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厌学,是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重要表现之一。厌学的最终结果是辍学,这不仅会断送学生一生的个人前途,而且与《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相违背。因此,探究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寻找解决其问题的办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

1.放纵学业。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另一方面,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根本不想搞好学习。因此,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喜欢东张西望,无精打采,甚至影响他人的学习。他们对作业敷衍了事,马马虎虎,经常抄袭,甚至不做。对此,许多教师在做了大量的工作而收效甚微时,常常把他们打入“另册”,甚至主动放弃。

2.喜欢说谎。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后,最大的愿望往往是脱离学校的“樊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常常在家里对家长说谎,在学校对教师说谎,经常没病装病,谎报实情。

3.情绪敌对。他们常常故意找岔子或钻牛角尖,以对抗教师,致使班级某些工作难以开展。如碰上那些在班级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则更难对付,其后果往往也更严重。

4.胡思乱想。这些厌学的学生常常奢望天天是周日,学校天天有意外情况而放假。他们甚至希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经常生病或有事出差。

二、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1.学习生活的压力。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也源于此。比较之下,小学生活还是轻松愉快的。而学生一迈进中学的大门,扑面而来的将是紧张而有序的气氛,有时甚至是超负荷的重压。此时,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学习逐渐落后,自卑感逐步产生,久而久之,厌学心理就慢慢地产生了。那么,所谓的优等生为什么也会产生厌学心理呢?这主要是心理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优等生常常不愿因自己的松懈而落伍,更不希望由此让教师、家长对自己产生不好的看法。由此,他们时时处处严于律己,以保持现有的学习地位,维护自己优等生的形象。在学习和心理的双重重压之下,他们那本来就很脆弱的意志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往往一次小小的失利就会让他们一蹶不振。

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本来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加油站,但往往由于部分学生家庭成员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欠妥,对学生造成厌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那些家庭经济条件较优裕的,家长往往对孩子比较偏爱甚至溺爱,这就助长了孩子的优越感,使他们丧失了进取心而不思学习,甚至厌弃学习。而对于家庭生活拮据的学生来说,学习生活的费用加重了家庭生活的负担,学生的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生活和学习上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由此产生厌学心理。“留守儿童”是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的另一类学生,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临时监护人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学习。因此,很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都不好,一部分厌学心理尤为严重。另外,由于目前离异家庭的增多,许多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往往因亲情的缺失而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厌学心理。

3.社会生活的诱惑。社会生活的大门随时向学生敞开着,学生所面临的是五花八门的社会生活景象。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的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等,无时无刻不在摧折着学生那经不起诱惑的意志。在这样的一种强大的合力下,学生在汹涌而来的厌面前更显得力不从心。

4.偶然因素的作用。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偶然性。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们不能否认,因为某些偶然事件的发生,而给学生带来的厌学的消极影响。这主要源于部分教师对某些事情的思维过于简单,对某些事情的处理过于粗暴,对某些犯错学生的言辞过于偏激……虽然这些事件在教师的头脑中一闪就过去了,但它们对学生的伤害往往是巨大的。正是这些偶然因素,才导致了部分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

三、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正对策

1.切实转变教师观念。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使学困生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应该注重言传身教,爱心育人,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2.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强化心理教育。学校要高度重视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建立学困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加大对学困生的心理教育。(1)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2)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上课时注意在授课内容之外渗入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加学生的挫折适应力,锻炼意志力。(3)建立心理咨询室。除心理教师集中为学生开展心理讲座,也可个别谈话,单独诊治,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形成健康心理,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告诉学生不能因为一次偶然的失利而丧失信心。

3.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要大力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提供机会,让他们紧张的神经得以松弛,变“厌学”为“乐学”,培养他们对学校和学习的信心。

4.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多向沟通。要运用书信、电话、信息、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与家长保持主动沟通、经常性的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这些有厌学心理或倾向的孩子的情况,共同交流、研究培训和教育孩子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