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1例老年转换型癔症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1例老年转换型癔症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由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1]按症状的本质和形式分为两种类型:分离型和转换型。分离型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为主。转换型以躯体功能障碍为主(排除器质性病变)。老年人转换型癔症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运动性麻痹,如偏瘫或截瘫,失声(声带瘫痪造成)、失明(对周围光刺激仍能感觉到)、疼痛等症状。2014年我科收治一名老年转换型癔症患者,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转换型癔症;治疗;护理体会

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65岁,自2006年开始感腰部疼痛不适,在多家医院就诊,各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最终考虑腰椎脱位后行腰椎钛夹固定术,术后腰痛仍无明显缓解,不能长时间站立,故一直卧床。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突然说话发不出声音或者只能发出很小的声音,只能用口型或手势表达意思,耳朵也听不到其他声音,渐感腰部疼痛不适加重,总是觉得“腰椎里的钛钉朝身体外钻”,心理紧张害怕、焦虑不已,双手不敢触碰脸及耳朵,觉得“一旦无意触碰后腰部疼痛明显加剧”,觉得“一开口说话就好牵拉腰部,使疼痛更加剧烈”,觉得“有虫子在身体里到处爬,爬到腰部就不动了”等等,表情夸张,动作行为矫饰,表演色彩强烈,夜间睡眠差,容易早醒,醒后不容易入睡,有时彻夜不眠,觉得腰里面断了,还压迫神经,不能走路了,整日卧床,不敢下床活动。

1.2 临床特点 1.有明显的发病诱因:与人发生语言冲突后感委屈、气愤;对疾病、生活压力恐惧和忧虑;对周围人关系部融洽,感觉不被理解和认可,心情烦闷等。2.患者无意识障碍:以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躯体障碍为症状。感觉障碍以感觉异常、痛觉过敏为主要表现。运动障碍以癔症性瘫痪。躯体障碍表现为症状如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气急等。3患者是老年人,通常性格敏感偏执 、情绪压抑或持久的心理紧张。情感带有夸张和戏剧色彩。病程短,易反复发作。4.既往无各系统疾病。常规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暗示疗法、安慰治疗有效,短时间内症状很快缓解和消失。

1.3 治疗方法 主要采用心理暗示配合药物治疗。心理暗示是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交流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表情、手势、态度与含蓄的语言区影响患者的感受、认识、情感与行为,以减轻或消除其心理与躯体上的各种疾病与痛苦,医护人员除做好语言暗示外,由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操作暗示。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热情接待患者,认同患者的病情,慎言慎行,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语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禁止在病房内谈论患者的病情,以防增加患者抵触情绪及时向患者传达有益的信息,检查时要认真仔细,以良好的言语态度和规范操作,让患者产生信任感,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表示了解其内心感受,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2.2 心理护理 用美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去影响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前提。应特别注意言谈举止避免给与不良刺激。护理时应该重点疏导发泄,让患者将引起悲伤的原因倾述出来。设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创伤,指导患者正确对待人生和疾病,耐心开导和解释,把有关知识告知患者,让患者了解本病可以治愈,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及提高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2.3 治疗过程中护理的配合 除一般护理外,应针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心理特点,科学地运用语言、行为的作用,运用医学心理知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协助和配合医生进行心理药效学的治疗,给与患者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心理药效学的应用,增进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机体防御机制和抗病宁里得到恢复,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2.3.1 正确的暗示 患者就诊时,暗示就贯穿整个诊疗过程。要理解患者,耐心倾听患者及其家属的陈述,认真、耐心、科学地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告知检查的目的、治疗方法及既往的治疗经验等,消除患者紧张心理,稳定情绪,以配合治疗。调动患者抵抗疾病的内在动力,获得治疗的最佳效果鉴于本病患者心理脆弱敏感的个性,不能直接说是“癔病、神经症”等病名,当患者听到上述表达时会产生反感,失去治疗信心。在做心理暗示时,利用心理疏导来调动患者的内在动力,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2.3.2 言语暗示 治疗护士主动向患者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常用语言“你可找对医生了,某某医生技术好,已经治疗好很多这样的病人了”,“你放心,他是治疗这种病的专家,已成功治愈好多例比您病情重的患者,病人都是慕名而来的”等。以增加患者对医生及治疗技术的信赖。医师进行暗示治疗时可对患者说“肌肉、神经都正常,只是功能紊乱,协调不好,我给你用药配合电针治疗很快就好”,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以获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

2.3.3 药物暗示 恰当巧妙的暗示是心理药效学治疗的关键。在心理药效学的实施过程中, 反复告诉患者此药是“进口药”、“治你病最好的药”“有奇效”等,心理因素在先,患者是心理药效学发挥作用的内因基础,通过医护人员等这些主导动力因素的心理诱导作用,使药物发挥最佳的临床效果【2】。 护理时运用语言技巧,恰当地做好心理暗示,促进药物的暗示作用。心理暗示配合药物暗示在治疗癔症性瘫痪中,可减轻患者心理应激不良反应,使诊治顺利完成,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4 家属的作用 事先向家属解释有关病情及治疗过程,取得他们的配合,避免相互矛盾。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允许家属陪护,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有家属陪伴,患者有安全感,如果发病与家属有关,还可给患者一种情感安慰,效果更佳。

2.5 健康指导 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易使患者接受不良暗示,因此健康宣教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预防癔症的复发。

3 结果

经暗示辅助药物治疗5天后患者能下床自如行走了,先前的种种异样感觉都消失了。

4.出院指导

继续给与患者鼓励与安慰,培养良好的心理应激能力,同时对家属做心理辅导,不要歧视病人,应多给患者关心和温暖,使得患者得到家属的关心和支持,巩固疗效。嘱患者家属及周围的人对其治疗效果给与肯定,避免不良刺激。告知患者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培养开朗的性格,心胸开阔,遇事坦然,豁达不去斤斤计较。

参考文献

【1】王玲,心理卫生[M].广州;南大学出版社,1999.214-225

【2】郭晓霞,郭敏.心理药效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学杂志,2002,14(2):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