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围绝经期的情志养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围绝经期的情志养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围绝经期是女性一生中生理和心理的转折期。近年来大量临床报道和相关实验证实,中医情志调节对围绝经期症状缓解和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的生存质量有客观疗效。本文从中医情志方面阐述围绝经期妇女的养生保健,以改善乃至消除围绝经期的精神和躯体症状。

关键词:围绝经期;中医情志养生

围绝经期阶段是女性生理和心理变化比较剧烈的时期。围绝经期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一般是40~55岁),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此期起点模糊,不易确定,终点明确。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近期症状表现为月经不调、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及神经精神症状,如月经紊乱、潮热、心悸、情绪波动大等;远期可变现为泌尿生殖功能异常、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阴道干燥、骨折、冠心病等。部分女性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围绝经期前后"天癸"将竭,肾精亏虚,机体阴阳平衡失调,生殖功能亦将衰竭,冲任失调,五脏失养,从而产生一系列病变。

据调查,我国60%~75%的女性在围绝经期可出现症状,其中相当部分患者症状较严重。女性的围绝经期是一生中继青春期后的又一生理转折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心理、生理各方面不稳定因素的干扰,产生各种情志问题。情绪很容易出现大的波动,使得身心症状相互影响,进一步加重围绝经期症状,所以予以情志精神调节很有必要。近年来大量临床报道、相关文献及实验证实,围绝经期精神治疗对围绝经期症状缓解和对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的提高有客观的疗效。如叶盛莲、陈汝文对35例更年期抑郁症患者进行情志干预,干预前后进行更年期指数和SCL-90评定,结果发现中医情志干预可降低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可见情志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围绝经期症状,围绝经期的情志养生越来越重要。

中医认为情志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正常情况下,情志对机体生理功能起协调作用,不会致病。

1 接受绝经的事实

《黄帝内经》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绝经是每一个女性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应该正确的看待和坦然的接受。对于围绝经期出现的症状要能正确认识,不必因惧怕衰老而焦虑和逃避。现代社会中,部分围绝经期女性为葆年轻,对整容、过度美容、盲目补充激素等趋之若鹜。围绝经期女性应保持思想清静、顺其自然的接受这一生理过程,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情志,顺利地渡过围绝经期。

2 忌情志过激

中医情志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七情是人的正常的精神活动状态,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而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多因肝气不舒、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而易出现忧愁、郁闷、烦躁、易怒等情绪的波动,进而出现相应的围绝经期的身体表现。《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短,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此,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内脏密切相关,情志过激,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引发疾病。对于围绝经期妇女,情志过激不仅会影响相应脏腑功能,严重的会引发精神疾病,而加重身心症状。故围绝经期女性应学会调节自我的情绪,避免情志过激,引发其他身心症状。

3 心态平和,知足长乐

围绝经期的女性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双向转折期,家庭生活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加重了围绝经期的症状。围绝经期综合征所表现的忧愁、悲哀、忧虑,多来自于自身的生理功能衰退、生活环境与地位的改变,以及对物质、享乐方面所欲太多等。《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对生活和他人常抱有宽容和感恩之心,心态平和,有利于围绝经期的身心症状的改善。

4 培养爱好,陶冶性情

管子・内业云:"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喜悲怒,道乃无处。"故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行选择兴趣爱好,寻找乐趣。即便遇到忧心恼怒之事,也可以"以情胜情",有所转移和依托,让自己眼界宽阔,胸怀豁达,不必纠缠于琐碎小事而让自己陷入不良情绪之中。若培养了高雅的情趣爱好,久之情志舒畅、心情豁达,便不会轻易产生象暴怒那样的剧烈情绪变化,内脏的生理功能便不致受邪干扰,有益于围绝经期的顺利渡过。

中医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的说法,这里说的"神养"也就是情志养生。围绝经期是每一个女性都必须经历的生理和心理的转折时期,采用情志养生的方法,重视精神调养,发挥人的意志作用,预防和治疗围绝经期症状[1-3]。

参考文献:

[1]叶盛莲,陈汝文.情志干预对更年期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6(2):33-35.

[2]张海莹. 《内经》对妇科病因病机的论述[J]. 中医药通报,2006,02:29-31.

[3]张焱,胡亚男.试论《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养生学思想[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3):453-455.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