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怎样在黄梅戏旦角中运用手势表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怎样在黄梅戏旦角中运用手势表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戏曲唱念坐打四功中,无论哪一功都要通过形体活动来表现情节,表达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手势动作又是戏曲身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角色需要,运用不同的手势,配合眼、身、步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有些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情节上,手势表演便是无声的语言。

关键词:黄梅戏旦角;手势;运用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139-01

各剧种在手势的运用上,都结合本剧种的音乐旋律和表演需要,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表演特色,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手势“语言”。黄梅戏的前辈艺术家们就很重视手势的运用,并且在长期的舞台生涯中摸索出丰富实践经验,收到了很好的表演效果。

一、重视手势与人物内心活动相结合

旦角的手势动作要注意与所演人物的内心活动相结合,重视手势运转的韵味,重视细腻的手势变化与手姿的美观。例如:在传统黄梅戏《闹花灯》中,旦角从一盏灯数到十盏,都是靠手势来完成。一盏灯用的是兰花指(竖起食指),二盏灯拇指贴在弯曲的无名指盖上,伸出食指和中指,前后略分开一点,小指稍弯曲,直到十盏灯结束都是用手势去配合着眼身动势,表现出旦角看灯的兴奋心情。又如黄梅戏传统剧目《打豆腐》中磨豆子一节的表演,生角推磨,旦角上豆子,那一推一上的舞蹈动作表演细腻自如,来源于生活,又戏曲化了。黄梅戏《点大麦》中更是将手势与身段、人物形象融为一体,达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效果。

传统的黄梅戏是以三小为主,但现在已逐步形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有年龄、身份、性格、文武之分,因而手势应用有很多区别。一般旦角用单指,即中指大拇指捏在一起,食指指出,掌形为兰花掌。拳形为佛手拳。也有女扮男装的反串角色,她们在表演时借用的是武生指法,多为双指(即剑指),无名指曲回,拇指贴其指盖上,食指与中指指出。

二、手势的运用要符合不同的人物性格

手势表演在运用中必须根据不同人物性格运用不同方法,例如:旦角出手要柔和秀美,老旦手势较为单调,花旦手势较自由,她们的每一手势都离不开指花与圆弧形的动势,出手时不是向内或外挽圈,就是向左或向右划圈。然后随着手的圆弧形运转之势,连接各种手姿手臂的动势也呈弧形不走直线,手向前去也非直前,要有斜度。旦角的手势动态,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青衣与花旦,刀马旦与武旦之分,各人身份不同又有细微的差别。通常大家闺秀指点物体,出手要缓要柔,曲线幅度要略大,动态优美婉和,年轻女性角色手势的动态范围略小,使人感到轻快、活泼。对于那些泼辣妇人,手姿要开放,动态干净麻利,使观众能够感到性格放浪,不拘小节等。武旦手势不但要有女性的柔劲,还要有刚劲,外柔内刚,刚柔并济,以显示武林女性的风格。青衣举止较庄重,出手要平稳。另外,即使同类角色,因背景处境不同,在其手势动态的处理上也要作具体分析和比较准确的安排。

如果同是旦角,但有文武之别,采用同一动作时也要有所区别,比如:黄梅戏《投江》中玉莲被锁在房内强行逼婚,与黄梅戏《扈家庄》中的扈三娘见张头领被困时的焦急情绪都需要“怎么办”的一系列手势动作,玉莲属闺门旦,她在双手平出摊掌时,双手必须是兰花掌,指形向上微曲,臂肘稍收,手腕上下柔软闪动,表示无可奈何,身段显得文弱柔美。而扈三娘属武旦,她在双手平出摊掌时,用手腕的弹动力,使指形展放,臂肘抒张,动作大方有力,显得刚强明快。同是程式动作,用在不同人物不同性格的角色上会出现不同的艺术形象和感染力。手势不但要结合行当的年龄、性格,更要结合人物的情绪来表演才有艺术魅力。

三、把手势表演贯穿在剧情内容中

手的动态表演要始终贯穿在戏剧情节内容中,比如:两手捂耳表示雷鸣电闪,两手抱肩表示天气寒冷,内立掌于胸前,手向下移动边弹指表示在下雨,迎风掌遮挡表示刮风等。有的手势是表示心情,如两掌合拍于胸前表示很好,竖掌摇动表示不太好,招手表示来,摆手表示去等。《挂画》中梳妆的一段情节,就是运用了一连串的虚拟性的手势身段动作,表现了一位少女搽粉抹胭脂浓妆重彩人物心理活动过程。由于手势的运用富于变化,节奏鲜明,造型优美,不仅鲜明地表现了一位少女见情人的喜悦、娇羞、急切的心理活动。就这样一连串的虚拟性的手势和身段动作用法,把要表演的内容演得惟妙惟肖。

戏曲中手势表演和身段是密切配合的,不管是动还是静,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都要有好看的指花手势相配合,才会使表演完美。其中手势、步法、眼神,都有它独特色彩的身法韵律。手法包括各种手型姿态,有欲摊先按,有欲拍先提,有欲托先端,有欲推先合,有欲紧先缓,有欲前先后,还有欲高先低、欲左先右等各种变化方法。有欲指先活腕,有晃手、身移、臂开合、揉球活肩的手臂运用方法,有手眼相随的律动方法等。在舞台表演中所有的手势虽然是变化无穷,但无非是手指、手掌、握拳三种基本形式,需要演员在演出时灵活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桂遇秋.黄梅采茶戏的形成与发展[J].湖北文史资料:21―28.

[2]桂遇秋.黄梅采茶戏志[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