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滨海新区挑战浦东 津沪争当中国经济未来火车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滨海新区挑战浦东 津沪争当中国经济未来火车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国家优惠政策沐浴下天津金融中心异军突起,面对威胁上海迅速出招制定应对策略,至此,未来金融重镇之争的战火已经燃起。

10月11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风尘仆仆地赶到上海市政府大楼会议室,专门出席讨论如何加紧建设上海金融中心的会议,并拿出具体方案做到“争取外资银行法人机构落地上海”。据杨建文介绍,与会的除了市政府相关人士,还有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其他专家――他们长期为政府提供信息搜集、咨询建议、调查研究及方案论证,堪称政府的“高参”。

会上,杨建文与大家就吸引首批外资法人机构落地上海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讨论。据称,一份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入驻的详细方案已经形成,很快将付诸实施。

而在8天之后,上海市委书记、市长韩正自上海人事调整之后首次就金融中心事宜高调表态: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国家战略,要努力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在业界人士看来,上海在短时间接连就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采取的未雨绸缪之举,旨在回应天津的异军突起之势带来的巨大威胁。

2006年12月11日之后,根据WTO协议,中国金融业将在更大范围与全球金融市场接轨。随着庞大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脚步日渐临近,未来金融重镇之争也愈演愈烈。而在此前9月,借力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天津建设金融中心的步伐已经飞快加速。尤其鉴于京津两地经济优势的有效整合,上海长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火车头的地位恐难乐观。

“上海的金融实力在国内城市中是遥遥领先的。”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院长张幼文指出,但天津后来者居上的发展趋势,也对上海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上海过后是天津?

2005年5月,天津滨海新区作为特区被单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并成为金融先行试点地区后,这座城市迅速加快发展金融业的步伐。2006年,天津终于受到了全球经济界的关注。

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多次表示,天津滨海新区要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借鉴。目前,中央给予的试点政策已包括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离岸金融业务与保税港区。天津的东疆保税港更可以享受与上海洋山港同样的待遇,还可以先行先试。从这层意义上说,天津的试点工程部分超越了上海浦东。

曾任央行行长的戴相龙,在金融系统多年积淀的人脉资源起了重大作用。因此,天津的金融产业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去年,增长了30%,之所以如此高速增长,其背后的又一动力是一些大型金融项目的入驻。

和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行开张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天津成立渤海银行。2006年2月18日,渤海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试点范例正式开业,这是自1996年以来国家批准建立的首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商业银行,还吸收了自然人和民营企业入股。

而此前,因为中央对天津在金融领域的扶持政策吸引了外资银行的接连进入。继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一批全球著名的银行在津设立分行之后,2005年年底,韩国第二大银行朝兴银行跟进入驻滨海新区。

10月31日,戴相龙在第二届世界工商协会论坛上透露,国家外汇管理局已经批复滨海新区进行7方面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与此同时,总额度为200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也已获得国家批准,由中国人寿保险、国家开发银行等6家公司发起的首期60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即将成立。毋庸置疑,天津建设金融中心的步伐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推动下正在飞快加速,其金融环境日趋走向成熟。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天津开发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45家,包括非银行机构25家,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88亿元,这一数值占天津市的近一半。

同时,作为金融项目的下游产业,天津就已紧锣密鼓地上马了许多国家大型项目,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两大飞机制造巨头之一的欧洲空中客车中国总装项目落地天津。2006年6月8日,国家发改委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宣布,中国政府已批准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选址天津滨海新区。该项目预计总投资80~100亿元人民币,将在2006年11、12月开始实质性基础设施和厂房建设。

紧接着的6月26日,中石化公司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在滨海新区大港石化基地开工。该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2008年建成后,预计可拉动天津工业总产值4%以上,带动下游产业及配套工程投资约1000亿元。

与此同时,和上海洋山港形成鲜明对比的天津东疆保税港也将异军突起。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并允许东疆港区借鉴国际惯例在通关、外汇、物流、贸易、税收等多个领域先行先试,成为我国对外高度开放的示范区。此前3月,东疆保税港区第一个集装箱码头项目,与新加坡港务集团合资建设的北港池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已经开工。将建设6个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岸线长2300米,能力400万标准箱,总投资66亿元。到2010年,10平方公里的东疆保税港区造陆工程将全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大量入区企业将正常运营。

“但这还远远不够,”对滨海金融街的发展以及滨海新区金融业发展充满信心的中国人民银行塘沽中心支行行长付连元说,“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冠以‘金融中心’的称谓,就要在整个地区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香港,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现在还谈不上。但是天津滨海新区有良好的金融发展基础,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一定会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达到我们的既定目标。”

业内人士分析,在密集而且力度大的优惠政策推动下,天津金融中心正在异军突起,其剑锋直指上海。

上海被逼出手

面对天津金融中心来势凶猛的扩张,上海也不甘落后,并对此做出了“应战”策略。所以有了文章开篇所述的上海“高参”会议。

对于上海的高参们来说,迎接天津的挑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12月11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人民币零售业务即将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此前,银监会8月下发《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规定“要在国内全面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必须先注册为独立的法人机构”。

虽然此举引发诸多争议,但汇丰、渣打、东亚、恒生等在内的外资银行均已表示,他们将尊重监管机构的决定,积极考虑注册为中国境内的独立法人。与此同步,他们正加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以期抢滩人民币业务市场。

与会的上海“高参”们纷纷表示,外资银行法人机构的落户及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重点,将对上海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产生强大辐射作用,极大地推动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杨建文透露,会议之后,有关方面提出了三个目标:争取三分之二的外资银行法人机构落户上海;争取标志性的机构,尤其是汇丰、花旗落户上海;争取第一家外资银行法人机构能落户上海。

业界普遍认为,上海未雨绸缪之举有其重要背景――在北方,天津在金融版图中变得愈加耀眼。而此前,上海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进金融中心的完善。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沪挂牌成立。至此,上海已形成了由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产权市场等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集聚了世界上现有的主要金融市场种类。目前,上海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人民币汇率和市场化利率的生成地、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市场平台等,为实现“十年建框架”的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

据上海市金融办统计,2002~2005年,上海市新增金融机构数分别为51家、77家、93家、94家,呈不断上升势头。2006年上半年又新增39家,使金融机构总数达到了649家,其中银行业机构239家,证券业机构111家,保险业机构299家。目前,已有340多家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汇聚申城,上海金融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功能进一步拓展。

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上海也取得显著成绩。截至10月16日,上海本地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占到需股改公司的92.8%,市值比例超过97%。 沪、深交易所已将所有已完成股改并标注为G股的上市公司恢复原简称,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也必将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强大动力。金融产品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一批具有重要市场影响的新产品,如沪深300指数、权证产品、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等相继推出,其金融市场功能也日趋完善。

金融重镇花落谁家

虽然天津金融中心的发展趋势“咄咄逼人”,但作为国家战略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具备了优先于天津的基础。

据上海市金融办近日披露的最新数据,今年1~9月,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68.88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同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金融市场交易总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六成。在去年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对全国主要经济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的综合评估中,上海综合评分名列第一。

目前,上海已形成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内的多层次市场体系。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重大功能性金融机构也已经入驻浦东

但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有不足之处。 上海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有关人士指出,上海失去了几次金融业突破的机会。比如,香港和内地签订的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CEPA给予优惠措施的服务行业,几乎都是上海正在大力发展的领域,但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在与天津展开的竞争中,服务业将是上海金融中心的关键问题。杨建文表示,“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重心,核心的产业应放在金融业,起到特殊的作用,而不单单是追求工业增加值和GDP增长。”

但在过去相当一段时期,上海在产业结构与城市功能上遇过“两难境地”――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远低于其他国际大都市。杨建文指出,“所谓金融中心,无非市场加机构。市场要做大做全,机构越多越好。虽然天津没有上海这样的条件,然而又非常有效地推动了市场的发展,靠的是产业金融。”

现在,天津这个优势似乎更为明显――国内首只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已经获批挂牌。然而,虽然有这政策优势,但天津的体制并没有跟上,滨海新区的发展瓶颈已开始闪现。

“与上海浦东相比,天津滨海新区尚处于消除基本制度障碍的基础性改革阶段。天津滨海新区全局性的改革刚刚由开发区和保税区不足40平方公里的范围扩展到新区全境,尚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天津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季任钧认为,因为经济发展还处于制造业扩张的产业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围绕着制造业的发展和提升而出现的。对此,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表示,现在最大的压力就是怎么样能够保持滨海新区各个组成部分的平稳发展,这样才能够集中力量发展金融中心。

与此同时,天津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欠账较多,这让不少期待进入天津的金融机构忧心忡忡。有报道称,国家今后每年会给天津10亿元财政返还,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十一五”期间,天津的投资规模可能达到50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在1200亿元以上。

“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更相对容易完成,天津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对人才的培养,在于法制、与国际接轨金融制度等软环境建设,而这些领域的建设完善才是金融中心最根本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刘煜辉认为,上海在建设金融中心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天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究竟金融重镇花落谁家,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