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光明海外“买买买”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光明海外“买买买”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核心提示:海外并购首先要明白自己要什么,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形成“自我造血循环”。

这已经是光明食品集团(以下简称“光明”)今年的第三笔海外并购。

10月17日,光明与新西兰肉联企业银蕨农场(Silver Fern Farms)达成协议,并购其50%的股份。本次交易金额将达6亿美元(约合38.2亿元人民币),并购将于明年3月至6月间完成。

就在半个月前,光明刚刚斥资1.1亿欧元(约合7.6亿元人民币)完成对西班牙食品分销企业米盖尔(Miquel Alimentació)100%股权的并购(光明股权占比72%,战略投资者股权占比28%)。

而在今年3月,光明完成了对以色列乳业企业特鲁瓦(Tnuva)76.7%股权的并购,为此花费了86亿谢克尔(约合138亿元人民币)。

若银蕨农场顺利交割,自2010年完成第一笔海外并购以来,光明将成功完成8笔海外并购。不仅如此,光明副总裁葛俊杰近期透露,目前已在欧洲储备了4个并购标的,未来将继续加大在欧洲市场的布局力度。此外,还会将并购区域拓展至美国和东南亚等地区。

光明在海外并购市场的不断发力,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市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贝恩公司的研究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4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交易量2690起,交易总额达4200亿美元。仅去年一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量就有405起,交易额达790亿美元。另据晨哨网研究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量达249起,披露交易金额约为726.78亿美元。

中国企业,为何在海外“买买买”?

分析光明在海外“买买买”的路径,或许能找到答案。

借海外资源做强国内市场

光明走上海外并购之路,还要从2008年说起。

那时,作为一家食品企业的光明制定出国际化战略,提出要围绕乳业、糖业、酒业、食品分销和零售终端等主要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并购。

随后,光明便参与了多起海外并购活动。起初,进展并不顺利,虽然参与了澳大利亚糖业西斯尔(CSR)、英国联合饼干公司(United Biscuits)等多个海外标的,但最终并未成功拿下。直到2010年11月,才以4.31亿元人民币成功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公司51%的股权。

这之后,光明的海外并购势如破竹,先后成功并购澳大利亚食品分销企业马纳森食品公司(Manasen,75%股权)、英国维多麦食品公司(Weetabix,60%股权)、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公司(DIVA,70%股权)、意大利橄榄油企业萨洛夫集团(Salov,90%股权)、以色列乳企特鲁瓦(Tnuva,76.7%股权)、西班牙食品分销商米盖尔(Miquel Alimentació,72%股权)6家公司。如果算上即将完成并购的新西兰肉联企业银蕨农场(Silver Fern Farms,50%股权),光明海外并购总企业数将达8家。

“光明希望通过并购获取海外企业的科技、品牌、资源和网络优势,作为转型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光明加快建设成为一个本土化的跨国公司。”光明新闻发言人潘建军对《支点》记者表示。

“也就是说,光明通过海外并购引进品牌、技术和资源等优质资产,进一步做强国内市场。”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进一步对《支点》记者解释说,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不断壮大,他们对食品的丰富、安全和健康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外并购能获取高质量的食品行业资产,并将这些产品引到国内市场。

就拿米盖尔并购事件来看,光明能从中获取不少“好处”。创立于1925年的食品分销企业米盖尔,旗下拥有500余家零售网点、6个物流配送中心,拥有的产品种类超过14000种,去年销售额为9亿欧元(约合62亿元人民币)。

据葛俊杰透露,米盖尔销售的西班牙橄榄油、火腿、饼干、巧克力、糖果、葡萄酒等食品,年底将会到达国内市场,今年在国内预计可做到9000万元的销售额。

除了引进差异化的产品种类,在生产、采购等方面也能为光明节约不少成本。目前,由于西班牙原料较便宜,光明不少粮油类产品开始通过米盖尔的网络渠道在西班牙加工,再回销至中国。

再来看今年3月份并购的特鲁瓦。其成立于1926年,是一家综合食品企业,主要销售牛奶和乳制品,这两者的销售额在以色列的市场份额超过50%,去年销售额达109.4亿元人民币。其主打的黄油、奶酪产品,在国内消费市场正呈快速上升之势,而这些产品技术研发也会带入国内市场。不仅如此,国内一头奶牛年产量最高水平9.4吨,但以色列最高水平可达12.5吨,这些领先的养殖技术,也能用于提升光明的奶牛养殖水平。

“曲线”进入国外市场

“国际化,也是光明的重要战略。”

这是潘建军多次强调的观点。在他看来,通过海外并购,能使光明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自开展海外并购以来,光明的国际化经营指数已升至20%。在其目标里,到2018年这一数字要达到25%。

光明在海外并购的不少企业,本身便是跨国企业。米盖尔的分销渠道覆盖33个国家和地区;特鲁瓦的产品广泛涉足中东和欧洲市场。在光明的国际化战略里,首要的便是将这些跨国企业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做大做强。

以特鲁瓦为例。目前,其在北美市场开拓上已取得初步成效。光明方面表示,特鲁瓦美国子公司已正式注册成立,未来将积极寻求与美国同行建立合作关系,不排除通过并购、战略合作的方式加速其在美国市场的开拓速度。同时,满足当地消费者口味的新款乳制品,也正在积极研发中。

与此同时,这些海外并购的企业,也成了光明将国内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的优势渠道。还是以特鲁瓦为例,通过并购特鲁瓦,光明能和以色列、中东、欧洲等区域和国家之间,建立得天独厚的商品贸易政策许可渠道,把光明乳业旗下的莫斯利安等明星产品,“曲线”打入这些市场。

那么,光明通过海外并购,为自己带来了哪些业绩呢?

去年,光明总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国际业务营收收入为133亿元,占集团营业收入的11%。今年上半年,光明实现总营业收入684.73亿元,同比增长17.15%;实现净利润12.09亿元,同比增长22.85%。

潘建军表示,净利润增幅比营收增幅高出5个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海外并购的资产,光明整体平均毛利率为18%,但国际业务的平均毛利率要高出6个点以上。

在资金上形成“自我造血循环”

这样的成绩,让沈萌认为,光明的海外并购对中国企业在海外“买买买”,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这是因为,尽管近些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速度和数量不断增加,但并购后的融合问题却不甚理想。

“很多企业走出去只是因为自己有钱了,对于为什么走出去,走向哪里,要做什么,并不清楚。”沈萌分析称,这些企业首先应学习光明目标明确的原则,也就是选择与自身业务有着协同作用的标的,这样融合门槛的标准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增强协同作用。

的确,梳理光明所有的海外并购不难发现,这些并购都是围绕着其乳业、糖业、肉业、粮油、蔬菜、现代农业、品牌食品、分销零售、地产物流和金融的“8+2”主营业务展开:要么是与已有业务相关的,旨在增强某一领域的竞争力,如特鲁瓦乳业;要么是自身并未涉及的业务,但在国内市场前景良好,如萨洛夫橄榄油;要么是加强构建全球食品分销网络,如米盖尔食品分销商……

这也得到了潘建军的认可。

“光明在海外并购有个5+1原则。”他解释说,也就是符合战略、业务协同、价格合理、风险可控、团队优秀以及基本符合3到5年能够上市的条件。

潘建军所提到的风险可控和能够上市,说到了沈萌的心坎上。

在控制风险方面,光明除自建有投资、法律、产业、财务等海外并购专业团队外,还尽可能地利用第三方机构做好尽职调查服务。在沈萌看来,很多企业在标的筛选、估值、尽职调查等方面有所欠缺。

事实上,也有不少企业明确知道海外并购要与自己现有的业务协同发展,但却高估了标的能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双汇集团,便是被“诟病”的企业之一。去年6月,万洲国际又完成了对西班牙肉制品企业康博菲尔37%股权的并购。但就在今年6月,万洲国际却宣布以3.54亿美元的价格将持有的康博菲尔全部股权售出,并声称交易将产生一笔现金流入,可以在综合基础上缓解集团的资产负债表。不仅如此,今年前三季度,双汇集团的营收、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各下滑2.86%和1.37%。

贝恩全球合伙人梁霭中认为,双汇集团预计会形成双赢局面,双方在上游资源、高端产品市场机会和先进经验上都可以分享。然而在尽职调查阶段,双汇集团对利益点缺乏足够的压力测试,不仅上游供应不稳定,还高估了市场对高端产品的接受度。

不仅如此,因为涉及的资金并不少,有些海外并购带来的效益往往不能很快见效,资金“供血不足”也导致海外并购融合发展受阻。

“在这点上,光明深谙国际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沈萌表示,它已经从最开始用自己的钱运作,慢慢演变为利用国际资本运作,在进一步改善海外并购企业的经营业绩后,将其推向资本市场,从而在资金上形成“自我造血循环”,释放资金风险与压力。

目前,光明在2010年收购的新莱特,已于2013年在新西兰上市。

潘建军透露,光明正在力争年内将玛纳森在香港上市,维多麦的上市也在筹备过程中,特鲁瓦也准备通过光明乳业定向增发的方式实现证券化。

“尽管光明在海外并购也并非完美,但它的这些并购原则却值得中国企业学习,进而在海外并购路途中少走弯路。”沈萌总结说。(支点杂志2015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