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灾害面前他们跳庆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灾害面前他们跳庆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类在蒙昧时期面对自然灾害或疾病,常用一些朴素的祭祀仪式祈求神灵庇护,庆坛起源应该也与这种情节不无关联。

顺着骑龙山临邛道过镇西山,便是芦山。因芦山、宝兴一带曾是古青衣羌国地盘,南方丝绸之路在这一段也被称为青衣道。

在芦山的访问从一场古老的祭祀仪式开始,当地人称“庆坛”,祭祀者叫“坛师”。直至民国年间,庆坛仍是芦山重要节日,每年正月十五、三月十八(菜花节)和八月十五由县长亲自主持,由于祈祷的是一方水土,也称为“地方坛”,而以家庭为单位的“子孙坛”则不计其数,挑一个黄道吉日,请来坛师便可以开始。

82岁的朱培军老人是芦山现在唯一的坛师,得知我们到来,芦山文管所郭凤武所长特地将他接到了县城。在一处废弃的戏台上,朱培军和同伴们从一个蛇皮口袋里依次拿出法衣、面具、令旗、锣鼓等道具。如今已几乎没有人再找他们跳庆坛了。

四名女将分别衣着紫、青、白、红色法衣,脖子、腰间、胳膊、小腿上绑一圈五色彩带,左手持各色小旗,上书“令”字;为首男子雷汝明,身着黄衣,头扎红巾,面具上面露出獠牙,一派凶神打扮。面具与酒是远古人类与神交流时的主要道具,在面具的掩饰与酒精的麻醉下,一个部落迅速达到狂欢的高潮。1986年,三星堆出土的众多纵目面具中,最大的一件长达一米。这样的巨型面具自然不可能戴在脸上,极有可能是巫师作法时放在一旁的道具。

庆坛开始,雷汝明领着四名女将手舞令旗,左蹦右跳。朱培军与两个年龄相仿的老人端坐一旁敲锣打鼓,朱的口中还念着只有他才能听懂的咒语,指点各方神仙登场,安排庆坛的进程。一个坛师一生要记住数万句祭祀用语,因此他们往往是一群记忆力惊人的人。

久违的庆坛引来了不少乡民,他们围成一圈,过节一样热闹。在他们记忆中,打小便有了庆坛表演。人类在蒙昧时期面对自然灾害或疾病,常用一些朴素的祭祀仪式祈求神灵庇护,庆坛起源应该也与这种情节不无关联。

而最早开始庆坛仪式的或许正是数千年前芦山的统治者――青衣羌。

发源于邛崃山脉巴朗山与夹金山之间的蜀西营的宝兴河,流经宝兴飞仙关与天全河、荥经河汇合,称青衣江。古青衣羌人依水而居,亦因水得名。历史上的青衣羌人素以骁勇善战闻名,三国时蜀汉营中仍有青衣羌人,征战四方。

《华阳国志》记载,蜀王杜宇“以灵关为内户”,鳖灵之孙保子帝曾数次亲率大军攻打青衣羌。距芦山八公里的一处险隘灵关壁立万仞,下临激流,峭壁上至今还能看到栈道凿孔。杜宇、开明王朝的势力一度触及芦山,青衣羌人最后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芦山博物馆库房,郭馆长告诉我,考古发掘中,青衣羌的兵器极少有发现,蜀人常用的铜剑、铜戈、铜矛倒常有出土。库房内残存的一些破碎的尖底陶器是史前古蜀人经常使用的,看来巴蜀文明曾一度在芦山占据主流。不过,这种占据是短暂的,丝路蜿蜒而过,汉文化亦顺着丝路进入芦山。所见樊敏碑、王晖石棺便深得汉文化精髓,书法遒劲,线条流畅。看来那时芦山也由蜀王的地盘一跃变成了汉王朝的重镇。

同样是因为丝路改道雅安,东汉以后的芦山日渐衰落封闭,而后数千年的王朝更迭在芦山全然看不到痕迹。芦山因丝路而兴,亦因丝路而衰;文明因丝路而传,亦因丝路而塞。芦山的历史,一直停留在丝路经过它时那凝重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