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技创业扶贫模式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技创业扶贫模式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秦巴山片区科技创业扶贫模式分类及典型案例

1.1“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模式为适应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科技创业扶贫专项活动通过支持农村创业人员开发或者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开展创业,成功设立了一些“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主要形式是在贫困农村成功培育了一批小微型企业专业合作社,使其成为依靠科技成功创业脱贫的示范。通过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示范作用,促进农民掌握新技术和调整种植结构,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有奉节晚熟脐橙核心示范园等。“奉节晚橙”是奉节县选育出的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晚熟脐橙新品种,为推广这一品种,奉节县科技特派员刘文华在大树镇建立了20hm2“奉节晚橙”示范片,在县农综办土地治理科技推广项目支持下,依靠“国令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五统一分”管理模式,探索果园土地流转方式。通过2年时间,将定植的幼树变成了成年丰产园,2011年总产值达到100万元。创业的同时,示范园年培训实用技术3000人次以上,指导带动蜀东门等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带动周边农民增收。

1.2涉农企业主导模式扶贫活动中由企业占主导地位,通过龙头带动,把扶贫政策与企业的运作、企业对贫困户的帮扶结合起来,拉长特色产业链,增强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促增收的能力[4]。这种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与推广,通过龙头企业建立的产业基地,构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还为农户提前和产后的技术、资金、市场服务,与农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缓解农民小规模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典型代表有城口县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开发山地鸡产业等。从2010年开始,城口县引进市农投集团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投资2亿元开发城口山地鸡产业,建成3万套城口山地鸡种繁场,年加工1000万只和1000t冷储物流体系即将投入使用,与重庆千厮餐饮公司合作开发的城口山地鸡美食产品已经投放市场。目前,城口县已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8个,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龙头企业11个,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8个,农业龙头企业产值超过3.5亿元。

1.3创业型科技特派员模式重庆市科委以支持返乡农民工科技创业为主线,通过支持创业人员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开展创业,并选派科技特派员“一帮一”技术帮扶,以创业带动就业和脱贫,形成了科技创业扶贫的开发新机制。截至目前,累计培养科技创业人才500余人,引导支持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农村科技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460个,培育科技特派员创业连34个,建成一批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促进34个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6.1万人。典型代表有市级科技特派员丁诗华在巫溪县开展对口帮扶创业扶贫合作等。通过与巫溪县人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一对一”技术帮扶,丁诗华帮助该公司突破进口鱼卵孵化育苗中取运鱼卵及孵化器温度控制和育苗场的疫病监测防控两大关键技术,依托公司的生产设施条件,先后引进推广丹麦金樽、虹鳟2个新品种,解决技术难题2个,培育这家创业企业进入发展上升期,实现年产值100万元。初步解决进口鲑鳟鱼卵的孵化技术问题,实现了新品种的推广引进和配套技术的熟化应用,促进了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1.4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这种模式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科技专家为核心,以农民为直接服务对象,扎根农村一线,广泛开展技术指导、示范、推广、咨询及人才培训等服务。这些专家大院作为农业科技集成、成果转化及示范的载体,已成为农业新技术开发、转化、推广的重要基地,不仅促进了秦巴山片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还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带动周边地区农民增收。典型代表有巫溪大宁河鸡科技专家大院等。大宁河鸡科技专家大院对于大宁河土鸡选育、孵化有科学的管理,同时对于专家的选择、专家合作模式以及大院运行机制都有严格的程序,并拥有完整的设备设施,如实验室、培训室、视频监控室、鸡苗孵化室和种鸡养殖基地。在专家技术支持下,“大宁河”土鸡通过国家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品种认定,并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专家大院依托单位重庆腾展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发展成为渝陕鄂唯一的“大宁河鸡”鸡苗供应中心和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年生产种鸡10万套、育雏禽1500万羽,年产有机鸡5万只,年销售收入上亿元。

2各种模式的运行机制及特点分析

2.1“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模式

2.1.1运行机制政府依据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与生产技术需求,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或外商投资兴建,以企业化的方式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以项目为支撑,建立新技术、新成果、新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为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如图1所示。

2.1.2特点(1)“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科技含量高,示范效果好,大批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得到推广应用。通过挖掘贫困地区的农业资源,培育一批农村新兴产业,以示范园区/基地为载体,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展现出来,弥补原来农业推广技术不够直观的不足,通过“示范+带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致富奔小康。(2)“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在科技与政府、企业、科教单位与农户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形成了府、企业、科教单位和社会相关机构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的建立打破了传统农业低效封闭的格局,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3)“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园区/基地的投资主体单一,对政府的依赖性大;部分园区/基地的运行机制不灵活,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

2.2涉农企业主导模式

2.2.1运行机制根据政府制订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措施,企业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扶持、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通过“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广大农户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双向受益,有效地推动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农户”模式就是龙头企业组织农民参与,自己提供资金技术,农民提供土地和劳动力,达成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就是龙头企业把扶贫政策与企业的运作结合起来,通过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促进农户脱贫致富。如图2所示。

2.2.2特点(1)龙头企业作为主导,立足于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与相关的政策激励,面对科技需求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他们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主动寻求能够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实现企业利润的技术资源,因此解决了从科研成果到生产及适销等一系列问题,在技术资源的配置上是高效的,使投资风险变小。(2)“企业+农户”或“企业+基地+农户”都注重贫困农户是农村扶贫主体的重要参与者。涉农企业主导模式在将农户的风险大大降低的同时,也培养了农户的市场经济意识。通过使贫困农户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提高他们参与生产,获取资源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使他们在参与竞争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并由此分享由自身努力参与而带来的扶贫开发利益。(3)由于企业是以获取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时,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所以比较注重经济效益。为了帮助企业与农户顺利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要进行相关的监督机制约束和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

2.3创业型科技特派员模式

2.3.1运行机制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经一定程序选派科技特派员至基层,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技术指导、创业、农村流通、农业信息等科技服务。科技特派员模式是以扶贫开发为宗旨,以科技为先导,以科技特派员为依托,以创业为主题,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一帮一”支持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创业促脱贫,探索“科技特派员+创业+扶贫”的“造血式”扶贫新机制,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模式。如图3所示。

2.3.2特点(1)科技特派员通过示范、推广具有高收益的新技术、新品种,把科技、知识、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相结合,构成以科技为原动力的农业生产、发展体系,指导、帮助农户增收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2)“一对一”帮扶使科技特派员与农户的合作关系更加稳定,有利于科技特派员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升农民素质,提高产值,帮助农民申报微型企业。(3)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质是把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有效导入农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5],这种制度有利于形成农村资源优势向城镇转移的“吸纳”机制和城市科技资源带动农村、反哺农业的“扩散”机制,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

2.4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

2.4.1运行机制建立“激励与需求引导并重”的运行机制是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长效运行的重点。具体讲,可以归纳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化组织,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推行“依托一个法人实体,选聘一位首席专家,建设一个科技示范基地,带动一个特色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五个一”建设方针。如图4所示。

2.4.2特点(1)有明确的依托实体。专家大院由创新型农业企业、农技协会、示范基地的合作社、村镇服务中心等与在渝涉农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共同建设;实行企业化经营,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民主决策机制和公开透明机制。建设单位与高校院所签订共建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责、利。(2)有产业科技示范基地。每个专家大院建立在区域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基地由一个或多个乡镇组成,相对集中,示范性强。基地范围内有一个主导产业,并能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对科技创新有较强的内在需求,基本形成了适应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体系。(3)有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制订出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区域特色明显,同时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示范工作、技术培训和信息支持等服务工作编制出客观详尽的实施方案。

3针对各种科技创业扶贫模式的政策建议

3.1“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模式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属于宏观决策层面,因此政策设计主要针对实践运用中风险高,灵活性和针对性不足的问题。(1)明确对政府角色的定位。政府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政策出发点是期望引导农业和农村走向现代化、集约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在园区建设中要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孵化器。政府不能干预园区的经营,更不能直接参与园区的经营。(2)明确“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产权,使园区/基地的产权得到真正解决,通过合作形式形成产权联系,建成“利益共享、共担风险”的农业产业经营组织,才是解决产业化经营参与全体利益合理分配的有效手段。

3.2涉农企业主导模式科技型创业型企业主导模式通过企业自身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因此主要从制订有利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以下政策设计。(1)加大对创业人员的培育力度,要明确培育内容,构建培育体系,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建立培训与劳动力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提高创业人员自我发展能力。(2)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优势,利用院校的科技成果和人力资源,结合秦巴山片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推动科技资源与秦巴山片区当地特色进行有效结合,提高科技转化率。(3)利用科技延长产业链,服务内容向产前、产后延伸,包括信息服务、产品供应、贮运加工、市场销售、社会融资等综合,提高科技扶贫效率。(4)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进一步构建促进涉农民营企业发展的政府环境,努力解决涉农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力度。

3.3创业型科技特派员模式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相关机制不完善是影响扶贫实效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出如下政策设计建议。(1)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的稳定性建设,加强对拟选聘特派员的业务水平能力、工作责任心和基层工作经验等要素的考查,坚持把组织选派、实体创业、基层需要相结合,双向选择。(2)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政策鼓励,提高科技特派员的工资和相关待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参与科技创业扶贫工作。(3)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管理,进一步明确和提升科技特派员的任务和特色,落实“三库一平台”的使用,并严格执行相关奖惩制度。(4)加强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环境建设,地方政府要加强与科技特派员的合作,在“财政拨款支持、金融资金服务、人事关系协调、法律立法保障”等保障科技特派员制度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上下工夫。

3.4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政府建设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应尽量做到因地、因时、因人合理制订政策,促进其健康发展。(1)必须要有明确的依托实体,几方共同建设,实行企业化经营,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民主决策机制和公开透明机制,明确双方的权、责、利。(2)选聘的必须是主导产业的相关专家,在与本地主导产业相关的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具有推动产业发展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投入专家大院工作的时间保证。(3)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基本满足专家工作和生活必需,同时建设单位必须提供足够的匹配资金,有一定规模且范围明确的试验示范基地,才能具有足够显示度和明显示范带动作用。(4)要有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制订详尽的产业目标、实施内容、完成时间和可行措施等。

4结语

科技创业扶贫是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重庆市秦巴山片区科技创业扶贫的各种模式,都强调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注重先进、成熟以及使用的技术引进,重视脱贫与扫盲相结合,实现片区经济的长效发展。在以上模式灵活运用的同时,从宏观上还要加强对科技创业扶贫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科技创业扶贫相关政策及成果的宣传与推广。通过宣传扶贫开发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充分展示扶贫开发取得的丰硕成果,让贫困农户看到开展科技创业扶贫带来的重大变化,更多地知道和了解科技创业扶贫的相关政策,激发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参与到其中去。同时对贫困农户进行创业辅导,改变“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当地生产力,才能真正消除返贫诱因,建立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

作者:王妍王勇德吴园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