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额农贷“逢春”待东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简称小额农贷)是帮助经济弱势群体尽快脱贫致富的一种有效融资服务方式。我国自1993年引入这一经济概念和经营模式至今,已有20年时间。20年来,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都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那么,目前小额农贷业务进展如何?基层金融机构操作模式是否与地方经济相适应?是否存在亟待改进的问题?不久前,我们对贵州省农信社的小额农贷业务进行了针对性的实地调研。
小额农贷业务新特点
贵州省的小额农贷业务主要由贵州农信社办理。从小额农贷资金的总体投向看,主要投向了与农业密切相关的种养殖业,同时根据地区的不同,也会有一些投向运输业、小生意经营以及工程承包等,部分资金也被用于农民生活开支如子女就学、红白喜事等,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以贵阳农商行南明支行为例,小额农贷投向种养业资金只占23.32%,其他类则达到69.54%;小河支行由于地处工业开发区,小额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了涉农运输业。
小额农贷的投向也随着地方经济结构的变迁而有相应的调整。例如,随着近年贵州旅游业的持续升温,与旅游业相关的小额农贷资金额度上升幅度加大。2006年,小额农贷资金主要投向种养业的地区占比较大,占比在75%左右的县级联社有27家,但到了2011年,就只有14家了,资金更多地投向了大多与旅游业相关的“其他类”,如农家乐、运输、小生意等。以遵义地区的红花岗联社为例,2006年资金投向种养业的占比达77%,而到了2011年,只占到了40%。
从小额农贷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成效看,随着资金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五年来,收入增长幅度都在60%左右或以上,最高的为贵阳地区,达109.4%。
目前,小额农贷业务吸引力增强、竞争加剧,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都对小额农贷有兴趣。
调研显示,吸引银行机构办理小额农贷业务的动因,一是强劲的市场需求;二是较高的贷款回收率,一般在80%~90%之间;三是利率较为灵活。
小额农贷亦存诸多缺陷
小额农贷业务虽然对银行机构有着一定的吸引力,但也遇到了它的几道坎:
首先是政策法律的缺失。小额农贷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政府就应在政策及法律层面有所作为。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还是比较缺失的。比如,国家没有从财政或专项扶贫资金中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信社在开展此项业务的铺底循环基金或者贴息,这使得目前一些农信社经营上遇到难以绕开的困难与风险。
其次是资金定价上浮较多。小额农贷业务的合理定价对其成功推广至关重要。调研显示,贵州农信社小额贷款的利率水平一般与当地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大致持平,一般往上浮动的幅度较大。例如:2011年,黔东南州的石柱县联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230%,黎平联社上浮170%;黔南州的荔波联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220%;贵阳地区的开阳联社最高上浮230%。
过度提高利率,不仅可能导致客户流失,甚至还可能遭到农村市场的淘汰。
对策建议
小额农贷要重焕生机,还需宏观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也需要农信社提升自身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第一,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在推广小额农贷事业上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职能,给予小额农贷业务更多的扶助与补贴。第二,加快相关的法律建设,从法理上让小额农贷业务开展得更加规范。第三,优化监管机制。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在用人机制、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上适时适度地加以灵活调整;同时,下放管理权限,放宽利率浮动空间、资金投向的范围等。第四,国家要加快“三农”保险等相关配套机制的建设,为小额农贷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业务的经营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发放小额农贷应进行财政补偿或奖励。农信社应加快科技硬件的建设,完善结算网络,把现代支付手段延伸到偏远乡村,尽快开发、完善小额农贷科技管理系统;同时,做好市场营销,确定目标客户群体、设计出更加适合的信贷产品和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