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的演讲,每次5000美元不算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演讲,每次5000美元不算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少女时代:中文日记被偷看之后

王蕤在北京读小学五年级时,成绩优异的她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生,她把这种青涩心情写进了日记。一个同学偷了她的日记,大声念给同学听,12岁少女的秘密就这样被公开,而那个男生流露的是不屑和轻蔑,其他同学也孤立了她……

小学毕业的暑假里,王蕤又与他“相遇”了。一个同学的妈妈留学回来,义务教四个孩子(英语900句),他也来了,王蕤是其中唯一的女孩,她一向不认输,喜欢与男孩子一较高低。但是,每当看到他那冷漠的目光,她就感到拘束甚至恐惧,她故意不做作业,不用心听讲,以舒缓自己心中的伤痛。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一听到第61句的“Who are you?”都要打冷战。

这段记忆在她幼小的心中留下了伤痕,她不敢再用中文写日记,她想,要是能用一种别人看不懂的语言写,就再也没人知道心中的秘密了,于是她抱起英文字典拼命学习,她的日记里开始出现英文单词和句子。谈起关于“英语”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王蕤形容那是一份遥远的爱与哀愁。

风飞扬:大三退学留学美国

读中学后,王蕤对英语有着近乎狂热的喜爱。她每天口袋里揣着录音机听磁带,骑单车时听,走路听,吃饭听;她读英语小说,听英文歌曲,看英语电影,闲暇都被英语占领。后来她考入(北京青年报)做学生记者,她的聪明,大胆得以充分展现,她用英语采访了红极一时的费翔、墨西哥电影女星“卞卡”等名人。

中学毕业以后,她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读新闻专业,大三那年她在一家全国一流的媒体实习,在所有人看来,她将成为一名出色的女记者,可这时她做出了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决定――退学,赴美国留学。朋友和家人都极力反对,认为无论如何她都该拿到本科文凭,再去美国攻读硕士或博士。她的想法很简单,在美国上大学可以学习更多自己喜欢的科目。对于王蕤来说,这是一次新的挑战,压力越大她发挥得越好。

来到美国伯克利大学,她念的是大众传播,许多中国留学生劝她转专业,读统计学或计算机,因为美国人不喜欢数学,理科专业将来好找工作。文科很难,美国学生都有部分念不下去,中国人在美国与人比英语,简直是拿自己的短处和人家的长处比。但她的想法是――“我来美国不仅仅是为将来能够混口饭吃,我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国际记者,让全世界听到中国强大的声音。”为了坚持自己的梦想,她付出了努力。

她所学的大众传播专业,对英语水平要求极高,班里全是能说会道的美国学生,老师讲课根本不会顾及她这个中国人,她只好把老师的讲义录下来,课后再一遍又一遍地听。她花好几百美金买回来的厚厚的专业书,是边流泪边苦读攻克下来的,那时的她,忘了周围的一切,除了没日没夜地学习,她被遗忘在世界之外。后来每次考试发试卷,她的名字总是被教授最先念到;作文课上,她的文章常常被老师当做范文朗读。期末考试时,她有的课程获得免考,其他课程不是满分就是TOP。

追梦季节:闯入美国主流社会

王蕤以优异的成绩在伯克利大学毕业后,年轻好动的她,不;喜欢固定的工作。她在美国硅谷居住的时候,曾放弃了当时股价狂飙的雅虎公司的工作。放弃了全球著名的爱德曼大公司的职位,最终她抓住了报考美国国务院特聘翻译专家的机会。

那是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春末,在北加利福尼亚,王蕤开着奔驰车在雨中行驶了3个小时去面试。考官是从华盛顿飞来的专家,先是念一段英文,让她快速翻译,然后是长达一个小时的问答,内容涉及美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考完之后她才知道,规定录取的是美国公民或在美国待了10年以上的移民,她以为这次肯定没戏了。三个月后,她意外地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她没想到在数百名出色的应聘者当中,自己能够脱颖而出。作为国务院的翻译,她出入美国参议院、众议院、哈佛大学、美国银行、联邦法院,去过精神病院、监狱,踏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填,这正满足了她喜欢接触新事物、爱好远足的性情,而且国务院还允许她每年只服务三个月,她还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她喜爱的文学和新闻事业。

她的翻译能力征服了美国人,不过更令他们刮目相看的是,她的英文小说《LILI》被美国最大的出版商兰登书屋出版发行之后,引起了美国媒体的轰动,这是她继《从北京到加州》、《俗不可耐》、《哈佛情人》等七部中文小说发表之后,第一次用英文写小说。

书稿出来时,她印了20份,寄给纽约出版界的大经纪人,很快有了回音,但他们希望将《LILI》定为她的半自传体,这样更有宣传和炒作的价值,她一口拒绝了。她认为这明明是部文学作品,文中的主人翁根本不是她本人。最后,一个牛津大学的经纪人看完她的作品激动万分,当时王蕤在北京为《华盛顿邮报》效力。没想到经纪人飞到北京,与她就书稿进行了长谈。就这样,圣诞节过后她就接到了出书的定金。

出场费每小时5000美金

《LILl》在美国出版后,许多出版社找她写书评,许多报刊和杂志找她写中美文化的专栏,这对于早已在美国媒体发表大量作品的王蕤来说,都是得心应手的事。另外,好莱坞和电视巨头也来邀请她,希望将这部小说拍成电视,王蕤成为了文化娱乐圈的焦点人物。最令她感到刺激的是,华尔街的多家企业、政府、学校、图书馆邀请她去演讲,酬劳是每小时不低于5000美金。

然而对于一个中国女孩来说,要在世界顶尖金融机构和人才汇集之地的华尔街,给一流的律师、银行家、职业经理人做演说,这无疑充满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王蕤开始为演说做准备,并且思考如何使演说变得生动有趣。没想到在人群前坐定,她反倒冷静从容,这可能是遗传母亲擅长演讲的基因,加上从小到大都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见解,使她能够充分发挥思辩能力,精彩的句子脱口而出。那些毕业于世界各国一流学府的人,绝不是能够糊弄过去的,演说之后,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尖锐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会慌乱紧张、穷于应付,可是王蕤不同,她好像天生就是对付针尖麦芒的,思维在挑战中变得异常敏锐活跃。

“为什么中国人不多买些美国的产品,而美国却购买了那么多中国的产品呢?”王蕤回答说美国是消费者的天堂,为什么美国人自己不制造呢?美国的跨国大公司到中国投资设厂,然后再把产品运回本国,这些既便宜质量又好的东西,聪明的美国人当然会大量消费。

“中国实行的‘一胎制’,对我们来说简直难以令人置信,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她说,要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从西方的思维观点来看,从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对个人追求的尊重来看,你一定不会愿意选择“一胎制”,但从东方的思维体系和价值体系来看,群体的和谐要比个人的幸福重要得多,大家宁肯牺牲个人利益,也要保障群体和国家的利益,保障人口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自愿地选择“一胎制”……

王蕤说:“美国人非常热爱探索,但他们的思维是直线型的,你需要展现多维性的思维和崭新的价值体系,使他们感到耳目一新,他们才会认为听取演讲是值得的。”

接着,美国的政府机构、协会、大学、中学、图书馆等,都邀请她去演说,他们认为她在中西文化、女性问题等方面很有研究,并有精辟的见解,为美国打开了一扇了解东方文化的窗口。起价每小时5000美金的演讲报酬,在他们眼里是非常值得的。

王蕤能够闯进美国主流社会,她自己的解释是――对事业的热爱和激情!只有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始终保持前进的激情和旺盛的斗志,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毛毛摘自《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