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针连线方式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针连线方式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北京100029)

[摘 要] 为了在电针临床中更科学地选择连线方式,采用文献查阅和临床观察的方法,对电针连线方式选择的现状,以及电针连线方式与疗效和针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有关文献和论文对电针连线方式的论述有所不同;还发现在电针临床上采用不同连线方式,可导致疗效程度及针感产生的部位各不相同。认为在电针治疗肢体疾患时可选用同侧连线方式;在电针治疗全身疾病时应选用非同侧连线方式。

[主题词] 电针;连线方式;针刺感应PreliminaryStudyonConnectiveModelofConductingWiresinElectroacupun

ctureZhuJiang,ZhangJun,ZhangLufen,etal(DepartmentofAcupmoxibustionandMassage,BeijingUniversityofTCM,Beijing100029)

[Abstract]Inordertomorescientificallyselectconnectivemodelofconductingwiresincl

inicalelectroacupuncturetreatment,consultingliteratureandclinicalobservationwereusedtoresearchandanaly

zepresentsituationofselectionofconnectivemodelofconductingwiresinelectroacupuncture,andrelationsoftheconnecting

modelwiththerapeuticeffectandneedlingsensationresponse.Itwasfoundt

hatthereweresomedifferencesaboutdescriptionoftheconnectivemodelinrelativeliteratureandpapers,anddifferentconnectingmodelscouldproducediffer

enttherapeuticeffectsandneedlingsensationresponseindifferentregions.Itisheldthatipsilateralconnectingmodelcanbeu

sedfortreatmentofdiseasesoflimbs,andcontralateralconnectingmodelshould

beusedtotreatgeneraldiseases.

[Keywords] Electroacupuncture;NeedlingSensationResponse

电针刺法在现代针灸临床应用普遍,不但提高了毫针刺法的治疗效果,还扩大了针灸疗法的治疗范围。电针刺法除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各种疾病的治疗外,还可用于针刺麻醉,尤常用于各类痛证、骨关节病变、肢体瘫痪、脏腑疾患、五官疾患、神经官能症、预防保健等。然而,对于电针连线方式的选择及其与疗效和针感之间有什么关系的问题,却未见详细论述。本文采用文献查阅和临床观察的方法,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 有关文献对电针连线方式的论述各不相同

杨兆民氏在《刺法灸法学》中是这样论述的"……将电针器上每对输出线的2个电极分别连接在2根毫针上。一般将同一对输出电极分别连接在身体的同侧,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更不可将2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1]。目前许多针灸著作都持相同意见[2],只有刘公望氏在《现代针灸全书》中有不同的描述"一般以非同侧肢体1~3对穴位为宜"[3],同时指出"也可结合神经的分部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及肌肉神经运动点"。而电针专著《中国电针学》则未提及连线究竟应在同侧还是非同侧[4]。

2 有关论文采用的电针连线方式各不相同

笔者还从《中国针灸》1990年第5期~2000年第6期有关电针的临床研究、机理探讨(早期为临床报道、实验研究)、短篇报道等栏目中,随机检出100篇论文,以了解这些论文是如何采用电针连线方式的。临床治疗方面的论文共有60篇,其中仅有14篇论文明确说明了连线方式(233%);9篇论文由于只选取了两个穴位(两个同名的经穴或两个任脉督脉的经穴),因此连线方式是显而易见的(150%);其他37篇论文没有明确说明如何进行连线(617%)。动物实验方面的论文共有40篇,由于多选用两个穴,故其连线方式是明显的,这一类的论文有27篇(675%);而选穴较多的论文均未明确注明连线方式(325%)。从这些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肢体疾病多为单侧,选穴也多用患侧穴,此时连线方式显得并不十分重要;而全身疾病、脏腑疾病时多选双侧穴,此时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连线呢?以下试从连线方式与疗效和针感的关系进行分析。

3 不同连线方式导致疗效程度有所不同

笔者在电针增强药物流产(以下简称药流)作用的临床观察[5]中,选用双侧的合谷和三阴交穴,并分设同侧连线组、非同侧连线组、对照组,以比较两种不同连线方式的疗效差异。实验在3组均施药流的基础上,同侧连线组分别在每一侧的异名穴(即合谷与三阴交穴)之间连线(同侧组);非同侧连线组则分别在两侧的同名穴(即合谷与合谷穴、三阴交与三阴交穴)之间连线(非同侧组),对照组不进行电针。

各组排囊时间比较的结果表明,非同侧组的平均排囊时间最短,同侧组次之,对照组最长。经统计学处理,非同侧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的结果表明,电针后,非同侧组的下腹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同侧组(P

各组转经天数比较的结果表明,非同侧组转经所需天数最少,同侧组次之,对照组最多,经统计学处理,非同侧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

4 不同连线方式导致针感产生的部位有所不同

根据临床治疗记录,笔者分别就非同侧组和同侧组针感产生的穴位进行了分析。发现非同侧组针感产生的部位分别在左合谷、右三阴交(23例,344%),右合谷、左三阴交(11例,164%),右合谷、右三阴交(8例,119%),左合谷、左三阴交(7例,105%),双合谷、右三阴交(7例,105%),双合谷、左三阴交(5例,76%),右合谷、双三阴交(3例,45%),左合谷、双三阴交(3例,45%);同侧组针感产生的部位分别在双合谷(28例,459%),左合谷、右三阴交(10例,164%),双合谷、双三阴交(7例,115%),双合谷、右三阴交(7例,115%),右合谷、左三阴交(5例,82%),双合谷、左三阴交(3例,49%),右合谷、双三阴交(1例,16%)。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非同侧组,每例患者都至少在一侧的合谷穴和一侧的三阴交穴同时出现针感;而在同侧组,459%的病例仅在两侧的合谷穴出现针感,另外541%的病例至少在一侧的合谷穴和一侧的三阴交穴同时出现针感。

5 对电针连线方式的初步认识与建议

从不同连线方式与疗效之间关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非同侧组促排囊、镇痛、助转经的效果均优于同侧组。而从不同连线方式与针感之间关系的分析中不难看出,非同侧组是合谷和三阴交二穴共同发挥作用,而同侧组则有近半数的病例只有合谷穴在发挥(主要)作用。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临床选用两对穴位进行电针治疗时,若两侧同名穴连线(左中连线)的话,每对穴中定有一穴有针感,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例如分别在两侧的合谷与合谷穴、三阴交与三阴交穴之间连线;若两侧均为异名穴连线(上下连线),这两对同名穴中则可能有一对无针感,从而治疗作用较差,例如分别在每一侧的合谷与三阴交穴之间连线时。只有当所选的两对穴位均有针感出现时,疗效才有可能更好。

综合起来分析的话,似乎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在电针合谷、三阴交穴时,连线方式不同,导致疗效和针感产生的部位有所不同;若希望分别位于上下肢的合谷和三阴交穴共同起作用的话,应首选非同侧连线的方式。根据这一结论,再结合文献论述,本文对电针刺法临床选用不同的连线方式提出以下初步建议:在电针治疗肢体疾患时,可选用同侧连线方式,如神经肌肉病变;在电针治疗全身疾病时,应选用非同侧连线方式,如内脏疾患。并可按照治疗要求,根据连线后产生的针感对连线方式进行重新调整。

笔者还认为,在电针治疗中,影响疗效的干扰因素较多,在报道时,如不写清楚包括"连线方式"在内的操作程序,他人则很难重复疗效,同时也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另外,有必要深入进行电针连线方式与疗效和针感之间关系的研究,了解其它电针常用穴位在不同连线方式时疗效、针感的差异,以便今后在选择电针连线方式时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6 参考文献

1 杨兆民.刺法灸法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9

2 刘冠军.中医刺法集锦.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1

3 刘公望.现代针灸全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608

4 朱龙玉.中国电针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77

5 朱江,贺稚平,王磊,等.电针增强药物流产作用的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0;20(7):389

(收稿日期:20001108,成平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