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O环理论在经济管理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O环理论在经济管理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经济学中的O环理论的阐述,先分析了该理论在财政分权,企业管理员工和国际贸易等经济管理方面的重要应用,继而用该理论解释了婚姻匹配,“末位淘汰制”,分组任务等社会生活现象。通过论述可以发现,一些经济学理论可以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关键词:O环理论;经济管理;社会生活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23.02

1.1提出背景

经济发展O环理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于1993年提出来的。克雷默模型的名称来自1986年“挑战者”号航空飞机的灾难。在这场灾难中,一个微小,廉价的小配件――固体火箭助推器中的O形环的温度敏感性,导致了空间飞行器的爆炸。

1.2理论内容

O环理论认为,为了达到整体绩效最高,现代生产需要多项行为个体共同作用。该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对产出中有强烈互补性的生产进行建模。其基本思路是生产是由一系列步骤组成,而最终的产品的价值取决于所有步骤成功完成的程度。假设一个生产过程被分为n个任务,并通过所需的技术水平q来严格限定它,其中0

其中,E(y)期望产出;n代表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所需要的生产环节,属外生变量;B代表当所有环节都成功完成的产出系数,取决于企业特征,属外生变量;K代表资本,α∈(0,1)表示资本报酬率,都为外生变量;qi表示第i个任务成功完成的程度,即中间投入品i的质量系数。

由该生产方程可知,每个人都愿意与生产率更高的工人一起工作,因为期望产出取决于生产率的连乘积。由于拥有两个高生产率工人的产出价值要高于拥有一个高生产率和一个低生产率工人的产出价值,因此拥有高生产率工人的企业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资,从而生产率高的工人有更强烈的一起工作的愿望,最终形成高技能工人一起工作而低技能工人一起工作的分层格局。O环理论能很好的解释这种同质匹配,物以类聚的现象。

O环理论在以下经济管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2.1财政职能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划分

假设收入分配的财政职能由地方政府来行使。当居民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成本很高时,假设存在一个累进税率较高,社会福利制度较好,集聚高收入者的A地区和一个累进税率较低,社会福利水平较差,集聚低收入者的B地区。之所以能形成这种稳定的格局,一是流动成本很高,二是作为高收入者,他们认为在A地区自己承担的高税负能够使自己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A地区居住的都是承担高税负同时享有高福利的居民,即他们是同质的;同理,B地区的居民也是同质的,符合O环理论同质匹配的原理。一旦居民流动成本很低时,原来居住于B地区的低收入者就会大量涌入A地区以享受高社会福利带来的好处;相反,原来居住于A地区的高收入者则会迁出该地,因为他们不愿和与自己不同质的低收入人群进行匹配,否则,自己缴纳的高税收所换来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就会被低收入者“窃取”,感觉不公平。最终,这种因收入分配政策的地区差异带来的人口非正常流动,对于实行高税收,高福利的A地区政府而言,会因为税源减少而使分配政策难以持续。因此,以实现社会公平为目的的收入分配的财政职能应由中央政府行使。

2.2企业管理与员工激励

如O环模型理论所阐述,企业往往会雇佣有相同或相近劳动质量的员工,因为当员工的劳动质量相匹配时,产出总价值较高。由生产方程(1)可知,劳动质量q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

这个正的二阶导数表明,一个在全部工作上拥有高劳动质量水平的企业,如果只有一项工作拖后腿,则该企业会在该项工作上提高劳动质量以获取最大利润,错误的代价对于一个拥有大量工人和生产环节的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所以企业愿意为劳动质量的工人支付高工资。因此,企业倾向雇佣相同质量水平的员工,使其产出最大化。例如,一个高级酒店会雇佣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知名的厨师队伍和训练有素的职员以形成同质匹配,而一个街头小餐馆则不会去雇佣高级厨师。再如,一个交响乐队会因为其中有一个技术欠佳的演奏者而对整体演奏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好乐队会不惜重金雇佣出色的演奏者来替换掉技术欠佳的演奏者。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高效率的运输团队和高质量的售后服务等,以实现整个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相互匹配,最终形成一条高水准,高效率的供应链。

从员工的角度来看,由(2)式可知,一个工人的边际技术产出取决于跟自己一起工作的其他环节的工人的劳动质量。因此,如果工人提升自己的技能并对此进行投资是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那么他们会把其他工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作为决定自己需要对自身人力资本投资多少的重要参照标准。如果自己对自身技能投资过多,则需要与比自己技能低的其他工人相匹配,显然对自己不利。相反,如果该工人身边的工人都有了更高水平的技能时,该工人就会担心自己由于技能水平不足而被淘汰,因此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技能,从而提高自身劳动质量,进而使整个企业的员工团队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质量水平,使企业受益。

另一方面,由O环模型理论,我们还容易得到,若执行同样的任务,高技术企业的工人获得的工资会比低技术企业工人的高。工人根据技能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类,这便对工人形成一种激励效应,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技能,提高自身劳动质量,以涌入到更高的层次水平与他人匹配,提高自己的报酬水平。

2.3国际贸易与垂直专业化的出现

O环理论模型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能够合理解释国际贸易与投资在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能很好的阐述国际市场中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出现。

在没有国际贸易时,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瓶颈,用O环模型来分析。假设一个生产过程被分为n个过程,q表示这n个任务的质量水平标准。如果一个经济体中,有两个工人的真实劳动质量水平在所有企业中都减半。由O环生产方程可知,整体产出将下降75%。如果政府所采取的促进质量升级的产业政策不能奏效,那么整个经济体将陷入低水平均衡陷阱。这时,如果通过国际贸易,将可能从外国投资者那里获得瓶颈经济之外的可选择的资源,如新技术和高质量劳动力等,从而突破贫困陷阱,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当今经济全球化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每一生产环节都是这一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此时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将更多地体现在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不同国家进行互补性的劳动分工,这正符合O环理论建模的特点。整个价值链的坚固程度由所有环节中最弱的一环所决定,因此,主导厂商会在各个环节都选择具有相当坚固程度的质量的供应商。如果某一环节的质量水平达不到该垂直分工网络所要求的质量水平,那么这一相对较弱的环节将会对整个垂直专业化分工网络的效率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做到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各环节相互匹配,将有助于提高产品的整体生产效率。

2.4解释一些社会生活现象

2.4.1婚姻匹配

婚姻匹配问题由来已久。经济学家认为,婚姻是男女双方为了获取最大化利益而订立的长期契约。由于男性和女性在选择配偶的过程中存在竞争,所以可以假定婚姻市场的存在。在市场环境的限制下,每个人都试图寻找最佳的配偶以使自己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加里・贝克尔,1976)。

中国传统观念里历来都有“门当户对”,“龙配龙,凤配凤”的说法,即认为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相当的男女相互匹配。整个社会被粗略地划分为上层,中层和底层三层。一般而言,富家子弟与大家闺秀结合,而穷苦农民与平凡女子结合。这符合O环理论模型的结论:社会地位本来都很高的宰相与王爷联姻,形成互补效应,从而双方的地位都得以巩固和加强;而位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为了跻身社会上层,只有发奋读书,考取功名,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因此,科举状元最终成驸马,升官发财的现象屡见不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曾提出著名的“婚姻市场”模型。他的研究表明,积极的分类配对(即夫妻两人具有的特征的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一般是最优的,积极的分类配对适用于智商,教育程度,身高,魅力,肤色,进取心,民族血统及其他特征方面。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婚姻市场中的匹配做出研究。易翠枝,赵小仕(2007)通过选取结婚时间在70年代以前至2000年以后的样本,对婚姻市场中的教育匹配与分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婚姻市场的教育匹配趋势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增强,即随着婚姻市场的演进,男女双方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接近并且存在着以高等教育为界限的明显的教育分层现象。

由此可见,O环理论能很好的解释婚姻市场中的相近配对的普遍现象。

2.4.2课程“末位淘汰制”

随着高校对课程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今一些高校开始推出课程“末位淘汰制”。以北大光华MBA课程改革为例,光华MBA推出的改革措施课程评估末位淘汰制度,就是在多年开展课程评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引入“课程市场化选择”机制,让学生在MBA课程建设中拥有更大的选择权和话语权,进而达到优化课程设置,全面提升课程质量的目的。这其实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同质匹配:以学生的评价为导向,将质量相对高的课程保留下来,而居于末位的被认为质量相对较低的课程被淘汰掉,以避免个别质量差的课程的存在对整个课程系统的整体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2.4.3分组任务

在大学课堂上,老师常常会布置一些任务要求学生自由分组完成,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互补性任务,这时就存在如何寻找小组成员的问题。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一般而言,最终都是相同或相近水平或效率的学生分到了同一组。这可以用O环模型来解释:为简化问题,我们假设有四个人来参与分组,两个人为一组。这四个人中,有两个是效率高的,其效率水平用qH表示;另外两个效率水平相对较低,用qL表示(qH>qL),四个人可以任意自由两两组合。容易证明,只有按效率水平相匹配的组合,其工作产出才是最大的,这是因为:

由(4)式可知,高效率的学生分一组而低效率的学生分一组是最优的组合方案。这也同样适用于人数较多时的分组任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组结果呢?假设存在甲,乙两个人。甲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小组,此时乙想加入该组。如果甲认为乙效率水平低则他不愿意乙加入自己所在的小组。一方面,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一旦效率低下的乙加入该组,同样的任务总量,甲就要多分摊一些任务,他会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从整个小组来考虑,效率低下的乙处在该组,必然会拖后腿,进而影响到整体任务完成的效率,这会间接影响到甲个人的利益。因此,最终分组的结果就是相近效率水平的学生分为一组。这种分配方案的好处就是防止了由于外部性而导致的“搭便车”现象的发生: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是相同或相近效率水平的,任何一个低效率的学生都没有机会加入高效率的小组“搭便车”,因为他会遭到排斥。

3结论

通过上述对O环理论模型的简单介绍及对其在经济管理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应用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经济学理论可以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中的社会问题。赫舒拉发曾说过:不能运用的理论是废物。经济学是一门很有趣也很实用的科学,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许多经济学理论并不是那么枯燥无味,只要我们勤于思考,乐于发现,就一定能揭开“经济人睡美人”的神秘面纱,感受到经济学的精妙之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P・托达罗,斯蒂芬・C・史密斯.发展经济学(中译本)[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中译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易翠枝,赵小仕.婚姻市场的教育匹配与分层及其经济影响[J].商业时代,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