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杜诗中的凤凰意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杜诗中的凤凰意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中,出现了大量的凤凰意象,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前后的漂泊岁月中的诗作里,通过对这种祥瑞之鸟的歌颂,寄托了诗人期盼国家中兴、百姓安宁的美好愿望,并以祥凤自喻,上忧社稷、下悯万民,为历代士人所称许,从而无愧于“诗圣”的美誉。

关键词:杜诗:凤凰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8)12-023-03

作者:李新,河北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保定学院中文系讲师;河北,保定,071000

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中,有着许多的歌咏凤凰的诗篇,如其《壮游》诗中自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而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灵鸟,雄者日风,雌者日凰,为百鸟之王,如宋玉所云:“鸟有凤而鱼有鲲”(《对楚王问》),与龙、龟、麒麟等瑞兽并称为“四灵”,这种祥瑞之鸟的出现,往往预兆着国家的兴盛,《山海经》载:“是鸟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尚书考灵耀》亦云:“明王之治,凤凰下之”;孩童作诗,多以动物为题,杜甫开口即咏凤,表明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已萌发出对国家昌盛、百姓安乐的期盼,也预示着他终将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之必然;并且在他一生的诗歌创作中,也常常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及“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崇高理想和情怀,寄寓在对凤凰意象的讴歌吟咏之中。

一、剖心沥血,为国中兴

八世纪中叶,一场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使大唐王朝由盛转衰,而大诗人杜甫生活在恰恰生活在这一转折时期,并曾亲身经历了这场变乱,以及战后因藩镇割据、军阀混战而“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五首》其一)的漂泊生活:可以说亲眼目睹了唐王朝由“开元盛世”转向衰落的历史进程,因而在其诗笔之下,厌弃战乱、呼唤和平之声经久不息,而在古人的观念里,惟有邦国昌盛、世事太平的时候,凤凰这种祥瑞之鸟才会出现,如《援神契》所谓“德至鸟兽,则凤凰翔”,于是杜甫在其大量的诗作中,把自己对大唐王朝太平中兴的强烈愿望,通过对凤凰的殷切期盼形象地表达出来,如下:

“川路风烟接,俱宜下凤凰”(《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

“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述古三首》其一)

“无复随高凤”(《赠翰林张四学士珀》)

“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其八)

“香叶终经宿鸾凤”(《古柏行》)

“威凤高其翔,长鲸吞九洲”(《晦日寻崔戢李封》)

“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又观打鱼》)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病柏》)

“鸾凤有铩翮,先儒曾抱麟”(《敬寄族弟堂十八使君》)

“鸾凰不相待”(《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

“北风破南极,朱凤日威垂”(《北风》)

“灵凤在赤霄,何当一来仪”(《幽人》)

“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述古三首》其一)

特别是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在由秦州去往同谷途中,路经同谷东南十里的凤凰山,所作的那首《凤凰台》: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凰声亦悠悠。

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

恐有母无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

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

所重王者瑞,敢辞微命休。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

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深衰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周文王姬昌,在商纣时期为西伯,据《图经》载,“文王时,凤鸣岐山”,《国语・周语上》亦载,“周之兴也,N|鸣于岐山,”而“N|,风之别名也,”“风鸣岐山”遂成为国家兴盛、百姓安宁的瑞兆。一如浦起龙注曰:“西伯二句为一篇命脉。兹台非岐山鸣处,公特因台名想到风声,因凤声想到西伯,先将注想太平之意,于此逗出”。杜甫此时正逢时局动乱、“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之际,漂泊至凤凰台下,闻此台之名,不禁突发奇想,一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恐有母无雏,饥寒日啾啾”;因古人视凤凰为王者的祥瑞,凤凰出则天下太平,诗人有感于动荡不安的时局,并出于对太平盛世的期盼,故有是想。而据《诗疏》载:“凤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为了能够救助这只孤独失护的雏风,以存祥瑞、致太平,诗人甘愿为之剖心肉、洒鲜血加以供养,使之能“白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图以奉至尊,风以垂鸿猷。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春秋元命苞》载,“黄帝游玄扈洛水之上,凤凰衔图置帝前,帝再拜受图”,凤凰衔图正是诗人国运中兴、天下太平愿望的形象描述。前人对诗人此举此亦多有盛赞,如:

仇兆鳌《杜诗详注》注曰:“此申明急于救雏之意,欲藉此以致太平也。日王者、日瑞图,皆兴王之兆;日至尊、日鸿猷则明说中兴事业矣。深衷在此,应上心血。群盗何留,安史自灭矣。”

浦起龙《读杜新解》注曰:“老杜平生血性,不惜此身颠沛,但期国运中兴,刳心沥血,兴会淋漓。”

儒家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而杜甫则无论穷达,始终胸怀社稷、心系天下,由其上述众多诗篇中对能预兆国家昌盛的祥瑞凤凰的渴求,即能鲜明地展现出来。

二、自喻祥凤,下悯万民

杜甫不仅出于爱国之心,在大量诗作中呼唤凤凰来仪,以兆示大唐王朝之中兴,他还常常以风喻人,赞美对方崇高的品格和不凡的气质,尤其在其赠答、送别诗中频频出现,多达十余处,如:

“凤穴雏皆好”(《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凤藏丹霄暮”(《赠蜀僧闾丘师兄》)

“箫史幽栖地,林间踏凤毛”(《崔驸马山亭宴集》)

“伫鸣南岳凤,欲化北溟鲲”(《赠虞十五司马》)

“蛟龙缠倚剑,鸾凤夹吹箫”(《哭王彭州抡》)

“岂知台阁旧,先拂凤凰雏”(《别苏篌》)

“窦侍御,骥之子,凤之雏”(《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降集翻翔凤,追攀绝种狙”(《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

“渥水出骐骥,昆山生凤凰”(《送大理封主簿五郎》)

“一毛生凤穴”(《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

“或骑骐瞵翳凤凰”(《寄韩谏议注》)

“e雨凤凰翎”(《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凤雏无凡毛,五色非尔曹”(《送重表侄王P评事使南海》)

如果说在上述大量酬唱、赠答的诗作中,也难免有恭维、揄扬成分的话,那么,杜甫在诗中以凤凰自喻,则是真心愿以祥凤为榜样,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康,正如 陈贻{先生在《杜甫评传》中所说,“自从七岁开口咏凤凰以来,他似乎越来越有意识地以凤凰自况。他‘窃比稷与契,“再使风俗淳’,那末,这带来太平和祥瑞的凤凰,不就是他伟大政治抱负的象征,不就是他的‘图腾’么?”虽然他也曾谦逊的表示,――“下流匪珠玉,择木羞鸾风”(《入衡州》),不敢以凤凰、珠玉自比,但这也正从侧面说明了诗人是以凤凰相期许的。

最能够集中体现出诗人自喻凤凰,心系苍生的,莫过于他去世的前一年,即大历四年(769年)冬,寓居潭州时所作的《朱风行》: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侧身长顾求其曹,翅垂口噤心劳劳。

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此时的杜甫,己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政治上的同道房珀、严武等相继去世,还朝无望;而“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不息,即便北归故园亦不得,加之年迈多病,――“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可谓穷途无助,百困交集,而自顾不暇,但仍像其诗中的朱风一样,虽孤栖失志,但犹下愍百鸟、分食蝼蚁,心系苍生,正如仇兆鳌《杜诗详注》所谓:“朱风求其曹,呼引同志也。翅垂口噤,欲言不敢也。百鸟罗网,民困诛求也。黄雀难逃,无一得所也。愿分蝼蚁,爱物之意无穷。”朱鹤龄亦云:“刘桢诗:‘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岂不长勤苦,羞与黄雀群。’公诗似取其意而反之。羞群黄雀者,凤采之高翔;下愍黄雀者,凤德之广覆也。所食竹实愿分之以及蝼蚁,而鸱枭则一听怒号,此即‘驱出六合枭鸾分’意也。诗旨苞蕴甚远。”(《杜工部诗集辑注》卷二)末句典出《庄子・秋水》:“夫tR,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tR过之,仰而视之曰:‘’!”表明诗人径以祥凤之崇高品格自喻,与鸱枭辈群小对言,悲天而悯人,可见其胸怀之宽广;而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凤凰形象,也正是心忧天下、悲悯万民的诗人之自我形象,因此上,杜甫“和他同时代的诗人比较起来可以说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他无愧于唐代诗人中的凤凰。”

正如陈贻掀先生所评价的那样,“他歌唱凤凰,赞美凤凰,向往凤凰,追求凤凰,一生执着,毫不懈怠,终于用他那心血孕育出来朱凤,冲破童年天真的理想幻境,从盛时飞向乱世,从京洛飞向西南,从阿阁飞向南岳之巅,为遭罗网之灾的百鸟而放声悲号,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纪念、值得敬仰的苦难历程。”可见,大诗人杜甫将其一生的理想与追求,都赋予其诗中的凤凰意象中,上忧社稷、下悯万民,实现了人生理想与价值的升华。为百代士人所称许,因而无愧于“诗圣”这一古今独步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