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旅游业发展误区及相关建议浅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旅游业发展误区及相关建议浅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的《2013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4年发展预测显示》,2013年中国旅游经济平稳运行,消费需求旺盛,投资持续增长,产业运行相对景气,发展方式加速转变。预计2014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将超过3.2万亿元,前景光明。虽然中国旅游产业尚未出现明显下滑趋势,但在近些年的开发及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过度开发、保护不足,入境游客增长缓慢,出境旅游却持续攀升等现象,表明中国旅游面临着巨大考验。文章从中国旅游景区的盈利模式等方面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旅游;门票经济;过度开发;可持续旅游;旅游产业链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有时间和金钱外出旅游,尤其是近年来,民众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旅游景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景区进行过度开发,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带来了一系列的破坏,这种现象也与政府政策及国民观念密切相关。

一、中国旅游开发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以门票和索道为主的赢利模式

由于地方政府对于景区的开发目的集中在获得经济利益,这种观念导向就是不正确的,而获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抬高门票价格,门票经济成为景区和政府获取收益的重要工具。以九寨沟为例,九寨沟门票价格(含观光车)约320元左右,这个价格足以把包括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印度泰姬陵、日本富士山三个景区游览一遍了。印度泰姬陵的门票价格是双重标准,对印度公民是20卢比约2.4元人民币,对外来游客是700卢比约84元人民币,这就照顾了本国公民,因为景区是公共资源,是为国民提供休闲、娱乐、缅怀、教育等多功能的场所,而不仅仅是赚钱的工具。一般来说,国外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大约相当于平均月工资的1%,旅游是一种大众活动,而不是消费积蓄的负担。

表 1 全国重要景区索道回报率

玉龙雪山丽江旅游公司 84%

峨眉山旅游集团 80%

张家界旅游集团 70%

(二)旅游景区发展对相关产业链的带动乏力

中国旅游景区的收入的主体是景区经营者和当地政府,而和其相关的产业链及利益相关者获益甚少,因为景区在规划之初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政府要获得收益,投资公司投资景区的开发也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蛋糕就那么大,他们不想也不允许其他相关者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游客量是博物院的50倍,而且北京故宫博物院门票价格要比博物院高的多,但更赚钱的却是博物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博物院的经营更注重整个产业链的整体效益,主景区及相关设施都有其赢利点,而北京故宫博物院就单一多了。这似乎是中国景区的通病,以高门票为主要支撑,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游客消费及景区的整体收益,对整个产业链的贡献微乎其微。

(三)过度开发

我国景区往往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虽然在景区规划时会划定禁止开发的保护区域,但在经营时能否遵守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很多情况是景区为了利益考量过度开发,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景区往往不顾环境承载量,加大加快游客流转速度,这样一来一是导致对景区生态造成影响,二是游客体验的满意度降低。

景区大搞人工设施破坏自然风貌 ,另一方面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进行过度开发,将文化进行商品化和舞台化经营,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当地传统风俗的延续,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过分的开发所导致后果是景区及社区精神层面和灵魂层面的东西被抹杀。人们得到的他们想要的利益,却失去了他们拥有的财富。以我们熟知的云南傣族泼水节为例,当地经营者为了迎合游客需求,居然举办天天泼水节,这样的泼水节已经没有那种圣洁的内涵了,只是一种商业化的表演而已;丽江的纳西文化也是如此,因为大部分丽江人都不在古城居住了,他们把房屋租给外地的商人,也就是说丽江大部分是外地人在经营,被外地人和游客所占据的丽江已经不是我们所向往的梦中的丽江了。

(四)人文保护力度小,自然维护缺失

在我国对于景区所在社区的人文传统的保护和自然景观的维护是不够的,往往是聚焦于大力开发,而保护及维护缺失。文化的商品化和舞台化已经让文化像快餐一样被出售,很多习俗,传统已不具有本来的意义,而沦为赚取利益的工具。对于自然景观的维护同样没有得到重视,大量建造的人工设施及大量游客所带来的生态影响,但各个景区用于维护的费用只占收入的极少比例。美国国家公园的人工建筑是极少的,而且力求与自然环境相契合,不会让人感觉格格不入,政府对景区的补贴和维护费用也在数十亿美元,这也是为什么去年美国政府停摆之后,很多国家公园也关门的原因。

二、相关建议

(一)收入主体和盈利模式多元化,带动整个产业链条和谐发展

景区开发经营应该注重社区参与,让当地居民、相关企业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在景区开发过程中积极参与并获得一定收益,整个地区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取得收入的模式不能仅仅局限于高门票或游览设施,而应更加多元化,在不破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对主景区产品进行多样经营,获益渠道不必只局限于主景区,要注重大环境大观念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整合相关产业链,带动产业链的大发展。

(二)合理适度开发,走可持续旅游之路

相信每个景区在规划时,都有考虑怎么开发、开发多少的问题,禁止开发核心保护区,但当景区付诸经营之后就有可能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将保护弃之不顾,这样对景区带来的伤害是无穷的,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如果一直恶化下去,那么游客还会来吗?来了又去欣赏和体验什么呢?景区经营者应该意识到,景区的资源不论是自然的或是人文的,是形成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基础,又何必去自废武功呢!因此对于景区的开发要科学合理适度,人工景观不要太多,不要破坏自然的和谐,要和自然景观相融合。在此基础上,发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吸引力,走差异化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之路。

(三)加大对景区的维护,注重保护人文资源

据统计在张家界108元的门票当中,只有8元钱是用来对景区进行维护的,桂林的石林风景区的维护费用也只占到收入的7%左右。而在国外用于对景区维护的费用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我们应该知道景区资源是珍贵的,是该保护的,就算从纯经济的角度来讲,只有保护好了,收益才会持续。因此,景区应加大对维护的投入,另一方面对于人文资源更要有意识地进行保护和传承,对于具有宗教性质的神圣仪式和传统不要打上纯商业的烙印,不能让神圣的沦为世俗的。这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景区的合理开发,社区的正确参与。

(四)提高游客体验和享受度

人们之所以外出旅游,就是为了放松身心,体验另一种文化、另一种生活。如果大家出游的大部分时间都堵在高速路口、都耗在景区门口排队上,哪还有心情去游玩,即便能迅速到达目的地,可当你看到的不是美丽的风景,而是人挤人、人挨人的后脑勺时,心情又会如何?这不是旅游!因此,不论是政府还是景区应该拿出一些政策、对策去解决这种现象,比如灵活弹性的假期制度,让人们有自主安排度假时间的权利,或者是景区在自身的接待系统上进行调整和升级,以提高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三、结语

首先,我们知道西方旅游业的发展程度是很高的,但他们并不是以门票收入占主体,政府也不是收益的主题,西方往往是以低门票吸引游客,以景区周围相关产业为基础,大力促进旅游对当地居民,企业的发展,获得整体效益。政府对景区进行补贴、维护。以美国家公园为例,美国有57个国家公园,门票收入一年约1亿美元,参观人数约2-3亿人次,政府一年约补贴27.5亿美元,正式员工2万人,义工8万人。当然我国的发展程度与西方存在较大差距,但值得我们借鉴的是,要注重整体发展,受益主体要多元化,不能忽视对景区的保护和维护。

其次,旅游的体验在于异质、在于不同,旅游地应该根据自身独有的资源条件进行开发,而不能搞所谓的标准化,试想如果每个景区的设施、项目都大同小异,那还有必要去体验吗。

最后,从观念上来说,英国人的旅游经济学认为仅从经济的方面来看待旅游是非常片面和局限的,而应从文化、资源、自然等各方面来考量,经济只是其中之一,且不是首位,而我们似乎只有追求经济最大化这唯一目的。我们应该转换下观念,景区是公共资源,不该仅是圈起来用来赚钱一片地域。《人民日报》也曾发言说:景区是公共资源,不属于某个地方,某家企业,而是属于公众所有,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企业不能承包之后就急于变现、无序开发,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对于地方政府来讲,不能把景区承包出去,就放弃了监管责任,坐等分成,而应当好公共资源的看门人。

作者简介:张永辉(1987.12- ),男,云南大学商旅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