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借神话传说诉闺中哀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借神话传说诉闺中哀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的名篇之一。本文试从牵牛、织女神话故事的流传过程来分析《迢迢牵牛星》,认为作者就是从神话传说中获得灵感,通过联想和艺术加工,创造出了崭新、感人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神话传说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0-0076-03

《古诗十九首》,汉无名氏作。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诗作整体表现了动荡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悯之情以及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还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作者将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形成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的名篇之一,为秋夜即景之作。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借天上的牵牛、织女相思之情,抒发人间的游子思妇离别之感。通过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和愁苦情志的描述,表现思妇想念游子的难以名状的痛苦心情,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向往和平安定生活的强烈愿望,它表面写的是天上的遭遇,实则是人间的哀愁。诗中贯穿的牵牛织女故事是一段流传了很久的神话传说,是一个逐渐形成的爱情悲剧故事。

最初在周朝时,牵牛和织女是两个星宿名。牵牛星,是河鼓三星之一,在银河南,两侧各有一颗小星,像个扁担,民间常称为扁担星。织女星在银河北,下面也有小星,像织布的梭子,和牵牛星遥遥相对。

牵牛和织女的名字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大东》篇中:“……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在这首诗作品中,织女和牵牛两颗星没有任何传说故事,并且各不相干。西汉初年,汉武帝修昆明池,把牵牛星和织女星的石人塑像也建到了自己的宫苑之中。班固《西都赋》记载了这样的情况:“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牵牛、织女两塑像两两相对,其中故事不得其详。

到了东汉末年,有人开始把牵牛和织女说成是一对恩爱夫妻,并且将他们的爱情故事定下了悲剧的调子,使本来就很神奇的故事分外感人。其中爱情主题的注入是关键,它使本来毫不相干的两个星座(或者说两位星神)具有了人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晋人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和殷芸的《小说》等作品中都有生动的记载: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搜神记》)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小说》)

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与当时的时代有关。汉魏之交,战火连年,人民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咏思征夫之诗是诗歌中常见的题材,如曹丕《燕歌行》、曹植《咏织女》等,大都借牛郎织女二人相分离的爱情悲剧,把更多的社会内容融入其中。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开始全方位渗透。因此,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是不会得到支持的。牛郎娶织女,实际是娶天帝之女,于门户并不相配。因此,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便成为社会动荡时期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从而使牛郎织女传说更贴近汉代普通人的生活现实,牛郎织女形象更成为普通人寄托情感、消解痛苦的对象。这正是牛郎织女传说在汉代及魏晋时期广泛流传、备受关注的根本原因。

后代对这个故事又进行了加工,并最终完全变成了民间传说,故事的基本框架也逐渐定型:爱情、天河阻隔、七夕相会。如杜甫的《牵牛织女》、杜牧的《七夕》、秦观的《鹊桥仙》等。牵牛由天上的星神逐渐变成了人间父母双亡的放牛郎,与天上的织女相恋,一段感动天地的“人神恋”从此上演。这段姻缘最终被王母划下的天河阻隔,只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于是就形成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就是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最早最完整的记录。诗人借天上的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的神话传说,写一位年轻女子思念爱人而苦于无法聚首的的离恨别绪,充满着哀怨的基调。这一离奇的神话故事,实际上是在现实的苦难下,人们或因贫困而流离失所导致夫妇生离死别,或因贫富悬殊、门楣高低、地域相隔造成的青年男女婚恋悲剧等方面的真实写照。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写天上人间距离之遥,牛郎织女相隔之远;“皎皎”状星光之亮,示织女神光彩照人,超风脱俗。诗一开头就用两个叠词,两两相对,将人们引向旷远奇妙的神话世界,再现了秋夜天空广大、星光灿烂、碧空如洗的视觉感受,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遥望夜空远景,感慨万千的情形。银河两地的牛女双星的故事传说丰富了她的想象,加深了她的感受,更能引起她对目前处境的比较。织女不停地眨着眼睛,似乎以无限的深情望着遥远的牵牛星。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视线转移至织女星,在联想中,美丽的织女劳作的情形如在眼前,由远而近,先人后物。“纤纤”、“札札”分别状写素手之修美,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形、声并现。“擢素手”极写织女之灵气,“弄机杼”为前两句作注脚,将“擢”字落实到“织”字上,于空灵处见实在。“机杼”代织机,为眼见之实,以“札札”作象声衬托,为耳听之明。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这两句与前两句相比,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这个转折很有力,它深刻揭示了织女内心的悲哀和怨恨。“不成章”三字蕴涵一个“思”字,即织女的内心动态。“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落得个终日勤劳作、终日意悬悬、终日不成章。通过表面现象来反映织女内心深深的幽怨,揭示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这是诗歌有力的转折。短短10个字,“思”之态,“织”之特定生活,仿佛就在眼前,织机札札,声声叹息,断人心肠,夺人魂魄。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诗歌从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的表现转到对忧思困扰的渲染。被深忧困扰而彻夜难眠的思妇眼望朗朗的秋夜星空,仿佛看到了清澈见底的银河,牛郎、织女两星有多远呢?思妇望着天上的银河,看着那里稀稀落落、零零散散分布的星星,就像是清澈见底的湖水一样,连里面的石子、鱼虾都看得清清楚楚。那么这么浅的一条河,这么窄的一条河,他们为什么不趟过去相见,而只是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呢?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句诗道出了多少难以言传的苦衷!原来是银河阻断了他们美满的婚姻,“盈盈”乃水之清浅物貌,“脉脉”乃人之含情貌。欲语谁诉,深情难吐,只好默默相视,以表恋情,情景并生,哀怨动人。矛盾之鲜明,表情达意之深切,情景之交融,声情之并茂,意境之浑融,雅俗之兼得,乃画龙点睛之神笔。而这苦衷是谁造成的呢?据说是天帝的惩罚,天上的悲剧是天帝造成的,而人间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是动乱的社会,还是封建意识?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深处孕育着强烈的不满情绪。

明艳的华彩,娴熟的织技,坚贞的操守,幽怨的情思,兰心慧质,内外兼美,字字叙天上织女愁思,句句抒人间思妇离恨。似神似人,扑朔迷离,明说织女,暗写思妇,既是神话故事的再创造,又是汉末人们审美观念的写照;既反映了人们的爱情理想,又不游离于现实生活,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神话传说的神秘气息笼罩着秋夜星空,触动着身处幽闺的思妇的离情别绪,宇宙之神秘,冥冥造化之不可知,命运之无奈,作者很自然地就将天上地下、神话现实、织女自身融为一体。作者也正是从神话传说中捕捉到灵感,获得艺术的冲动,借此抒发内心的情怀,通过联想和艺术加工,创造出了崭新、感人的艺术形象;而这个形象也借助于神话传说使她更加真实、具体、感人。诗歌集中笔触,单从女方着手诉说,写相思而不能相聚的幽情恨意、离愁别绪,使之成为著名的闺怨诗。

[参考文献]

[1]宋•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杨效知.古诗十九首鉴赏[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3]徐明著.魏晋南北朝小说[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7.

[4]邱广君.牛女故事寄思情――《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赏析[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6,(4).

[5]侯佩锋.“牛郎织女”神话与汉代婚姻[J].寻根,2005,(1).

[6]王帝.牛郎织女神话传说及其演变[J]. 贵州文史丛刊,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