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名师成长需要有为校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师是名校的主体,是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校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学校多出名师,出好名师。其实,与其“等”名师,不如学会挖掘名师,培养名师。作为一校之长,在名师培养过程中不妨在筛选机制、育人环境、培育过程、发挥效益等方面有所作为。
慧眼识名师,做名师发掘的伯乐
名师的培育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学校确定名师培养对象要认真分析个人发展现状,依据学校名师工程方案的要求,制定好发展规划,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努力做到:严密细致地学习、制定工作计划,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要善于发现热爱教育追求事业、学识渊博、勤奋钻研的教师予以培养。
程红兵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他刚从江西调入上海建平中学时任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起初年级领导发现他组织教学很不理想,对他的工作还有些担心。时任校长冯恩洪了解情况后,听了他的一节课后便找他谈心,结果发现他有素质、有上进心、有潜力。于是决定送他外出听课学习,充分发挥其优势,提供机会让他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并把他作为名师培养辅导的对象。通过冯校长的努力,程红兵老师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了。如今,程红兵老师已经成为全国著名教师。可以想象,假若当初没有冯校长的慧眼识才,程红兵老师的名师之路也许不会那么顺畅。
打造名师培育的“摇篮”
名师的培养与成长,需要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环境。环境氛围是名师成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名师培养需要尊重人才、善待名师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名师成长也离不开宽松、舒畅的学校环境。尤其是教研、科研、学术的良好氛围。
作为校长,应该设计以下四个环境,以提供给名师培养对象良好的环境氛围:
领导环境 一所好学校必须先有一个好校长,校长的以身示范能带出一个好班子,班子的团结进取会促进整个校园的和谐统一。
制度环境 学校必须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激励教师不断进取,争做名师的相关管理制度,如名师培训制度、名师奖励制度等。
学习环境 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一所教师专业发展好的学校,必定是一个学习环境非常好的学校。学习固然要靠自觉,但氛围也很重要,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所以,学校必须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建设一个学习型的校园。
人际环境 教师要成长,离不开集体。特别是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中,每个教师在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同时,更要加强教学的切磋、协调和合作,实现共同成长。
铸就名师成长的“阶梯”
走出去,学善其身 教师培训是名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工程,而高层次培训更是名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以及定期赴全国名校参观学习等。
请进来,以他山之石攻玉 学校要结合教育热点,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座,使骨干教师了解当前学科教学最前沿的成果与动态,从中吸收丰富营养。
沉下来,苦练真功 名师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学校的校本培训就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平台。通过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制定自身发展计划。通过合理的工作分工实现以老带新,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研活动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最终实现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目的。
搭好名师展示的“舞台”
名师的效应在于领跑与辐射 校长应采取多种形式为“名师”在校内搭台,使他们的成功经验首先在校内得到推广,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形成“墙内开花,园中香”的良好氛围,从而带动更多教师步入名师行列,扩大名师的后备队伍,推动学校整体师资队伍的快速发展。
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学校对经培养的名师要善用、重用。首先要量才而用,适合什么样的岗位,就让其干什么。其次要选材试用,开设见习岗,选有能力的名师,给他们加担子或放在重要的岗位进行历练,让他们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才华、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
开展名师课例研讨活动 让每位名师每学期至少为全校教师讲一节示范、研讨等形式的公开课,让名师在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通过他们的教学思想、方法、智慧和艺术,为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榜样示范。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让每一位名师担负起学校教育教学的接力任务,以“即知即传人”的方式与1-3名教师结成师徒对子。通过开放师傅课堂、走进徒弟课堂、师徒同上“精彩一课”等形式,加强名师梯队建设。
做发挥名师效应的“红娘”
名师需要推介,除了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外,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名师参加上级教科研等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交流研讨活动,让“墙内开花,墙外也香”。让那些学有专长、教学有特色的名师有机会去与外地名师交流、学习与竞争,并从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知名度,最终通过名师的效应提高学校办学的品位和影响力。
打造名师,学校要不断创造优质环境,努力营造争作名师的浓厚氛围,让校园真正成为培育名师的苗圃,实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愿景。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龙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