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在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在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综观目前的语文课堂,特别是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由于教师年龄老化(年轻老师不愿教低年级或学校将骨干力量放在中高年级),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加上对考核机制的片面理解,导致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明显,学生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创新能力不强的现象。

曾经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对于民族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想象,敢于质疑,不懂就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创新能力应从低年级学生抓起。

1

允许“插话”,鼓励另类思维

“插话”是低年级课堂的普遍现象。低年级学生胆子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表现欲强,但控制力相对较差,在语文课堂上常常表现为“插话”。

特别是和他人不一样的见解,更容易随便说出来。这种现象其实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对于学生的这些另类思维,教师千万不能当头一棒,泼冷水。对于学生正确的见解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不正确的见解应在赞赏他的积极思维同时,请大家一起来分析这个同学的答案为什么是错的,通过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在《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教学中,师问:“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这句中的“滴”可以换成什么词?有的同学说:“‘滴’可换成‘洒’。”有的同学说:“可以换成‘浇’。”……师说:“说说为什么可以换成这样的词?”生1:“我妈妈在家里总是洒上香水。所以,可以用‘洒’。”生2(插话):“香水从瓶中出来是就是一滴一滴的。只能用

‘滴’。”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说的也都有道理。大家想一想:家里的面积很大,需要很多香水,一般都是用瓶子一甩,因而常常说成‘洒’。而这水桶比较小,因而还是滴上几滴就够了。所以,作者用‘滴’上香水是很准的。更不宜用‘浇’了。”……

以上片断中生2的插嘴现象,如果老师一下子呵斥:“谁让你乱说话的?”我想,从这以后,学生就不敢发言了。时间一长,课堂上就不再思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因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我们应允许“插话”,鼓励学生的另类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观察是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课堂上教师除了运用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观察外,还必须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潜能。

如:我在执教《云房子》一课时,发现学生对文中的云房子的形态并不理解。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夸张地展示不同形状的云房子。学生通过观察,一下子来了兴趣,“哇,这就是小鸟造的云房子呀!”于是,我就抓住学生的这一兴奋点,追问到:“假如你就是一只小鸟,会造出怎样的云房子呢?”有的说:“我喜欢奔腾的骏马,我要造一个骏马一样的云房子。”有的说:“我要造一个高山一样的云房子,让小鸟飞越高山。”……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各抒己见,答案各不一样。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诱发质疑,自主探究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能力也是语文学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切入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还不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善问、敢问、会问。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针对课题质疑。俗话说: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抓住课题让学生质疑,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教学《晚上的“太阳”》一课时,学生读题后,我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疑问吗?”有的说:“晚上,为什么会有太阳?”有的说:“这‘太阳’是真的太阳吗?如果不是,又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晚上的太阳?”……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由读文,积极探究,很快地弄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质疑、探究中得到了训练。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质疑。“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质疑,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深刻体会语言文字所蕴涵的内涵。同时也能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如:在教学《鲜花和星星》一文时,我就抓住文中的“天上的星星真多!”和“地上的鲜花真多!”这两个关键语句引导学生质疑:“究竟是鲜花多还是星星多?”学生通过思考,有的学生说:“鲜花多,因为鲜花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有的学生说:“星星多,宇宙那么大,全是星星。”有的学生说:“鲜花和星星一样,都很多。”你看,小小的一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你思我辩中得到了训练。

再次,从标点符号的应用质疑。省略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包含着作者很深的情感。如:教学《蜗牛的奖杯》一文时,学生第一次接触省略号。我就问:“看到这个符号,你有什么问题吗?”有的学生问:“蜗牛难道就甩下这几个对手吗?”有的学生问:“难道是表示话没有说完吗?”等等。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这符号表示对手还有许多,不再一一列举了!”通过讨论、探究,学生既弄清了省略号的意思,又使创新能力得到了训练。

4

合理点拨、启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点拨、启发想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抓住文中的插图启发想象。如:教学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一课时,学生观察图画后,我就让学生看图思考:小兔是怎样把南瓜运回家的?学生积极思维,有的说:“把南瓜滚回家。”有的说:“找好朋友抬回家。”有的说:“借个车子推回家。”于是,我又追问:“什么情况下借车推回家?什么情况下找朋友抬回家?什么情况下滚回家?”学生通过想象,说:“路很平的情况,滚回家。”“看到熟人时,抬回家。”“有车时,推回家。”……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观察图画和语言训练中得到了培养。

抓住文中的空白处启发想象。在小学低年级课文中,有很多地方,语言简洁,概括性强,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如:《木兰从军》中有一句“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文中没有介绍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我就抓住这句话,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木兰:爹,您年纪大了,弟弟又小。就让我替您去吧!爹:你一个女孩子家,怎么去当兵?木兰:我可以女扮男装吗!您就放心吧!我会有办法的。弟弟说:姐姐,还是让我去吧!我是男孩子。木兰说:这怎么行,你还不到当兵的年龄。朝廷是不会要你的。木兰娘:“闺女,还是让我去跟朝廷说说,我们家就不去了。”木兰说:“不行,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一定要为国分忧。你们就让我去吧!”……通过对空白处的讨论,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训练,在语言实践中,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抓住课文的结尾启发想象。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课文的结尾是: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我就启发学生想象:“这个故事结束了吗?”有的说:“结束了。”有的说:“还没有结束呢!”接着,我就追问:“没有结束,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学生发挥想象,说:“乌鸦上了狐狸的当,十分生气。心想:我一定要寻找机会报仇雪恨。到了第二天,乌鸦就故意叼了一块臭肉,站在枝头上,等狐狸来。不一会儿,狐狸来了,见乌鸦又叼了一块肉,于是,又用昨天的方法来骗肉。乌鸦心想:报仇的机会到了。于是,嘴一张,肉掉了下去。狐狸一口叼住了肉,哪知弄得满嘴臭味,连忙把肉吐了出来。乌鸦见了,哈哈大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想象和语言训练中得到了训练。

5

开放作业,倡导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管都是小学生,但各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性格特点也不一样。因而,对于同一个文本,学习的方式也就会呈现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会不同。所以,教师可设计开放型的作业,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

表演:根据学生好动、好表现、好新鲜的心理特点,可让学生通过表演形式发展学生个性,让他们尝到创造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就让学生通过表演狼扑向小羊后,小羊是怎样挣扎的、狼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通过表演形式,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到了狼凶残的本性。

绘画:在教学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画或一组插图。如在教学《雨后》一文后,就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和自己的理解,画一幅雨点落在各个地方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通过绘画,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感受到了雨后的快乐。同时,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都得到了训练。

操作:动手操作,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现实,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如在教学《2008,北京》一文后,我就让学生写话:我心中的奥运;制作“庆奥运”手抄报、剪报……

学生通过演、画、写、做等多种形式的实践,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现实,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创新的欲望,只要教师的教学设计迎合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积极为学生创设观察、思维、质疑、想象、实践的空间,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就一定敢于创新,乐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