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策略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策略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河南省是中华姓氏寻根文化资源第一大省,然而目前在资源开发中存在基础研究不够扎实、对外宣传不到位、开发形式单一、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姓氏寻根旅游产品形式雷同、未能充分重视游客参与性等突出问题。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开发策略:加强姓氏文化资源开发基础研究,为寻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建立特色鲜明的姓氏寻根文化对外宣传体系;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姓氏寻根旅游内涵素质,打造寻根旅游精品。

关键词: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中圈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1-0047-03

古人曾以树之本、水之源比喻人的祖根。“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中国人寻根谒祖的文化心理可谓根深蒂固。河南姓氏寻根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文化资源第一大省,海外华人的祖根大多在河南。然而,当前河南省姓氏文化资源在开发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对河南省姓氏寻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打造中原文化特色品牌,增强文化软实力,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一、河南省姓氏文化资源概述

1.姓氏的起源  姓氏,本是姓与氏的合称。《左转・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可见,姓与氏虽密切相关,最初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先民的图腾崇拜可谓姓之渊薮。当时,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世系从母系计,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凡在同一氏族(图腾)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个女性祖先,有着密切的亲族关系。随着社会的演进,氏族图腾逐渐转化为族姓――代表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符号。故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姓,人所生也。”氏出现较晚,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姓衍生的分支。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氏族部落中的少数家族,侵占共有财产逐渐成为“贵族”。而每一支“贵族”,都出自一个男性祖先,各有一个表示宗族的称号。这就是氏。姓与氏产生的时间不同,其社会职能也不同:姓为“别婚姻”,所谓“男女同姓,其生不藩”;氏则“明贵贱”,所谓“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战国时期,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氏开始逐渐转变为姓,如本属于姒姓的齐国田氏,至战国时已以田为姓。以往贵族才有姓,平民仅有名,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

2.得姓受氏之类型  繁多的姓氏到底如何得来?一般说来,大致有以下情况:以国名为姓氏: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以封地为姓氏: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后世子孙以魏为氏;以官名为姓氏:司城、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皆属此类;以职业技艺为姓氏:如巫氏、卜氏、祝氏、史氏、匠氏、陶氏等;以居住地为姓氏:诸如东郭、西门、池、间、里等;以先人字为姓氏:以祖父之字为氏最为常见;以排行为姓氏:如伯、孟、仲、叔、季等;以谥号为姓氏;因赐姓、避讳而改姓氏: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少数民族带来的汉族姓氏: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3.河南是我国姓氏文化资源第一大省  谢钧祥在《河洛文化与中华姓氏起源》中的研究认为:起源于河南的古今姓氏达到1 834个,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序的120个大姓中,全部起源于河南的姓氏52个,部分起源于河南的姓氏45个,两项合计97个。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总人口的80%以上。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省是中华姓氏文化资源第一省,海内外华人祖根大多在河南!

二、河南省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寻根热”的兴起  “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不此之求,是谓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不知道自己的姓氏来源,就是“数典忘祖”,“忘了本”。1976年,美国黑人作家阿克斯・哈利的小说《根》问世,这本书在台湾发行后,掀起一股寻根溯源的热潮。此后,国内外许多报刊登载姓氏寻根的文章,一些出版社也出版了不少姓氏方面的专著。《河南日报》1981年刊登的黄典诚先生的《寻根母语到河南》一文,明确指出: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在闽南,终点无疑在河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发政策为广大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会内地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打开了方便之门。自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来祖国大陆寻根谒祖活动高潮迭起,来河南寻根的人数累计达30余万人次,河南各地的姓氏文化研究和寻根联谊活动也开展得十分活跃。如2003年,郑州市主办了“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2004年,周口市举办了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平顶山市举办了“世界刘氏第四届(寻根)联谊大会”,荥阳市举办了“首届郑氏文化节”,2005年4月,濮阳市举办了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恳亲大会等等。

(二)河南省姓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对姓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开发到主动开发,从无意识开发到有意识开发,从接待“寻根谒祖”到发展“寻根经济”的过程。但不可否认,当前河南省姓氏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

1.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形式

目前,河南省姓氏寻根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形式:

召开恳亲会:比如2003年10月在郑州召开的“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2005年4月在濮阳举行的“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恳亲大会”等。

接待海内外华人河南寻根谒祖:比如1989年5月,台湾许氏宗亲会祭祖团到许昌寻根谒祖;1990年10月,世界谢氏宗亲总会代表团到唐河、南阳寻根谒祖;1992年5月,世界陈氏宗亲总会到长葛寻根谒祖等。

纪念姓氏名人研讨会或其他纪念活动:比如1996年5月,息县赖氏文化研究会举行了“纪念叔颖公受封立国(赖国赖姓所在地)3 118周年大会”;1994年9月,来自世界二十个郑氏宗亲团的413人参加在荥阳举办的纪念郑桓公受封立国2800周年活动;2002年12月,“全球郑氏中原大寻根暨纪念郑成功340周年大会”活动等。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急功近利,姓氏寻根文化基础研究不够扎实。姓氏寻根文化资源的开发应以扎实的姓氏文化基础研究为依托,这是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大前提。蔡礼斌指出:寻根旅游具有文化性强、情感性强、原真性强等特点,寻根旅游是在诸多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进行的旅游,寻根旅游动机是基于人生阅历、祖根情感、文化情节而触发的,这种动机本身就包含着旅游者的浓厚情感,这种情感也会表现为对旅 游地景观、当地居民、文化习俗的尊重和亲善,同时也体现在主客关系之间的亲和互惠上。寻根旅游对游客来说不仅是时间、金钱的投入,更是一种情感的投入。目前河南省姓氏寻根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还很不够,未能形成强有力的学术支撑体系。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收集较为困难,再加上行政区划的变更,给姓氏祖根地的认定带来一定的难度。有的地方仅凭现在地名与古代地名的一致,就轻率地下结论断定该地为某姓的祖根地,有的地方仅凭一些传说,就草率地认定该地是某名人的祖籍地。为了增加“说服力”,有些地方还搞了一些冠冕堂皇的所谓研讨会;还有一些地方在没有学术支撑的情况下,大造“人造古迹”,结果自然是费力不讨好。我们认为,姓氏寻根资源开发之前,一定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对寻根者对中国文化负责的态度来对家谱、宗族、民系的迁移,对历史文化遗存、对区域文脉进行认真地研究,摸清自身的姓氏寻根资源“家底”。寻根旅游地的开发必须依托当地科研机构的严谨研究,以赢得有说服力的“寻根地身份”,切不可急功近利,唯利是图。

(2)形式单一,姓氏文化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河南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层次较低,运作模式较为单一,主要就是通过恳亲大会、姓氏名人及重要事件纪念活动及接待寻根谒祖等活动来达到招商引资、繁荣经济的目的。从寻根旅游上来讲,也处在这样的突出问题:寻根旅游往往就是祭拜,参观纪念建筑、兜售纪念品这“老三篇”,而且产品单调、缺乏文化内涵、没有形成产业链条。从运作主体上来讲,政府的主导和投入居于首要地位,寻根旅游对政府的依赖过多,未能真正走向自主发展、个性化发展的道路。再次,一些地方圊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旅游环境较差,服务质量较低,未能满足寻根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基本需求。以上因素,无疑是制约姓氏寻根旅游、寻根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3)各自为战,姓氏文化资源未能有效整合。目前河南省的姓氏文化资源开发比较混乱,各自为战,单打独斗,互相拆台、恶性竞争等现象时有发生,各地姓氏文化资源未能有效整合,结果导致“很多区域的寻根旅游没有亮点,集体平庸。”河南省的姓氏寻根活动大都属于自发行为,缺乏统一规划,相关姓氏发源地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有些地方甚至由于害怕资源被“抢走”,有意封锁活动消息。于是出现了同一姓氏在一年内分别在省内不同地方举行寻根活动,同一位海外华人一年之内接到省内不同地方的多次邀请等咄咄怪事。再比如,对郑姓姓氏文化资源的开发,荥阳、新郑、新密甚至开封都在争郑姓的祖源地,淇县、卫辉也在争林姓的祖源地,南阳的唐河和宛城也在争谢姓争得一塌糊涂……这样使全省的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在杂乱、低端、分散的力量作用下低起点运作,不但给寻根文化活动造成了混乱,也严重损害了河南省的对外形象。

(4)姓氏寻根旅游开发中的种种问题。第一,宣传不到位。河南姓氏寻根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宣传不到位,许多宝贵的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比如对于张姓发源地濮阳,许多人都不知道。第二,未能形成完整的姓氏寻根旅游产品体系。第三,各地姓氏寻根旅游产品形式雷同,缺乏特色;第四,姓氏寻根旅游产品的开发未能充分重视游客的参与性,除了一些拜祖仪式之外,姓氏祖根地为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无外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游览,游客参号性差,而游客购买旅游产品实际是在购买一种特殊体验,这样的旅游体验,自然很难激活大部分游客强烈的兴趣与再游的愿望。这样就造成恳亲、拜祖时“红红火火”,平时则“门庭冷落鞍马稀”。比如濮阳张氏祖先挥公之墓,在2005年世界张氏恳亲大会期间着实火了一把,平日则冷落异常,无人问津,对一般游客没有吸引力。这是个普遍问题,姓氏寻根地除了对特定姓氏寻根者之外,还特别要考虑对一般游客的吸引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强游客参与。

三、推进河南省姓氏寻根文化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及寻根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加强姓氏文化资源开发基础研究,为寻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建议在全省范围内由政府出面牵头组织一批专家对河南省姓氏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进行全面研究,要加大研究力度,实现由“分散型研究向集中研究的转变,由被动研究向主动研究的转变,由原发性研究向对策性研究的转变。”制定河南省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开发总体规划,为全省姓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学术支撑。有些省把本来起源于河南后迁徙到该省形成望族的姓氏列为重大的文化现象,组织有关专家研究,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值得借鉴。

2.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建立特色鲜明的姓氏寻根文化对外宣传体系。在常规宣传的基础上,可选派“中原亲善大使”出使海内外各姓氏宗亲会,与之加强交流、联系,或定期在海外主要河南寻根谒祖客源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主动“邀请”海内外华人到河南来寻根谒祖。

3.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加强区域合作。疏于联合,恶性竞争一直是河南省姓氏资源开发的一大痼疾,也是河南姓氏寻根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瓶颈。有效整合各地姓氏文化资源,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姓氏文化资源开发“合力”是河南省姓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当务之急。“寻根旅游具有高文化含量、强史实性、强地缘性等特点,因此,如果能找到一个足以涵盖寻根游客宗族、民系迁移历史并为他们所共知和接受,又能够统摄区域内所有文化背景的人群和文化内涵的‘地缘和文化概念’,那么必将为区域整合、统一品牌、丰富内涵、拓展市场提供一个坚实而又宽广的平台。”比如在世界华人华侨中,源自闽粤台的姓氏宗亲谱上多记载祖先来自“河南光州”或“光州固始”,“光州”(今光山、潢川、商城、固始等地)这一地名自唐宋以来便被诸多姓氏的后人铭记心中,成为他们寻根谒祖的心灵圣地。豫南姓氏寻根旅游可打出“古光州姓氏寻根”的牌子,有效避免豫南各县的“单独出牌”和“瓜分式开发”。

4.提升姓氏寻根旅游内涵素质,打造寻根旅游精品。第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许多姓氏祖根地囿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旅游基础设施水平较差,不能全面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需求。当地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寻根旅游目的地环境,为打造优质姓氏寻根旅游产品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第二,完善寻根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寻根旅游产业链。应设计以姓氏寻根文化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产品,扩大寻根旅游经济的外延。姓氏寻根旅游产业链主要包括需求创意设计、姓氏寻根文化产品制作传播、姓氏寻根产品营销、姓氏寻根经济着陆等相互承接的环节组成,并最终落实到寻根消费市场接受价格检验以实现其效益目标,真正形成“寻根谒祖、文化交流、经贸合作、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寻根经济产业链!第三,打造独具特色、充满地域风味的寻根旅游商品。旅游商品一直是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的一根软肋。全省范围内各旅游景区旅游商品雷同化倾向严重,无特色、无文化内涵。体验经济理论认为,体验展示者需要最大最重要的产品就是――纪念品。游客在消费的时候,体验感受是暂时的,而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则可以帮助游客延伸这种体验。姓氏寻根旅游纪念品可以设计成免费赠送的纪念品和付费购买的纪念品两种。前者主要用来宣传姓氏寻根旅游地,纪念品应小巧别致,富有特色。比如彰显姓氏文化的“百家姓书签”、折扇、明信片等;对于付费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应特别注重其文化内涵,以满足游客的文化情感需求。比如设计精美的百家姓玉佩、特色鲜明的徽章纪念品等。第四,加强姓氏寻根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提升游客满意度。《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为“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定位之高,史无前例。如何培育?如何“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无疑问题之关键!目前河南省姓氏寻根旅游产品开发中在基础设施、产品类型、市场秩序、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都导致这样那样的服务质量问题。各姓氏寻根地应切实导入顾客导向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紧抓“全过程”,涵盖“全方位”,依靠“全人员”,努力提升河南省姓氏寻根旅游服务质量,实现顾客满意。

此外,还应培养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为河南南省姓氏寻根文化品牌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加强资源保护,为河南省姓氏寻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供资源保证。

四、结束语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华人文始祖――炎黄二帝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也是中国姓氏的主要起源地,开发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发展姓氏寻根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租,亦犹是焉。”姓氏寻根是维系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纽带,我们应从促进祖国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高度去认识“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