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芝记忆:百里山水画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芝镇距离临海市区几十公里,我多次经过此地,一直没有机会停车欣赏百里山水画廊。前几天,联系台州学院老师去小芝镇建立写生基地,有幸撩开了她那神秘的面纱,观赏到了小芝独特的风光。
车入生态之乡,雨雾笼罩着远山。停车步行进村,村口流水哗哗西去,溪水边杂树茂绿,水漫古石桥,水堤如弯月,引人入胜。
步入胜坑村,石头铺地,石屋沿溪水两岸而建。跨溪的拱桥、满壁石头的老房子、溪中如伞状的柳树、油光的石径,沿途所见之景,确实是写生的好去处。
小芝的逆溪水发源于大罗山。大罗山状似罗伞,峰峦突兀,因为出产灵芝,又称瑞芝山。
从小芝镇罗上宅村出发,约步行半小时,进入大罗山穿岩坑。弯弯曲曲的穿岩坑,清澈的坑水缓缓流淌。风来松涛滚滚,风静松鼠陪伴。我们向坑中走去,在一块大岩边,有一泓碧水。同伴用双手捧起清醇的山水,品尝了几口,禁不住叫出:“啊!好甜的水。”
“大罗山水清,大罗山岩怪。”沿着朝阳洞上方的岩皮小路,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到雨伞岩旁,岩形似一把撑开的雨伞,仿佛在风雨中企盼着亲人的归来。
大罗山南麓有朝阳古洞,洞中至今保留着一块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制的“朝阳古洞”石碑。在山门边上有两副对联,赞美了大罗山的美景。传说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桃渚抗击倭寇时,曾屯兵此洞中。晚清时,这里曾改设书院。
踏进天然岩洞里,仰望洞顶高高低低的,岩壁凹凹凸凸的,水痕、石缝,片片岩衣,与岩中显露出栩栩如生的龙凤、牛马等动物交织成一幅古朴的图画,这便是大自然的杰作。
北面的山腰间有灰白色的滴水岩,高数百丈,镶嵌在竹海中,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岩的上方是弯弯曲曲的峡谷,水如白蛟龙。涌到滴水岩时,形成两条飞瀑,倾泻而下,到岩石上粉碎成雨雾,雨雾喷珠溅玉,美不胜收。站在飞瀑下,浑身清凉。有人用“春观飞瀑夏乘凉,秋赏水珠冬望冰”来形容这里四季之景,倒也恰如其分。
从大罗山下来,我们回到了牛头山水库源头水的第一村罗上宅村。作为临海文物保护单位的何氏宗祠就在西村口。祠堂东临大罗山,前有碧水西流,水上有一座拱桥。“古桥虹拱”是小芝一景。
第二天,我们驱车进入杏中村。村道两旁,绿树成行,席草郁葱。杏中村以村中的一棵426年大杏树而得名。镇里同志说,旁边的一个村还有一棵远近闻名的罗汉松,于是,我们马上驱车去看罗汉松了。
车入中岙村,果真看到了近九百年历史的“中国第一罗汉松”。这棵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罗汉松长在元代蔡氏古墓的墓后小山坡上,远看像一座小山,近看像一把张开的大伞。古树冠直径约30米,树身空心,里面生出了一棵小罗汉松,树干直径有2米。
在小芝镇下村桥的村中央还有一棵720年的苦槠树。古树的边上有一座桥,桥下溪水清清,水面上长满了菱角。这让同伴小李想起了他的童年,他说 “小时候的秋天,我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经常坐在木桶里到池塘摘菱角,只是那时没有学会哼几句采菱曲。”
是的,秋天采菱是江南一景。我吟咏《采菱曲》中“溪涨年年碧影涵”的诗句,坐上了车子,准备回小芝村。沿途看到许多苗木,尤其是桂花树,成片成林,小芝人朝绿色产业方向发展的路子比我们脚下的路子宽阔得多。
湛蓝的天,翠绿的山,澄清的水,我留恋这里的美境,心想,这么美的山水之地怎么可能没有文化积淀呢。一打听,原来小芝有小芝鼓亭、罗上宅村的马灯、横峙村道情、乌岩村的莲花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小芝村的小芝鼓亭,精巧玲珑,独树一帜,是台州民间艺术奇葩。
在镇道上,这里曾有始建于唐朝武德二年(619)的一个大寺院“真如寺”。宋天禧五年(1021)开始,寺内相继建成两座高2米左右的阿育王塔,后寺院屡有兴废。真如寺僧人多时达500人,可与国清寺相提并论。2002年,在镇中心校新教学楼扩建工地上,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阿育王塔的地宫惊现于世。几位专家在现场发现了8尊佛像,以及水晶佛珠、镀金酒盅、铜钱、铜条等北宋时期的文物。
其实,古寺遗物在镇上随处可见,学校门口有两块寺院的石雕,村老年活动中心门口有两只古拙的石狮。活动中心内,老人们收集了许多件石雕,其中有一口大石缸,我开玩笑说,把这口大缸命名为“500罗汉缸”吧,小李说:“这口大缸确实少见,我看可以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