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功在于不怕亏本 印度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有秘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功在于不怕亏本 印度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有秘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发展遭遇挫折相反,印度企业则在中国市场活得有滋有味,其中有什么奥秘

相对于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的步履蹒跚,印度企业则在中国生活得很滋润。

来自印度的奥利安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公司10多年前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专产一些用于建造钢铁厂锅炉的耐火材料。“当初我们决定去中国时,人们都以为我们疯了。”这家销售额达8,000万美元的公司主席拉文・加加瓦拉说。10年后的今天,印度最大的耐火材料生产商――塔塔耐火材料公司也跟随奥利安的脚步,进入了中国。塔塔公司刚刚在辽宁省营口市租下了一块土地。与此同时,奥利安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耐火材料产品出口商。

印度企业为什么能在中国取得成功?原因在于印度公司采取的策略不同。大多数跨国公司希望征服中国国内市场;而印度公司则对中国的外包业务更感兴趣,它们进入中国要么是其全球化战略的补充,要么是为了满足印度市场的需求。

也许,这正是印度企业能够成功的关键。

小投入步步为营

财力的大小也是一个问题。跨国公司经常给人这样的印象:它们的荷包很鼓,一碰到难题就通过砸钱来解决。总部位于上海,专门从事亚洲市场研究和长期战略分析的研究公司Research-Works的创办人兼总裁休・培曼说:“跨国公司就是有钱。而印度公司则更讲究战略。”

这并不表示大投资本身对企业有什么坏处――事实上是有好处的。举例来说,巨额的投资可以消除竞争。联合利华在中国的投入已经超过10亿美元。唯一能够撼动其地位的只有宝洁公司。宝洁于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在广州建起了一家合资企业。如今,宝洁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几家独资公司和一些合资企业。

其他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也都忙得不亦乐乎。从1979年至今,可口可乐公司已在中国累计投入了12亿美元,并且表示还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百事可乐的投资也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百事今年早些时候宣布,未来的2到3年里还将向中国市场注资8.5亿美元。

将这些大公司的大手笔与印度企业的投入相比,两者的差异便显而易见了。在中国投资最大的印度企业可能是阿拉宾度制药公司,投资额约为7,500万美元,而且还是分期投入的。起初,公司只投入了500万美元。奥利安在1995年的投资也是500万美元。塔塔耐火材料公司目前正准备投入600万美元,在辽宁省建一座厂房。

大野心重点突破

尽管“下注”不大,但是这些玩家们的野心并不小。“比起那些大的跨国公司来,印度企业更了解中国市场。”印度高德瑞治集团主席阿迪・高德瑞治说。该企业总部设在孟买,销售额约为13亿美元,主营个人护理产品等业务。最近,高德瑞治本人带领由16人组成的集团高层来到中国寻觅合资伙伴和收购对象。他说:“印度市场和中国市场有许多类似之处。”

印度人知道他们的财力有限。因此,印度企业,特别是那些试图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的企业――需要和中国本土企业联手。在制药行业,大多数印度企业都遵循这种投资模式。例如,有史以来的首家中印合资企业就是由总部位于德里,销售额达11.7亿美元的兰伯西制药公司合资创立的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由兰伯西公司、广州侨光制药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的下属企业)及企宁集团(总部设在香港,并在美国和日本设有办事处)共同出资创办的,总投资额约为1,700万美元。

该公司主攻中国国内市场。中国区经理内温・布拉福德坦言,他们无法和那些大的跨国公司角力,那些大公司在中国可能拥有1,500个销售办事处,而他们只能和另外几家公司联手进行部分省市的销售工作。公司目前的销售战略很奏效,因为中国的药物市场是医院主导的,很少有消费者以个人的身份去买药(上海等城市除外,在那里,人们的保健意识已经促使私人药品市场的发展)。由于医院是提供药物的主体,销售人员的推销对象也就定得更加精准了。此外,由中国人出面和中国人打交道也更为容易。当然,广州南新制药也有一些外销业务(主要是出口到拉丁美洲),但海外市场显然不是主要的目标市场。

像那些制药企业一样,奥利安耐火材料公司也正觊觎着中国的国内市场。现在,公司正在寻觅中国本地的合作伙伴。采取这样的合作战略或许是形势所迫,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烦心事,例如可以避免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对其横加指责。与中方合作可以省去一系列麻烦,但也有可能因此影响公司的生产情况。目前,奥利安和10家当地企业合作生产防火材料。该公司出口的产品中,这些中国公司出产的防火材料占了一定的份额。一旦合作出现问题,奥利安自己拥有的工厂仍然可以继续承担生产任务。而这10家中国本土企业不但与奥利安公司合作生产,还帮着印度伙伴在中国市场推销产品。

当然,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L&T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孟买的企业,正在江苏无锡建造一座耗资1,100万美元的厂房,主要用于生产面向高端市场的空气断路器。作为一家销售额达50亿美元的技术型工程建筑公司,L&T是全印度最大的私人企业之一。公司还有不少副业,如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等。进入中国后,L&T并没有寻找中方合作伙伴(尽管曾经考虑过),但公司的目标却是全中国的市场。L&T(无锡)电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帕勒加认为,公司采取这样的战略未尝不可。公司在印度制造产品,中国分公司的任务就是完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物流程序,将产品的价格尽量降到中国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程度。目前,L&T的客户包括了一些大型中国企业,后者购入L&T的断路器后再贴上自家的品牌进行销售。

在无锡建厂只是L&T迈出的第一步。在公司主席奈克的心目中还有一个全球化的宏伟计划。由于公司经营活动涉猎广泛,它在中国看到了更多的潜在投资项目。帕勒加补充道:“不到中国来,就称不上是一家全球化的企业。”

成功在于不怕亏本

印度企业为什么能成功?原因就在于它拥有鲜明的战略目标和不怕亏本的心态。

最近,印度管理学院非官方校友会在上海举办了一次聚会,制定了一份印度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的战略纪要:大多数印度企业起初都是先建立代表处。尤其是银行(在中国的印度银行超过6家)更是如此,根据规定,银行需要先设立代表处,2年之后才能拿到开业执照。企业可以利用这个阶段来熟悉中国市场。

其次是谨慎投资。不要梦想能和那些西方跨国巨头一较高下。应该尝试挖掘属于你的细分市场。要首先考虑如何满足全球市场和印度国内市场的需要。相对中国而言,你更熟悉自己国家的市场,更加了解那里的竞争。利用中国成为你的一个廉价生产基地。对于那些已经瞄准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合资办企业是一个推荐模式。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合资也会带来种种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国创业,要做好亏本的准备。一些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头几年都是不赢利的。一些企业甚至在几十年后才开始陆续收回投资成本。那么印度公司呢?信实工业的纳伊克表示:“最起码要到5年之后公司才有可能开始赚钱。”

总部设在孟买的爱索尔集团于1997年在广州建立了一家独资分公司。2002年,爱索尔收购了一家从事层压管生产的瑞士公司宝柏,后者在中国也有业务。如今,合并后的爱索尔宝柏公司占据了世界市场超过30%的份额,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更是超过了70%。与之类似,位于孟买,销售额为25亿美元的Videocon集团(主要涉足耐用品制造以及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在接手了法国大型企业汤姆逊的全球显像管业务后,也一并得到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和佛山市的2座工厂。

塔塔咨询服务公司是印度最大的软件和服务公司,总部设在孟买,销售额达29亿美元。TCS所采取的战略最好地诠释了怎样做到随机应变。塔塔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独资企业,公司面向的是国际客户。而在中国的国内市场上,TCS采取的战术则是和微软及其他3家国有企业建立合资公司,TCS控股65%。“这证明,至少在IT行业,印度企业是名列前茅的。”曾任TCS中国区主管的拉简纳说。如今他即将接手负责亚洲区的事务。

“IT行业的企业采用这样的投资方式也许是可行的。”信实工业(总部位于孟买,销售额达226亿美元)的中国区首席代表纳伊克表示,“不过,其他行业的企业目前还不具备足够的实力采用这样的方法。但是,印度公司还是具备一些自身优势的。比如,大多数企业就知道它们正在取得怎样的进展。至少,它们一直在发现问题, 并尝试解决问题。”

印度公司会在中国取得成功吗?至少,它们正在努力适应着中国的环境,谨小慎微地取得进展。因此,如果有一天,半数的跨国公司因为操作失误而撤出中国,只有印度公司仍然会坚持留下,因为他们做好了亏本的准备,更能经受得起中国市场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