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初中语文课堂书声朗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初中语文课堂书声朗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去年听成都七中邹老师的课堂实录《湖心亭看雪》,印象特别深的是邹老师的课堂充满朗朗读书声!看到孩子们这节课兴致勃勃的多次、多种形式的读课文,通过品读去品语言,悟情感,课堂很活跃,孩子们对课文理解深入,很多孩子当堂都会背一些内容,效率很高。对比很多语文课堂,老师分析多,学生笔记多,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主动参与少,课堂疲软的情况,不免感慨:初中语文课堂就应该像邹老师的这堂课一样,应该让初中的语文课堂书声朗朗啊!

关键词:朗读预设; 朗读目标; 朗读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朗读指导; 朗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12-002

朗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作用巨大。朗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力,让学生乐学语文;适时的朗读可以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精力特别充沛,有些兴奋的时候,朗读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大脑处于“排空”状态;当学生有些疲惫时,又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从而刺激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朗读还是学生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可以这么说,没有朗读文章,就不会有真正的语感;反复朗读,还能强化学生的记忆。

朗读好处多多。但是,现在我们初中的语文课堂,却没有把朗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眼下的语文课堂往往存在以下问题:语文课堂老师分析多,学生笔记多,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主动参与少,课堂疲软;朗读时间不充分;朗读目的不明确;朗读面窄,就几个学生表演;朗读完不评价,缺少朗读指导;朗读更重形式不求实效。

当然,语文课时,让孩子们读一遍课文他们可能有兴趣,如果老师没有好好引导,让他们读几次课文他们也会很不情愿。因此,要让语文课堂书声朗朗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初中的语文课堂充满郎朗读书声呢?

范读引进门。要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就得让他们懂点朗读的技巧。对于起点低的学生,老师要范读,指导学生阅读的常规技巧并进行训练,指导学生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也可以让他们听读一些经典的片段,并模仿读。范读能有效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后,学生可以自由朗读,或齐读或单读。

试读悟技能。有了理论知识,要让他们学以致用,牛刀小试。当学生有了一点朗读基础后,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怎么读。试读后,互相评价,看哪种好,然后再每个人有感情的朗读。值得注意的就是:这部分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他们比较容易找出作者的感情是什么,但是,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哪些词句怎么读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这两者是难点,要让学生去体会。

预设最重要。备课时,老师的朗读设计特别重要。要让学生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喜欢朗读,老师对教材要非常熟悉,然后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朗读层次、朗读目标和朗读形式。

预设的时候,首先备课时要预设朗读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一切方式方法,说到底,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为了让学生真正感知、理解课文内容。朗读也不能例外。因此,朗读要从课文的整体出发,这样学生朗读就有层次感,不是随意读,更不是乱读。比如上《浪之歌》时,学生先要了解写作内容是哪方面的,确定整篇文章的朗读基调,朗读基调不同,重音的处理方式就不一样。这篇文章的重音反而轻读,以展示“浪”被爱的幸福和“浪”的绵绵爱意。然后美读中去感受这是怎样的浪;最后介绍作者和背景,感悟浪的象征意义。循序渐进地指导朗读、便能逐步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有效地理解重点词、句、段,从而加深印象。与此同时,根据课文内容的深浅程度,应按学生的思维,经过由具体到概括,再由概括到具体的过程,层次分明地指导学生朗读。

第二,备课时要预设好每次朗读的目标。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朗读前要有明确的目标。学生自由朗读时,除了要求语音准确、停顿和语调合理,并表情达意,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还要求朗读时把握文章基调,句子的节奏,能揣摩文章蕴涵的情趣意旨,并有意识地注意语段韵律、语流停延,达到充分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情义妙理、神思妙笔。每一篇课文的朗读,每一次朗读训练都有其要求。听读时,目标也要明确。或是理解性的,或是评价性的,或是鉴赏性的,都是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赋予课文新的艺术生命。在上鲁迅的《雪》这课时,我范读课文,范读前,先把问题抛给学生:听读的时候注意老师读法前后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思考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探寻文章难点:前半部分写故乡的雪滋润美艳,读时声音柔和中有抒情,表达对故乡雪的深深怀念;当雪人化掉的时候,有些许的遗憾;后半部分写朔方的雪蓬勃,充满力量,有改天换地之气势,读时充满战斗的热情,满怀赞美!

第三,要设计朗读形式,因材施读。朗读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有范读、配乐朗读、诵读、齐读、单读、接力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读、表演读等等。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善于设计朗读形式,因材施读。可以齐读,增加气势;可以范读,引导学生模仿;可以单个尝试读,然后评价,再指导读;可以角色读,体会角色的情感;可以个人有感情的朗读,把已经了然于心的情感表达;可以小组对抗,有比赛的刺激……具体采用哪些朗读形式应根据教材本身来设计。在什么时间用哪种方式朗读哪部分内容,朗读前要做哪些铺垫,都要先预设好。

对《雷电颂》这类的激情澎湃的,可先让学生听读名家朗诵,然后模仿,自由朗读。对胡适的《我的母亲》这类语言质朴一些的文章,老师可以范读,让学生感受。老师范读完,再让学生找喜欢的地方自由朗读。不然学生很难读出作者的感情。对《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类几个角色的,可以分角色朗读。对于深一点的文章,可以了解背景后再自由朗读。在《湖心亭看雪》里,有“见余,大喜曰”句子。学生容易望文生义,真的大喜的读出来。这时,要补充背景:本文是在明亡以后所写,作为明的遗民,作者心绪忧伤,写《湖心亭看雪》,是在回忆曾经的美好,还能“大喜”的读吗?孩子们自由朗读的时候就知道把握了。对《藤野先生》这类长文章可以先全班续读。然后预设情景,请同学单读重点段落。大屏幕显示:“当藤野先生看到《鲁迅选集》扉页上鲁迅先生的照片时,惊喜地高声叫到:“啊!这是周君,他已经了不起啦!周君在文章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欢喜啊!”在学生感受了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师生情深之后,再请一个同学读32-35,让其他同学找师生惜别的神情言行,仔细揣摩,体会师生间的真挚感情。

指导要精心。学生能通过朗读循情入镜,悟出真情实感,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不同特点,恰到好处地予以处理。

评价需及时。当学生朗读完某部分,应该及时进行朗读的评价和指导。评价的时候一定要中肯,对学生的肯定一定要说细致点,不能泛泛而谈:“读得很好!”要说好在哪里。对朗读中的缺点也要委婉地指出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的生命。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那就让我们重视朗读,让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参考文献:

[1]林薇指导cdhghg所写《朗读指导的几点做法》

[2]王火林.《朗读教学法在不同体裁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3]彭少娟.《大声朗读的十大好处》

[4]邹运香.《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