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会网络视角下知识密集型企业动态能力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与动态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密度和结构洞三个维度分析企业通过社会网络获得知识资源,进而有足够的知识资源作为基础,提升企业动态能力。并以美国硅谷为案例研究对象,提出我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应该借鉴硅谷的成功经验,重视知识网络的发展和动态能力的培育,努力提升知识密集型企业绩效水平和竞争力。
【关键词】社会网络 动态能力 网络结构特征
一、引言
许多学者认同企业资源和企业能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并对企业资源与企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资源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能力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但现有研究里,企业资源更多是强调企业资源里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早期企业能力理论中忽略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下企业动态能力,而鲜有从非经济资源的社会网络视角研究社会网络下的社会资本与企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研究社会网络特征与企业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密度和结构洞三个维度分析社会网络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
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将从社会网络中获得的知识信息资源进行知识创新,然后内化整合为企业动态能力,结合一些宽裕人力、物力资源的运用,并通过新产品、新过程或新服务把握机会,发展其动态能力。在动荡环境中,动态能力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能力,社会资本的积累能够提高企业的动态能力。
二、企业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分析
(一)企业社会网络结构特征与企业动态能力
(1)网络中心性。网络中心性反映出网络的集中或集权程度。中心性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资源,知识网络的中心性水平决定了知识网络中核心企业和相关组织之间连接的分布,影响着网络中组织知识信息获得的潜力。一般来讲,拥有较高中心度的企业会去模仿和学习实力比自己更强、中心度水平比自己更高的节点企业的技术和经验,然后消化改进,提升企业动态能力,最终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
(2)网络密度。网络密度是重要的网络结构特征。一个高密度的网络可以被定义为由网络节点间大量的连接所组成的。知识的创新的发生需要知识、信息和技术等资源做基础,知识网络的密度和聚集系数制约着企业动态能力和整个网络的创新潜力。
(3)结构洞。结构洞,是指社会网络中的某个或某些个体和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无直接联系或关系间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要提高网络整体的创新潜力,拥有较多结构洞的企业需要保证信息和知识在整个知识网络的流动和扩散,只有保证网络整体的良性发展,才有助于提升网络中单个节点企业动态能力。
(4)知识创新资源。知识创新能力是企业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Collis(1994)认为,对企业进行整合与变革的能力是有价值的,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Zott(2003)认为,动态能力能够使企业在短时间内重整企业资源,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超竞争环境中,积极进行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道,知识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企业只有根据环境变化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保持良好的动态能力,才能建立并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5]。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可以构建相关理论模型,见图1。
(二)典型案例
硅谷(Silicon Valley)是一个典型的知识网络,是一个网络密度相当高的产业集群区。硅谷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它是由少量的核心企业和大量的中小型企业集中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知识网络。知识网络提供了快捷而充足的信息和知识,并使得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有选择性地、低成本地得以快速建立。企业经营的关键已不再是保守特定的技术秘密,不断更新的竞争环境根本不允许采取防御战略。经营的关键是独创性及领先创新,这需要依靠硅谷巨大的知识网络中存储的信息及经验。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竞争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创新反过来又刺激企业间的密切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硅谷中所有企业都可以从每个企业的创新和企业间的合作受益,这种知识网络正是硅谷企业持续保持良好的动态能力的有力保证。
三、结语
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动态能力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绩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网络结构特征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动态能力,还通过知识信息资源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企业动态能力。当然,企业只有拥有适当数量的不同冗余资源才能增加企业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还受环境动荡程度的调节。优秀企业的成长过程是相似的,美国硅谷的成功经验是可以借鉴的,能够有助于提升我国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绩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俊,王钊,白硕,顾国伟,肖卫东.动态能力的测度:基于国内汽车行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0,(01).
[2]张祥富.创始人个性特质对企业创新缋效的影响研究: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2).
[3]肖冬平.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知识网络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耿新,张体勤.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组织动态能力的影响――以组织宽裕为调节变量[J].管理世界.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