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实现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实现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感性知识非常感兴趣,对于理性知识却极不敏感。小学数学知识也有着数学学科的专业特点,那就是知识学习非常理性。要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就要构建最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实现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本文就阐述了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实现;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方法

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规律,小学生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感知,愿意探索,对于各种感性资源敏感度非常高,但是对于理性知识的学习却缺乏兴趣。在小学阶段实施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感性资料的应用实现学生对理性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下面我将自己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将生活化的资源应用于探究学习中

社会的发展需要探究性人才的输入,人才的培养就始于小学阶段,小学生在探究能力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如果思考一下哪个时间段的学生最具有探究兴趣,回答无疑就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过他们的探究缺乏理性,所以他们的探究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新课改下,探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俨然成为新课改的一大亮点。设计具有探究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以自主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学以致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在教学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①结合自己在平常生活中的购物经验,回忆一下自己所去过的商店是如何摆放物品的?②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小动物,你能分出哪些小动物是天上飞的,哪些是水里游的,哪些是地上走的呢?③找一找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分别找出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和水里航行的不同交通工具。通过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内容来设计探究性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到分类的标准。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设计具有探究性的课堂练习,让生活中的数学原形在课堂中生动地展现,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识,也让学生在实践简单的分类中为接下来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思想做好铺垫。

二、将生活化的资源应用于分层教学中

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有区别,每个人的能力也都有所侧重,所以存在差异性是难免的,即使是学习开始阶段的小学时段,这种差异性也依然存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不是消除差异性,那是不可能的,而是减小差异性,引导差异性的健康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智能、体能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承认学生的这种差异,避免习题的一刀切现象,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并不断产生挑战更高目标的前进动力。以《有余数的除法》一课的课堂练习为例,我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布置了如下几道生活化的练习题:①家里来了4位客人,妈妈拿出11颗糖果,每位客人2颗,还剩多少颗糖果?②某班一共有46位学生,在组织春游时,每8个同学坐一辆车,请问全班需要多少辆车?③明明带着33元去超市买椰子汁饮料,每瓶椰子汁为4元,请问他最多能买几瓶,还剩几元?对于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还是以书本例题为主,布置类似的题型,重要帮助学生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典型的例题。对于成绩较好一些的中等生,教师也可以适当变换题型,让中等生在更具难度一点的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红星小学二年级一班共有42个同学,在参加某集体活动时按照“三男二女”的顺序出发了,那么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女同学吗?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又设计了更具难度一点的应用题,如:红红买了一些苹果,比20个多,但比30个少,如果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8个孩子,还余1块。你能算出红红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吗?富有层次性的生活化练习题打破了传统教学一刀切的弊端,兼顾了优秀生、学困生的“分”环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练习题中巩固新知,从而实现班级整体优化。

三、将生活化的资源应用于趣味练习中

知识的学习必然要经过练习巩固才能内化为内在的能力,只是由于学科不同采用的练习方式会有所不同,由于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遵循的练习设计原则也不同。小学生,对于机械式的反复练习是厌烦的,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侧重于计算能力培养,练习的设计也不能是枯燥的。小学数学的练习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不妨从提升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生活资源出发。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一种具有正向的积极情感。在设计习题时,教师可以从趣味性出发,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化问题情境,让学生觉得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渐渐喜欢上数学,也能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画面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通过从趣味性出发,在联系“生活画面”中设计练习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位置与方向的概念,使他们在并不陌生的生活氛围中学得主动、练得有效。

综上所述,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是必然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其实不是说减弱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就是提升教师的主导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改无疑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也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不断探索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应用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