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用型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型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摘要:应用型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分析了目前我国该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设备整合、实验内容综合、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深入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提高了该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245-02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性强,其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衡量该专业办学的重要指标。尤其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更是需要更新理念,完善教学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大力进行改革。

一、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有些高校只是简单将实践教学分为校内课程实验,校外实习实践。校内实验课程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居多,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还未真正得到锻炼,就直接跳跃到综合素质要求高的企业实习,造成知识脱节,学生去企业实习难以上手,只是停留在看的阶段。还有的高校虽然还设计了实训、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在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方面有所考虑,但实训内容、课程设计题目十几年几乎不变,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新技术难以掌握,也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高校在以上基础上将各种技能大赛融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但做不到普及化和常态化,大多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还是得不到锻炼。

2.实验室功能划分太细,课内实验内容单一。目前我国该专业的教育多数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内实验教学多数采用一门课程对应一个实验室,开设的实验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如各高校该专业实验室有电工、电子、电机与拖动、继电保护等,这种划分功能单一,实验方法、仪器、原理都采用固定模式,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被动地按指导书的要求,“装配”元器件,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创新更无从谈起。

3.双师双能型教师缺乏。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由于社会评价体系中过于看重高校教师的学历、职称,导引着教师们不断攻读学位、专搞科研成果,忽略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更没人愿意主动到企业锻炼,所以自身双师双能型师资的培养跟不上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引进企业或有实际工作经验人员又由于薪资待遇没有优势,对人员的补充非常有限,引入人员也缺乏教学专业素养,真正能为教学服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严重缺乏,这成了制约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之一。

4.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实施的重要场所,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和质量。目前国内各高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多数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从数量上看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企合作单位,但真正的教学实施却不尽人意。企业面对盈利的压力,没有时间、人员、设备专门为学校服务,而学校通常出于安全、管理等方面考虑也很难带领学生开展真正的工程应用训练。也有部分企业为了自己的人才储备,提供各种条件配合学校的实践教学,但学生由于对行业不感兴趣、毕业后另有打算、积极性不高等各种原因,也使企业的积极受挫,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二、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1.构建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构建“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学科竞赛”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教学重点抓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规范化,资金投入要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消除“一课一室”纯粹辅助理论教学现象。实习/实训重点融合实习和工作两种行为、学生和员工两种身份、教学和实习两种过程。社会实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树立学生的社会实践观,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毕业设计选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采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执导的双导师制,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学科竞赛加强“常态化、普及化、职业化、嵌入化”四化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使其常态化发展。将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可以取得课外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扩大其受益面,实现其常态化发展。和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培训,进行职业技能大赛,将学科竞赛的形式和内容向职业化方向引导。

2.整合专业实验教学设备,分层次、递进式开展实践教学。根据电气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通过对实验室结构的调整,将本专业实验室整合成基础实验平台、综合实验平台、创新实验平台、技能培训平台四大部分。如将电工、电子实验室整合到基础实验平台,将电机拖动、交流调速、电气控制、plc工业控制实验室整合到综合实验平台,将机器人、电子工艺实验室、3D模型制作室等整合到创新实验平台,将电工培训室、PLC培训室、CAD培训室整合到技能培训平台,各平台技能满足原有实验教学要求,又增加了综合实训项目,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3.通过综合实训项目,串接专业课知识点,培养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根据电气类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针对我校原来实验教学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科学的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如:打破传统“三电”基础实验课程安排,增加综合性实训――电子装配。通过安装调频调幅广播、四通道遥控赛车、小型电视机、视频播放器等综合项目,使学生掌握一般电子产品及相关电路的设计、安装、焊接、调试、测量等知识和技能。将电路分析、电机与拖动基础、电气CAD、电力电子技术、交直流调速、电气控制与PLC应用、C语言及程序设计、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仪表及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控制系统仿真(Matlab)、变频器控制及应用、组态软件与触摸屏应用等课程专业知识综合应用到PLC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电子装配实习、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等独立实训环节中来,培养学生“以PLC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电气控制系统应用能力、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及应用能力、以交直流调速为核心的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能力、以工厂供配电为核心的供配电技术应用能力”四个方面的专业核心竞争力。

4.实行“双聘双挂”的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双聘双挂”即聘请企业在职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指导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提高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的结合度。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培训,提高自身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能力。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提高实践教师的薪酬待遇;建立多渠道的职称评审制度,政策上引导教师提高实践能力。

5.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要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合作方式。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从实习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从企业聘请技术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建设等专业建设工作。教师和企业联合申报省级、国家级纵向课题,互相支撑,既提高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也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教师承担企业横向课题,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也可利用企业的设备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校企合作开展学分置换,联合建设实验室(生产车间),将企业的岗前培训或资格认证在学校完成,建立校企合作的优势。

综上所述,应用型电气类专业教学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并重、课内与课外教学并重”的发展模式,从以上各个方面加强建设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黄满花,黄肇,王晓芳,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42-143.

[2]王艳松,张加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86-87.

[3]陈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