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白石遗作润古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白石遗作润古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的西安钟楼耸立于古都西安市中心已600余年,它以其宏伟而稳健的站姿和处于市中心的特殊位置成为西安城市的重要标志。每天,当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登上钟楼参观时,无不为陈列于二楼展厅、散发着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齐白石先生的精美书画作品所深深吸引!

陈列于此的齐白石作品分别为《墨虾》《牵牛花》《芦苇螃蟹》《枇杷图》《芭蕉青蛙》《鹌鹁与雁来红》《棕榈小鸡》《红梅喜鹊》《松荫图》《夏荷鸳鸯》及一副篆书对联。其尺幅之大、题材之丰、运笔之辣、设色之雅、构图之精无不使人在一饱眼福之时叹为观止。

如此蔚为大观的齐白石作品集中在一处并常年陈列,这在全国亦不多见。驻足在这些平日难得一见的大师真迹前慢慢地读、细细地品,你会发现面前的作品将白石老人大写意花鸟的风格及其独创的红花墨叶一路画风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落款中我得知这些作品皆为白石老人1953年(农历癸巳年)所作。其用笔设色长线大点酣畅痛快,实可谓人画俱老,不遵法度却暗与法合的快意之作。

出身清寒却禀赋卓异的白石老人从湖南湘潭老家白石铺一路走来,中年五出五归开始游历天下,近六十岁定居北京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衰年变法,独创红花墨叶一路画风,将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推向新的高度,成就了自己中国画一代巨匠与宗师的地位。白石老人纯朴率真,早年好读书,但穷孩子自然不会有自己的书房,于是经常边放牛边坐在山坡上读书作诗,因而便给自己虚无的书房起了“借山吟馆”这个颇富特色与个性的斋号。然此后不久,他深感自己所作诗词不佳,遂又去掉了“借山吟馆”中的“吟”字,将斋号改成了“借山馆”。和中国千百年来那些伟大的文人一样,白石老人一生用过大量的别名和斋号。他原名纯芝,后取名齐璜,“白石山人”是他渐渐成名后友人为便于同画师身份相宜为其取的号,后来他常常省去“山人”只署“白石”二字,慢慢随着画名日盛,齐白石这一名字已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

特殊的机遇与经历使白石老人一生名号和用印甚多。“三百石印富翁”既是其用印之丰的真实写照,又是他众多名号中颇富特色的一个。纵观陈列于钟楼上自石老人的11件精妙之作,其画面落款署名分别有:白石、白石老人、三百石印翁、百砚楼头旧主人、杏子坞老人、星塘后人白石、南衡旧叟等。用印分别有:白石、大匠之门、寄萍堂、齐白石、借山翁、甑屋、悔乌堂、齐璜之印等。透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署名和印章我们对白石老人由木匠而画师,而知名画家,而中国画大师的独特历程即可窥见一斑。

如此众多而精美的齐白石作品能为西安钟鼓楼管理所拥有,并常年陈列,实乃西安之幸,三秦大地之幸。白石老人之所以能在九十高龄时赠如此大量而精美的作品予西安文物部门,经笔者考证原因有二。其一,从山东画报出版社所出《白石老人自述》及河北教育出版社所出《中国名画家全集――齐白石》中我们得知西安在老人一生的生命印迹中曾留下过重要一页。原来早在1902年冬,齐白石曾应湖南友人夏寿田之邀到西安住过三四个月,并在人文荟萃、名胜古迹美不胜收的汉唐古都结交了对其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陕西臬台(即提刑按察使)樊樊山。樊既是掌一省司法审判的官员,又是当时的名士,但却对来自民间的齐白石礼遇有加。不但送了他五十两银子,而且极其赏识他的才华,亲笔为他修订了刻印的润例:“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广以汉尺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樊樊山的提携与举荐一时间令齐白石治印名声大振。二十九年后,樊樊山在北京去世,爱憎分明而又重感情的齐白石还以一方“老年涕泪哭樊山”寄托哀思。

齐白石在前往西安途中,走到灞桥时,即被独特的西安郊外风光所吸引,创作了《灞桥风雪图》,并列为自己平生得意之作,收入了《借山吟馆图卷》中。后来还专门篆刻了一方“曾经灞桥风雪”印章以为纪念。在西安期间齐白石游览了碑林、大雁塔、华清池等名胜,并写下了吟咏大雁塔的题诗:“长安城外柳丝丝,雁塔曾经春社时。无意姓名题上塔,至今人不识阿芝”。翌年三月份,离开西安时他登游了华山。晚年老人曾在自述中讲到:“面对华山,看个尽兴。一路桃花,长达数十里,风景之美,真是生平所仅见。到晚晌,画了一幅华山图。”从老人的自述中足可见古都西安的经历及风物在其心目中是多么的美好和值得回忆。

其二,据今年70多岁的西安钟鼓楼管理所退休职工刘尊祖老先生回忆,解放后钟鼓楼回到了人民手中。1953年,西安市文化局从市城建局手中接管钟楼鼓楼后就开始了迎接市民参观的准备。1953年1月,由于齐白石在书画领域的杰出贡献,国家文化部授予其“人民艺术家”荣誉奖状,总理亲自出席首都文化界为其举行的宴会,并与齐白石促膝相谈。也许是因了齐白石的崇高声誉吧,当时的管理部门西安市文化局在考虑鼓楼开放的陈列布置时,就产生了求一些齐白石的作品以纪其盛的想法。后来文化局文化科干部马毅(已去世)因父亲认识总理,便承担了赴京联系齐白石为鼓楼陈列馆作画的任务。1953年马毅和另一位同志拿着父亲的信来到北京找到,经总理牵线,最终拿到了如今常年陈列在钟楼上的11件齐白石真迹。

也许是既有曾在西安生活过的美好回忆,加之又有总理从中牵线的缘故吧,老人送给西安人民的这些作品画得十分用心,倾注了深厚的情感,这才有了如今珍藏在钟鼓楼管理所的这些传世之作。

责编 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