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找饭碗”到“造饭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职业是人生的基石,就业是职业教育重要的目标之一,但仅教会学生“找饭碗”的职业教育是不完整的。只有在教会“找饭碗”的同时,适当对学生进行“造饭碗”的创业教育,使其初步具备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使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更可靠的保障,使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结构性问题与制度。如何突破瓶颈,走出困境,是中职创业教育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
【关键词】中职教育;“造饭碗”;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6-0028-03
【作者简介】董奇,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2)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
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不仅是‘找饭碗’的教育,更成为‘造饭碗’的教育。”[1]从“找饭碗”到“造饭碗”,不仅是职业教育功能上的拓展,而且还是职业教育助力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就业和社会流动,进而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举措。“找饭碗”和“造饭碗”虽只是一字之差,意义却有天壤之别。“找饭碗”关心的只是学生今天的“饭碗”,“造饭碗”则关心学生明天乃至终身的“饭碗”。重视并研究“造饭碗”,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并为职业教育推动社会公平、和谐开辟了新的途径。要促进职业教育的“造饭碗”功能,实施创业教育是必由之路。
一、创业教育的前世今生
创业教育是个舶来品。Myles・Mace于1947年在哈佛大学商学院首次针对188名MBA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创了大学创业教育的先河。[2]
创业教育的理论源自于杜威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首先是由柯林・博尔在1989年正式提出的。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和相对完整的理论。而我国的创业教育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和理论,中职的创业教育更是处于萌芽状态,在起步阶段就步履维艰、困难重重。梳理我国中职创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把握中职创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探索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对推进我国中职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职业教育“造饭碗”功能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我国中职创业教育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目前有的学校已经在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加入了“职校生创业指导”的课程,内容包括了解创业环境、提升创业素质、准备创业资源、选择营销渠道、扬起创业风帆和校园创业实践等部分。通过创业教育,学生了解了与创业有关的各方面基本知识,如工商、税务、财会、统计和社会调查等常识,旨在激发于特定行业创业的兴趣,消除对创业的恐惧和迷茫感,为日后自主创业奠定知识基础与思想基础,催生“造饭碗”的萌芽。然而实践表明,不少学校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并不怎么感兴趣,也鲜有接受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成功的案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缺乏合格的创业教育师资
创业教育对于师资有很高的要求,试想一位自己都没有自主创业经历的教师要将创业教育的课上好且对学生将来自主创业有真正帮助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教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最好自己有创业的经历。然而,在目前职业学校过于机械地注重学历、年龄、专业、职称等硬性指标的用人机制下,符合创业教育要求的人员,往往在上述硬指标上不符合要求,难以调入学校。学校需要的能够胜任创业教育的师资进不来,只能让其他科目的教师,往往还是在原来任教科目造诣不深、教学绩效不佳的教师兼任。这样,教学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创业教育课程针对性不强
自主创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自我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元认知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要通过课程来体现。但目前不少职业院校设置的创业教育课程“大而空”,尽管内容上面面俱到,如自主创业涉及的工商、税务、财会、统计和市场调查等知识无一遗漏,但缺乏实践情境的支持,课程表现出明显的“知识化”特点,难以发挥对创业所需基本能力培养的功能,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三)学生对创业教育无兴趣
由于目前不少学校设置的创业教育内容知识化、形式单一化、目标虚无化,再加上讲授这类课程的教师通常自身也不具备自主创业的经验和经历,讲课过程中从理论到理论,没有丰富的案例,也没有身临其境的创业热情,无法打动学生,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程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兴趣,反而抑制了学生的创业冲动和创新灵感。
(四)阻碍创业教育的体制障碍
现在有一些高校的学生有“被就业”现象。部分高校为了保证学校就业率,提高学校知名度,以不签就业协议就不颁发毕业证等手段,迫使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但实际上,这些毕业生是没有工作的。据了解,这种现象在职业院校中也存在。片面追求就业率是对学生自主创业的变相歧视。
三、创业教育的突围之路
显然,以课程形式推行创业教育在当前的中职学校条件还不成熟,无论是政策环境、师资力量、课程的针对性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尚未满足一定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有所作为。在中职学校推行创业教育,可以采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且更注重隐性课程的策略。诚如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所言,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在落实过程中,应紧密围绕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个本质与核心,抓好校内校外、课内课外两个协同。[3]条件尚未成熟时,以正规课程形式在中职推行创业教育课程难免存在各种困难,然而改变一种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用非正式课程、隐性课程或者在正式课程中渗透的多种形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开展职业启蒙和创业教育,或许能柳暗花明。
(一)职业启蒙教育
职业是人生的基石,也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目前教育体制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相互割裂的,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通常对职业知识一无所知,甚至许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未来也懵懵懂懂,等到发现自己根本不愿从事该职业,为时已晚。因此,要引导年轻学子将来走上“造饭碗”的道路,关键在于从小培养其对职业的兴趣。职业启蒙教育就是播种,一旦条件具备,就会从“谋饭碗”转向“造饭碗”。就各种职业启蒙教育而言,“职业体验日”的做法值得称道。上海多次举办了“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日”,涉及14个专业大类,有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商贸旅游类、信息技术类、文化艺术类、土木环保类、医药卫生类等职业体验项目,供全市3万余名中小学生体验。怀着不同目的、有着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体验活动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城市科技学校的体验室内,学生饶有兴趣地用与传统工具完全不同的“鲁班”现代木工工具加工自己的“作品”;在商贸旅游学校的体验室中,拍卖体验活动不仅吸引了孩子,连陪同前来的家长也连连称道;在临港科技学校里,意大利厨师的精湛技艺折服了围观的一大批学生和家长;在建筑工程学校的体验室内,学生们对神奇和美轮美奂的建筑模型发出由衷的赞叹。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学生确立了对职业的认识,破除对职业的神秘感和偏见,进而对某类职业产生兴趣,作用不可小觑。
(二)职业生涯规划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教学生开网店、咖啡店,而是着力培育创新驱动型的高层次创业人才。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4]显然,创业教育要和职业生涯教育结合起来,为学生量身定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其一生的职业生涯负责。中职学校学生中不少是因考不上普通高中才来职业学校的,通常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并无规划,学校有责任为其弥补这一空白。学校要根据对每位学生的主观愿望、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分析,帮助其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制订相应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帮助学生完成各项任务,逐步达到各阶段的分目标。在为每一位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时,教师的经验和判断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借助于一些职业兴趣或职业倾向量表来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发现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有超强的职业领悟力、兴趣浓厚又兼具创业潜质的学生,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其将来自主创业。
(三)学生创业园机制
“建设‘学生创业园’,扶植创业成才”,其主旨是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引入企业运行机制,按企业生产车间规划设计,让学生在学校实习就能接受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熏陶,学习企业经营理念与管理经验。同时把相关企业的项目吸纳到校园里来,开展项目开发和产品孵化,进行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毕业生以后就业创业奠定基础。[5]“学生创业园”是实施创业情境教学的绝好场所,在这里通过真刀真枪地模拟整个创业过程,能使学生创业所需的策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得到全方位训练和提高。
(四)在课程教学中渗透
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在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同时,还承担着提高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任。以课程教育为载体,将创业所需的各种素质渗透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中,是目前中职贯彻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法。例如,某职校学生在电子商务课上受教师启发,对开网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在化学老师的帮助下成功自制纯天然材料护肤品,在淘宝网开了一家网店,销售获得很大成功。又如,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下,某建筑工程学校毕业后自己开设计室的学生不在少数。
【参考文献】
[1]・刘延东.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开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刘延东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
[2]・Katz・J.A.The・chronology・and・intellectual trajectory・of・American・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 1876-1999[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
[3] 刘湘竹.人大代表谈大学生就业难――从“找饭碗”向“造饭碗”转变[N]大连日报,2012-01-09(A5).
[4] 路钢,丁烈云.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教学生开网店[N].中国教育报,2015-07-01(3).
[5] 沈吉林.多举并施,帮助中职学生走出就业创业困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