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之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高考恢复以来,我国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而学生人文素质不容乐观。在引进外国通识教育的观念下,我国高校展开人文素质教育,却在“重理轻文”的观念以及“应试教育”模式的冲击下未能全面有效的落实。本文以探究国外通识教育理念、模式、课程设计、成效等,寻求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关键词】人文素质;通识教育;大学生;课程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79-01
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以及理工科专业工作经济回报颇为乐观的现象下,使得“重理轻文”的观念渐入人心。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冲击下,大学生只注重专业课,而忽略了对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成了以拜金、利欲、成功学等思想滋长的温室;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象牙塔里的学生难免受到影响。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的躁动气息充斥着校园,难觅冷静的思考如何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学生,而大学老师,在赶课时、评职称等的压力下难以有效结合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学。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借鉴国外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之路径。
一、何为“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一种非职业化、专业化的教育,其目标为培养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公民。通识教育开始于古希腊自由教育,发展与美国大学教育。自由教育由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提出,因亚里士多德常边散步边给学生讨论哲学问题而得逍遥学派之名,由此看出,自由闲暇的时间是自由教育的条件。“在这些大学里,研读神学、法学(后来还有医学)之前,还有一个基础阶段,主要学习哲学、语言和数学等基础性课程,即“七艺”,这是第二个条件。实际上,现代的美国通识教育即大概按此思路发展。
严格来说,我国传统教育已有类似通识教育之基础。儒家“六艺”礼、乐、射、艺、书、数是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必修课。“李约瑟:“现在可以看到,儒家的两个根本矛盾的倾向,一方面有助于科学之发展,另一方面又成为科学发展的动阻力。”所以,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乃儒家思想基本性格使然,儒家对人文的要求很强烈,对自然的了解,则缺乏兴趣。”可见,自然科学教育缺席与中国教育。
当下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沿袭与中国传统教育。借鉴欧美等国通识教育之经验,有助于填补自然科学知识在中国教育的空缺。
二、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基本构成及其课程分析
美国大学教通识教育主要以读、写、外语、讨论交流等为主,其课程设计大概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几大类,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扩充学生各方面知识以及满足学生兴趣为主要教学目的。
以上几间大学为代表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涵盖文科理科大部分领,学生以个人兴趣自行选修。其核心主要以西方文化及少量非西方文化课程为主,重视阅读经典书籍。
近年来,网络教育越来越流行,即使我们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国内外名校的课堂氛围,同享名校学生的教师资源。从国外名校公开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外国的通识教育课堂里都会有助教在协助教授授课,学生经常要写论文,每周都需要阅读大量书籍文献以便更好的去听课以及写论文,课堂讨论交流个人观点。由于课时少,美国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写论文,以后思考老师给学生抛下的问题。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旨在培育“通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探讨交流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等。
我国高校自90年代北大开始,模仿美国大学开设同时教育课。以美国通识教育为模版结合中国教育之情况,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十几年来,但其成效之小我们有目共睹。其原因终归于盲目模仿,没有理解透美国通识教育之精神,以及教育制度的僵化。
对于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国内学着颇为关注,他们主张在借鉴美国通识教育的做法上结合中国教育的特点以及结合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甘阳先生提出“助教制度”,以及王义遒教授提出“催生一批职业“自由职业”教师队伍为各校共用”。依笔者管见,对于借鉴国外通识教育的经验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以下几点:1.“合理设计涵盖现代文明基本知识和人文与科技平衡的课程”,2.课时与课程数量要合理,3.注重读、写、外语等技能,4.结合作业(论文),予以学生充足时间大量阅读经典,5.通识教育讲座,6.教育制度的适度调整或改革,借鉴甘阳先生的“主角制度”或王义遒教授的“职业自由教师”制度等,7.如袁伟时教授所说,应以培养学生现代公民的基本观念和素养为核心。
大学通识教育具有实践性与开放性。由于大学扩招后大学的入学率激增,以及教育界对通识教育的讨论格外重视,以培养公民观念与素养的通识教育将会更加完善,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通识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