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教研管理“信息化”推动教师发展“现代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教研管理“信息化”推动教师发展“现代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发展的“现代化”应该走上研究这条道路。在教师的备课、上课中引入“信息化”的教研管理策略,营造“时时能研、处处可研、人人爱研”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自我否定、持续改进、发展专业、追求卓越,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一、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互动式集体备课

传统的集体备课是一人主备,其他教师拿着主备人的备课内容去上课。这样的备课只是主备人教案的集体推广,没有集体的智慧,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我们采取“互动式集体备课”的模式,即“个人初备、集体研备、个人再备”,充分调动备课组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共同打磨课堂教学。

个人初备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校本作业布置,重点是备教材。每一位教师的初备内容要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电子邮件或QQ发送给主备人,主备人根据个人初备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形成集体研备的主体资料。这样,每一个教师都能在集体研备之前对备课内容有比较深入的研读,做到有“备”而来。我们可以将各备课组集体研备的地点由教师办公室转移到有电子白板的教室,旨在发挥信息化资源的功能。中心发言人在说课的同时,演示教学课件;备课组其他成员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根据集体意见,修改教案、课件,最终形成备课定稿,并将集体备课内容上传到校园网教研共享资源平台,实现“备”有所得,“研”有所成。备课组教师及时从校园网教研共享资源平台下载一周教学设计、课件和校本作业,然后再进行个人的二次备课。个人二次备课重点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做到有“备”无憾。

“互动式集体备课”目的是打破传统的集体备课模式,通过整合信息化资源,不仅培养教师的“现代化”发展意识,而且从根本上实现智力资源的共享,从而形成团队合力和集体优势,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信息化设施的驱动式听课、评课

课堂是提升教师“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主阵地。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录播教室的功能,开展“驱动式听课、评课”活动,让成长型教师的汇报课、研究型教师的创新课、成功型教师的示范课都能实现网上直播,并适时开展专家评课活动,驱动教师不断钻研课堂教学。全校教师可以到录播教室现场观摩,也可以在校园网教研直播平台进行网上听课。听课结束后,主评人立即组织现场点评,并充分利用视频资料,回看每一个教学环节,研究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其他教师也可以在校园网的教研专区跟帖点评,发表见解。

驱动式听课、评课不仅促进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学,还充分发挥信息化设施的优势,促进教师“全体、全面、全程”参与教学研讨,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研模式,不断驱动教师专业成长。

三、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联动式学科研讨

目前,学校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科与学科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这样的不平衡包含教师发展和学科教学两个方面,这是制约学校综合发展、全面提高的一大问题。为此,学校可以成立学科工作室,搭建信息化教研平台,加强学科之间的联动,充分发挥优势学科、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培养“勤于、敢于、善于”教学研究的教师群体。

基于信息化教研平台,工作室领衔人每学期轮流组织一次专题学习、沙龙论坛、教学研讨和思想交流;工作室成员每月主持一次集体备课,开设一节教研课,完成一次试卷命制,上传一次原创教案和课件。学校定期开展工作室联动教研比赛,促进学科之间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我们不仅要构建校内学科信息化教研平台,还要积极加强校际交流,与先进地区的先进学校实现“网上结对”,在网上同步进行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学科竞赛等活动,创设跨时空、跨学科,共成长、同提高的“现代化”教研氛围。

师资队伍的优化事关学校的长远发展,只有通过“信息化”的教研管理推动教师“现代化”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风格、有灵性、有品位的“大”教师,才能为学校实现发展路径的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