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用资源,语文“活”水沁心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资源,语文“活”水沁心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是对课堂语文教学的一个有力补充。本文从电视网络、书刊阅读、与人交往、游因观赏、实践活动这五个方面对“语文实践性学习”进行了探讨,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立足于实践,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更要利用现有资源,架起生活与学生的桥梁,帮助学生走出语文课本,迈出小语文课堂,让其在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快乐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电视网络 书刊阅读 与人交往 游园观赏 实践活动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自然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人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很多教师更多是关注课堂,而忽略了生活这一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勤中用“巧”资源,就会让生活这一“活”水,沁入学生心脾,滋养性灵,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一、从电视网络中开拓文化视野

信息爆炸时代,“电视迷”增多不足为奇,“电脑热”升温势头强劲。我们在欣赏节目、查找资料时,不应只为消遣,或是图个新鲜,而应时时不忘语文学习。观看电视节目时,我们可从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学习文化常识,从精彩纷呈的广告词中学习语言技巧,在大众化娱乐节目中借鉴主持风格。在欣赏精彩的台词对白时,我们可以用挑剔的眼光去发现、寻找主持人、演员等不规范的读音和表达欠妥的语句甚至病句,并思考、明确他们错误之所在。这也会启示我们口语交际要符合语境,用语规范。还要吸引观众。

凡事有利有弊。与看电视类似,玩电脑也会走火人魔。我们要本着接受良好信息的目的去上网。查阅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浏览新闻,或者查找资料、搜寻精华帖子都在选择之列。如果能有时间注册博客或加到一些好论坛去,跟人家交流思想或进行辩论更是开辟了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渠道,这样的话,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变化更是不言而喻。

二、从书刊阅读中提升语育素养

同学们大都有读一些名著或其他书的计划,或许是自愿,也或者是老师要求。即使没有,也往往会在书店买几本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古语云“开卷有益”,有选择地读书更是收益甚多,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看自然无用,但如果我们学会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看书面的字句,一只透过字里行间去把握、玩味内容的意蕴,就大有裨益。陶渊明嗜好读书,常常“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那是一种入境地“读”;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那是一种用心地读。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可以佳句摘抄,可以妙点品析,可以鉴赏诗词,当然你也可以写“读后心得”。这也是以读促写的一个好方法。如果能即兴仿创,就是―种“出境”地读了。若将平时积累和假期坚持相结合,效果肯定不错,当然教者的适时指导、相机调控和鼓励评价是阅读效果的催化剂,作用不可小视。

三、从与人交往中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欠缺、心理怯懦的人往往是喜欢独处的,而这更会使他的说话能力降低,假期跟人交流便是一个极好锻炼自己的机会。比如寒暑假中,我们可将看望亲朋好友、互相问候、拜访转化为学习语文的大好时机。客人来了,我们需根据其身份。听他对我们的长辈、平辈及晚辈说的话,分辨他使用敬辞、谦辞等是否得体;我们可以尝试在与亲戚、朋友交流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自信,训练自己的思维和交往能力。也许电话交谈快捷、方便,手机短信时尚、温馨,但有时信更能传达细腻的情感,遥寄美好的祝福。苏轼的传世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就由对其弟的思念情意转化为旷达持久的美好祝福了吗?我们不仅可创造、利用一次很好的练笔机会,还能给未来留下手可触摸,眼可亲见,实为珍藏的永久纪念。这其间的好处怎是用简单语言形容得了的?

四、从游园观赏中积淀语言品位

人们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感受各地民俗风情,游览各地名胜古迹,体验中华文化的精深博大自是令人向往;趁游园之际领略大自然之美、人文景观之奇或观赏艺术团体表演之妙。也是让人流连。江南水乡的神韵、都市风景的变幻、沙漠旷野的广袤等同样是人探寻生活妙处的契机。如能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就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更会让大自然和社会衍生为我们难得的语文大课堂。

五、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开拓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大力提倡。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研究”时,学生自主选择,从目前人们关注的若干问题中选出八个小组各自最感兴趣或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来,如身边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现状、学校内部能不能设立实验班和普通班、当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这些成年人都觉得棘手的问题,却能让学生这样关注,就足以说明研究的必要性了。经过查找资料、分头采访、提炼观点、组织交流等环节准备,但凡参与到活动之中的成员,都铆足了劲儿,待到正式向全校汇报各组研究成果的那一刻,那投入、那专注、那激动,在一句甸流淌出的言语中尽显无遗,是真正地“过把瘾”。小组内的默契配合,相互鼓劲,各组间的激烈争辩,暗自较劲,不仅有助于同伴互助,更能促进相互竞争,无形中激起了大家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更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这样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文盲,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大语文观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的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也正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教学,首当其冲应发挥作用。善于巧用资源语文老师正是架起生活和学生的桥梁,帮助学生走出语文课本,迈出小语文课堂。步人语文“新视听”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