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长寿秘诀“把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长寿秘诀“把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寿,一直是人们不变的追求。但到底如何才能获得长寿,古往今来,人们各有各的主张――孔子说“仁者寿”;老子说“德可延年”;《黄帝内经》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孙思邈说:“四体勤奋,节制饮食”;乾隆皇帝说“十常四勿,适时进补”;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张大千说“养身贵在养心”……

这些话,从不同的角度对长寿作了概括和思索。在信息爆炸的当代,有关长寿的各种经验、“秘诀”更是层出不穷,在各种报刊媒体中随时可见有关长寿的新研究、新经验。这其中,有哪些是真知灼见,哪些又是以讹传讹?

长寿全靠遗传――错

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只有15%取决于遗传因素,60%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

先天的遗传因素是决定寿命的基础,后天的环境因素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这三者的关系可以比喻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是遗传因素,另外两边是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底边越长,加上另外两边的增长,三角形所围起来的面积才能增加,也即获得长寿。

从理论上说,生物的特性是由遗传特性所决定的。比如每个人外貌、性格都不一样,这是一种遗传特异性现象。寿命是由遗传物质即所谓基因起作用的。每个种群间遗传基因不同,决定了每个种群间寿命的不同。

已经从事长寿科学研究25年的广西巴马长寿研究所所长陈进超说,从目前的研究发现,长寿与遗传基因有一定的关系,在大多数长寿家族都能找到前辈长寿例子。巴马的百岁家族很多,百岁父女、母子、兄弟、姐妹不稀奇。但不是有了长寿基因就能长寿,后天修养对于长寿与否仍然十分重要。

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原理,科学家推算出人类的生命期限的多个理论值,最保守的计算也应该在120岁左右,而目前人类的平均年龄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理论值。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寿的潜力可挖。

美国学者希尔认为,人们的寿命之所以没有完成应有的“期限任务”,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命成长过程发生矛盾。比如现代社会的空气水源污染、滥用杀虫剂及食品添加剂、不良的生活方式等,都可使人们的寿命缩短。

由此看来,遗传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分析,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有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安定或动荡),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影响,而有60%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因此,可以说长寿的“钥匙”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长寿来源于营养――不全对

营养也有两面性,合理、均衡的营养令人长寿,过剩的营养或营养不足则损人健康。

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行来源于充分的“养料”供应。一般来说,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6种。人的寿命与其摄取的营养成分是否充分和合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每种营养物质对人类的作用不同,缺少任何一种都会影响人体健康,出现营养缺乏症。但某种营养素摄取过多,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不良的现状已逐步改善,在城市,营养过剩开始成为威胁人们健康长寿的一大问题。营养过剩可引起多种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胆石症等。尤其是老年人,由于活动量减少,能量消耗也减少,如不适当控制饮食,容易发生营养过剩。过多的营养,不但有损健康,更不能使人长寿。有些人为追求苗条身材,不合理节食,导致厌食而出现营养不良,有的甚至因出现重度营养不良而丧命。

长寿依赖进补――错

补药也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不是任何人、任何病症都可以应用的,更不是包治百病、长生不老的灵丹。

有人认为,“吃补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而且是越补越好,甚至连治病吃药,也是“喜补而恶泻”,迷信“药补万能”。这显然是一个明显的进补误区。补药,也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不是任何人,任何病症都可以应用的,更不是包治百病,长生不老的灵丹。

有的人为了健康长寿,盲目进补,反而影响自己的健康长寿。因此,吃补药的时候应该做到缺什么,才补什么。并且做到:第一,要有目的而补。服用补药要根据具体需要,而且要区分阴阳、气血、虚实及五脏、六腑,有针对性地给予补益,方可起到扶持正气、保持健康的作用。第二,要补之有度。应用补药,是为了调节阴阳、气血、虚实,使之趋于平衡,促进五脏六腑的功能处于良好状态,才能保持健康。所以补药的应用要注意权衡利弊,不可随意乱补。第三,要补之有时。四时交替,阴阳消长,人体阴阳也随之变化,因此应顺应春夏秋冬的季节交替而应用药物。第四,要以和为“补”。人生病除了由于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衰弱之外,还有阴阳失衡、脏腑不调、气血失和的状况,因此通过应用药物来调和阴阳、疏达气血、平衡虚实、调理脏腑,使之保持平衡与协调,同样是药物养生的重要措施。

总之,人体对营养的摄取,主要是靠一日三餐,而绝不能仅仅依靠营养补剂。《黄帝内经》就明确指出:补品只能用于调养虚弱的体质,机体的营养供给,还得让位于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饮食(即所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早退休可以减少

工作压力,从而长寿――错

工作可以产生适度的压力,激发机体潜能,保持健康状态。

美国科学家对3500名壳牌石油公司的工人进行了26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分别在55、60和65岁退休。研究人员发现,早退休的工人死亡率更高,平均寿命也更短。55岁退休的人在退休10年内死亡率比60岁退休的人高37%,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72岁。而在60岁和65岁退休的工人平均可以活到76岁和80岁。研究人员还发现,寿命最短的人群是那些55岁就退休的低收入男性,最长寿的人群是65岁退休的高收入女性。

总部设在加拿大的“积极变老国际委员会”首席执行官科林•米尔纳对此解释说,这一研究表明退休对健康的重要影响。“以前我们认为退休后工作压力减少,生活节奏放松,有利于长寿。这种看法忽视了工作对健康的积极作用。人类离不开工作,我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着工作来运转的,工作可以产生适度的压力,激发我们的潜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状态。当我们退休后不再工作时,容易丧失活力,导致健康水平下降”。因此,米尔纳建议,老年人为了健康,必须过一种积极的退休生活。“那些找到新兴趣或新活动的老人更能享受生活,活得更健康,因此也更长寿。”

吃素可得长寿――错

近期来,国内外专家对素食长寿之说已经予以否定,提出动植物食品混合食用的饮食原则,能使营养全面,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益寿的目的。

目前困扰人们的“三高”等常见病,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多食用动物食品,特别是多脂的肉类所引起的,因此,有的人就认为素食者必然能长寿。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30多个国家调查出冠心病与饮食的关系,认为肉蛋等动物蛋白过多,可以促使冠心病的发生,进食植物蛋白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机会减少。中医认为,多吃油腻对老年人不利,因为油腻能助热燥血,对于精血俱耗、阴气不足的中老年人来说,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现代营养学也得出结论,经常吃动物油脂,由于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容易使血胆固醇增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素食者经常吃植物油脂,其中富含亚油酸,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

由此看来,有些疾病如高血压等,与过多食用肉类有直接关系。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完全摒弃动物食品而只吃植物食品,否则人体会失去很多必要的营养物质,而且会严重地损害健康。完全吃素的人由于食物单调,天长日久就会使人体酶系统受到破坏,造成新陈代谢失调,并产生各种疾病。

首先,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主要成分,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动物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是一种优质蛋白,这是植物蛋白食物远不能及的。若长期纯素食,摄入蛋白质不足,会使人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失衡,因而造成贫血、消瘦、消化不良、记忆力下降、和免疫力降低、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如果摄入过多的植物蛋白(米面、豆类)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引起血氨增高,所以应食用适当的优质动物蛋白,如鱼、奶、蛋、瘦肉等,以满足人体的需要。

其次,若长期素食会引起胃酸及消化酶减少,味觉降低,导致食欲不振;动物蛋白味道鲜美,可刺激食欲,特别对老年人提高食欲有益。当然,一些蔬菜、瓜果、薯类、藻类以及香菇类,具有低热能优点,能促进免疫力、抗动脉硬化,多吃对保持酸碱平衡、延缓衰老也有益处。

为了全面营养摄入,维护人体正常生理、生化功能,需要依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而这些营养物质在动植物中各有所属,只有动植物食物兼吃,荤素搭配,摄入营养成分才会全面,这才是科学的长寿之道,才能达到保健延年的目的。

要长寿,

每天至少要睡8小时――错

研究表明,每天睡6~7小时的人,比睡眠时间少于4小时或大于8小时的人活得更长。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医学院和美国癌症协会进行了一项涉及100多万人,历时6年的睡眠习惯研究。这份研究报告“颠覆”了人们通常认为的每晚睡眠8小时最佳的理论。

该研究的负责人丹尼尔•克里普克教授日前在相关的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他的研究结果:夜间睡眠时间太长不利长寿。

该研究报告称,目前男性在夜间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58小时,女性为7.12小时。那些每晚睡眠时间在6.5~7.5小时之间的人平均寿命最长。每天睡8小时或更长时间的人,以及每天只睡4个小时或不足4小时的人,其寿命明显更短。

此外研究还发现,偶然发生的失眠症不会增加病死率,但那些需要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则有死亡率增加的风险。因此,如果您现在每天睡眠只有6小时,而白天生活工作正常,并无困倦感,就完全不必为自己的睡眠时间不够而担心。

实际上大多数专家认为,睡眠时间多少最健康,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数值,而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判断自己的健康睡眠时间的标准,应该以第二天不会感到身体疲乏、精力依然充沛来判定。只要能满足这个条件,您的睡眠时间就是合适的。

婚姻美满者比离异、丧偶和单身的人更长寿――对

若干国家较大样本的比较研究证实,离异和丧偶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婚姻美满者;未婚者的死亡率也高于已婚者,但差异小一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每年有81万~83万人死于自杀,其中许多是婚姻不幸造成的。澳大利亚的调查也证实,离异、丧偶和未婚男性的死亡率为已婚男性的2倍,女性死亡率也比已婚女性高50~95%。

婚姻影响到几乎所有疾病的死亡率。25~64岁未婚男性肺炎和流行性感冒死亡率为已婚男性的7.23倍,未婚女性该病死亡率为已婚女性的5倍。离异、丧偶和未婚者死于肺癌、糖尿病、脑血管病、心脏病的几率均明显高于婚姻美满者。

研究人员发现,已婚男女比单身男女更加健康,是因为他们让生活中充满了爱。同时配偶可以缓解对方的紧张情绪和压抑的心情,婚姻也有利于建立和保持不吸烟、起居规律等良好的生活方式。

因此,对于有婚姻的人,要珍惜婚姻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对于共同生活中产生的矛盾、误解、不适应及方方面面的不和谐,要积极慎重地化解。处理不当,矛盾就要激化。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分手,因为在我国年深日久建立起来的家庭为主体的社会文化和欧美国家有很大差别。一旦离婚,将是和双方联系的庞大社会人际关系网的诀别。这将长久地在离婚双方心理产生一波又一波的负面情绪刺激。没人交往了就必然孤独、寂寞。随之而来的是自我折寿,提前走向生命终点。

女人晚育,有利于长寿――有可能,便不提倡

根据英国的最新研究,年纪较大生育子女的妇女,不仅更年期延后到来,而且罹患老年性痴呆的几率降低,也更加长寿。

根据科学家进行的动物实验,发现高龄生子可以让女性持续制造女性荷尔蒙,例如雌激素等,延后更年期的来临,加上她们在晚年时性生活仍十分活跃,身体状况相对较健康,也较不易罹患老年性痴呆。

根据统计,2004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地区约有23000名妇女年过40才怀孕,“高龄产妇”已是普遍的现象。曼彻斯特大学一名研究人类老化的专家史克尔顿说,“在年纪较大时才生子是一项正确的做法,因为证据显示,越晚生小孩,可以活得越久。”

史克尔顿指出,女人在30岁后体内的雌激素会大量减少,在年纪较大时孕育第一胎,将可因此大量制造雌激素,不论是肌肉、骨骼或神经系统都将因此而获益。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研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证实,一位专家的意见也不能当作金科玉律。高龄产妇虽然可能寿命更长,但是,高龄初产妇存在孕产风险,容易发生难产和孕育先天缺陷的婴儿。所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提倡35岁以后才生育。

饥饿疗法能长寿――尚无定论

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饥饿可以延长其寿命。但饥饿是否也能延长人类的寿命,目前还没有定论。不过,“食不过饱”却是广受推崇的长寿之道。

实验发现,如果在各种营养素齐备的前提下,把给老鼠的饮食量降低到70%,这些老鼠的寿命大概会比那些吃100%饱的老鼠延长40%。

科研人员后来又用不同的动物来做实验,比如兔子,也有类似的结果。上个世纪80年代,科学家开始用猴子做相同的实验,结果发现,跟正常饮食的猴子来比较,长期饥饿的猴子显得比较年轻,各方面的指标都要好一些,比如免疫力增强,器官的衰老延缓。

但是,也有很多医学家认为动物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不能用于人类。专家指出,经常处在饥饿状态会使人感到疲倦、乏力、精神紧张,甚至会导致不育。

因此,专家并不建议老年人采取饥饿疗法,相比之下,“七八分饱”或“食不过饱”则显得更为有益,也更为稳妥。那么,这个“七八分饱”应该怎么掌握呢?

人体的进食量是受食欲控制的,当身体已经接受了足量的食物,大脑就会发出指令,人的食欲就会减少或消失,这个时候,就是你应该停止进食的时候。

比如,你刚开始吃饭的时候可能很饿,食欲很旺盛,吃每一口都觉得很愉快;过几分钟以后,你可能会发现,吃的兴趣没有原来那么高了,虽然还可以继续吃,但觉得可吃可不吃;再往后,你多吃一口都觉得难受……

“七八分饱”就应该停在“可吃可不吃”的时候,而不是感觉到肚子已经饱的时候。

正因为饱有不同的感觉,需要细心体会。如果慢慢地吃一顿饭,吃一口,嚼一阵,再咽下,集中注意力,就容易感受到饱。反之,吃饭不规律,吃的时候说说笑笑,谈生意论感情,看电视上网什么的,不能准确感觉到饱,食量往往超过身体的需要。孔夫子讲,食不语,寝不言,是有科学道理的。

>> 链接

警惕“相对营养过剩”

现代社会肥胖的人很多,普遍的观点认为胖子就是营养过剩,应该节制饮食。但实际上,很多肥胖者并不是真正的营养过剩,只是营养摄入失衡,即相对营养过剩。

有的人肥胖是因为饮食习惯不好,偏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使得体内某些营养过多,而某些身体必需的营养素又吸纳太少。营养过多使身体肥胖,必需的营养过少又使身体虚弱,毛病渐多。所以,肥胖者往往体质很差。许多人以为肥胖可通过节食,采取“饥饿法”来减少营养吸收,身体便会瘦下来。其实这十分不可取。因为当你在节食,在减少营养供给时,身体也得不到一些每天必需的营养物质。

所以,相对于食物的“量”而言,食物的“搭配”更为重要。根据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应摄取1200毫升水,250~400克谷物、薯类及杂豆,25~50克蛋类,50~100克鱼虾类,50~75克畜禽肉类,300克奶类及奶制品,30~50克大豆及坚果,油25~30克,盐6克(高血压患者宜限制在5克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