,当应“砥砺德行,”“国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针对当时社会“世风日偷,道德沦丧”的现实,蔡先生希望大学培养出能“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责无旁贷”的卓绝之士,成为世之楷模,旨在逐步扭转不良社会风气。严厉抨击了那些以上大学为阶梯实为谋求升官之捷径的人们,或者以为大学就是为学得一门专业而为将来谋生之道的功利思想,带着这些功利者必将“误人误己”。因为“宗旨不正大”者,不会为求学问而勤学,故而学习态度并不积极,惟问分数,惟求毕业证书,一旦“文凭”到手即可混迹社会。但这样的人,“学问毫无,光阴虚度”,若“担任讲习,必贻误学生,若置身政界,必贻误国家”。由此可见先生那颗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拳拳急迫之心,可以感受先生身居庙堂胸怀天下的赤子之心,可以感知先生办学志在育人、教育救国的坚定信念。
先生之所以高度重视美育,是因为先生大学理念的核心是在“育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注:参见陈四海《蔡元培的音乐教育思想》一文,《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21-25页。),“有一种学问,虽然与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学了以后,眼光一日一日的远大起来,心地一日一日的平和起来,生活中无形的增加许多幸福”,揭示了音乐对人美好情感潜移默化的陶养作用。
先生不仅认为美育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认为美育也是科学进步的原动力。他将科学与美术同为新教育大纲,并以此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宗旨,他在《美术的进化》、《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中均写道:“教育的方面虽也很多,他的内容,不外乎科学和美术”,即使在他的遗言中,仍在强调“科学救国,美术救国。”
探寻先生教育思想之源,首先要从他的学者身份说起。先生自幼饱学国学,青年时期在科举之路上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深得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其二,源于先生对西方高等教育办学思想的积极借鉴。早在德国研究学习期间,蔡先生对康德“超功利”美学理论非常推崇,做过深入研究。认为音乐有修身养性治理社会秩序的作用,是进行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价值尺度。现代医学也证明了音乐对人情感情操的熏陶,是因为音乐的特殊语言―旋律、节奏、强弱、风格等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对人相应器官组织产生正性或负性的作用,引起内心强烈共鸣。久之,“则入人也深,化人也速”。音乐,首先是情感的艺术,是极富穿透力的情感语言,如《国歌》的神圣庄严令人自豪,《春江花月夜》的如诗如画使人陶醉,《梁祝》的忧伤悲壮令人回味,《命运》的豪放激扬催人奋进,……不同的音乐作品引领人们走进各自独特的境界。其次,音乐创作本身就是强调想象、创造和创新的艺术。仅有的七个音符经过千万次排列组合加上特有的音乐语言,形成了各种旋律,传递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使人联想无限,久之可以培养人的发散性思维方式。第三,音乐自身蕴含的高度的美学价值。如旋律的高亢或低沉,明亮或忧伤,节奏的快慢强弱都代表了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其褒贬扬抑善恶分明,使人一目了然。这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形成。但对音乐的感悟,并非人人相同。这取决于欣赏者是否有一对音乐的耳朵。而音乐的耳朵并非天生,有赖于悉心培养长期熏陶。这,正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任务。
笔者在对我校音乐选修课学生的一份调查中获知,学生选修音乐因喜欢音乐而选修的占77.75%,但接受过正规基础音乐教育的微乎其微,能识谱者仅占4-5%;几乎所有的人认识到音乐与提高自身素质的关系,但对音乐与自己专业是否有助的问题,多数人并不认同。屠明在对武汉地区四所高校学生音乐知识状况调查中发现(注:参见屠明《大学生与中华音乐文化》一文,《中国音乐》,1997年第3期,第135-144页。),大学生因为音乐知识的极端贫乏,无法欣赏高雅音乐,进而以绝对优势人数选择港台及国内外通俗流行音乐,喜欢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人数仅占少数。大学生获取音乐的途径主要是听磁带(占86.3%)和收听广播(占75.4%),有机会上音乐课的只有2.2%。这篇调查客观地反映了当前的事实。至目前为止,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亟需改变。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在普通高校这个平台上,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学生踏进大学校门,是一个庞大的高素质人群;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面对的人群相对于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数是更广阔的天地;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对象相对于社会的普通人群,这里是一个精英群体,富有朝气,思维活跃,知识基础扎实,尤其喜欢音乐,是音乐教育的良好受众,针对这个群体进行音乐教育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呼唤蔡元培教育思想
今天的大学所处时代背景,社会文明,综合国力已非20世纪初可比,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国际背景是文化的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强权政治和发展极不平衡,使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的大学如何围绕这一主题打造核心竞争力展开新时代人才培养新模式?笔者以为,先生的思想应该成为我们积极的借鉴。
然而,长期以来,大学虽然不断在进行着改革尝试,但现行的教育升学体制,相应的法律法规,商品经济的价值观等等,仍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教育,使教育仍在围绕着“功利”的惯性而行,这种功利,表现在课程的设置,资金分配,科研的倾斜等多方面。在普高音教方面,笔者亲历了20多年来走过的坎坷之路,深知其中的酸甜苦辣,步履艰难。在以专业为中心的狭隘思维中,素质教育虽有大旗却无大军:音乐与美术等美育方面的课程仍摆脱不了“选修课”的命运,从教师人员配备到开辟专用音乐教室及教学设施的严重不足,从主管部门被随意挂靠到教学经费被随意挪用等方面看普高音教,不难发现,这块天地在大学虽占有一角,但在大学的棋盘上,她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卒。音乐课仅有的32学时2个学分,学生到底能够学到多少音乐知识?虽然许多大学生非常渴望学习音乐,虽然有许多音乐教育者默默耕耘,奔走呼喊,但理想与现实之间仍有着漫漫长路。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也是改革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使其生存和发展如此艰难,严重阻碍了其功能的发挥。在今天,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意味着开拓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已成共识,无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诞生,还是钱学森、李四光等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都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发达国家已经把音乐等艺术教育纳入高等学校学生必修课程,十分强调用美育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和智慧。在这样的现实中,我们重温蔡先生的教育思想,更感到先生美育思想的前瞻和伟大。
四、美育―追求和谐与卓越
蔡元培先生一生倡导美育,实施美育,以美育为桥梁,实践着科学救国、美术救国的教育信念,追求的是人才培养的和谐与卓越。倡导美育,是站在科学基础上的睿智与高远。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美育的代表,普高音教也应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断把握机遇,坚定信念,加强自身学科建设,架起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美育的桥梁,实践先生的教育思想,追求当代教育的和谐与卓越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