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代瓷器中的竹绘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代瓷器中的竹绘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竹象征清高坚贞,并有“青士”、“绿玉”等美称。《竹谱》曰:“植类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中,竹子是一个重要的纹饰题材。早在唐代,就有墨竹绘画出现了,据说是由当时的文人墨客从纸窗竹影而得到启发的。而且,由于竹本身的特性,有着木质化的茎节,竿上生节,节间中空而如一气。且四季常翠,挺拔而有韧性,所以历代中国文人赋予其不屈不挠的高风亮节之蕴意,使其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中国古代瓷器上的竹绘艺术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单一而朴实的宋金瓷上竹绘

中国瓷器上的竹绘艺术可以追溯到宋朝。宋金时期,文人画艺术发展迅速,大量的文人绘画中广泛出现了竹子,对宋朝民窑的瓷器装饰产生了很大影响。宋朝磁州窑就吸收了这些绘画的因素,借助化妆土与黑彩的魅力,让瓷上竹绘艺术初露光彩。

受工艺限制,宋磁州窑的瓷绘竹纹艺术的装饰方法显得过于单一化。大多是出现在瓷枕上;表现方法也较为单一,主要是应用了化妆土的特性,用单一酱色釉彩绘竹。

宋金磁州窑的竹绘艺术极为朴实。一般都是写意用笔,不讲求双勾或填色等。这可能是受到了当时文人绘画的影响。他们的绘画用笔一改传统绘画的严谨与细致,落笔简洁大方。磁州窑竹绘的艺术笔法与之相近,瓷枕上的竹画大多是寥寥几笔,求气韵而不求形似。此外,在绘画构图上,也受到宫廷画风的影响,如赵佶《写生珍禽图》里所画的墨竹(图1),在两叶相交时必留出空白线以分前后的技法,也影响了磁州窑画工的创作。

磁州窑的竹纹多数出现在瓷枕的侧面作辅助纹饰,与婴戏、猛虎等主题纹饰或是与文字相结合。在磁州窑瓷枕的侧面辅助纹饰上,这种摩习宋墨竹画风的竹纹一直延续到元朝,包括后来与元曲、元杂剧人物故事的结合(图5)。当然,也有作为主体纹样出现在瓷枕的正上面,如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宋瓷枕(图3),其正面就是单独的竹纹。也有用一“花”字与三组竹叶组合在一起,表示“花烛之喜”(图4),富于朴实的生活气息。

讲究对称、严谨与力度的元青花竹绘

元代磁州窑的瓷枕竹绘艺术,主要是沿袭了宋金时期的画风与特点,但在主体纹饰上更显繁细。

元朝的瓷上竹绘艺术,主要表现在青花瓷器中,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讲究对称、严谨与力度的风格。元人的审美讲求对称美与繁密丰富的画面,于是,元青花瓷绘中的竹纹首先表现出的是一种构图繁密、对称的严谨装饰画风。在竹叶的表现上,其满、密、平的特点,也有所表现。竹叶都比较繁密茂盛,在叶叶相交处也有了覆盖现象。(图6、7)

元瓷中的竹纹常是作为蕉石瓜果图的辅助纹饰。竹干、竹叶接皆单笔勾绘,竹叶大小参差,画法上追求写实,落笔沉着有力,干脆利落,竹枝瘦劲挺拔,是典型的一笔点划。较之宋朝,画面显得生动、有力度。虽然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分水”,但叶片上也有了明暗关系,但会留有运笔的痕迹。

多彩多姿的明清瓷上竹绘

明清两朝,陶瓷手工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瓷器彩绘艺术也在这一时期大放光彩。

在构图上,明朝竹纹多与松、梅组合为岁寒三友纹饰(图8),或与桃、梅、蕉石等组合。清朝,瓷上竹绘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继承明朝的同时,竹纹由部分竹枝或单棵发展到几株竹,突出了竹的整体性(图9)。且竹叶及枝干的画法更趋于清雅秀丽,刚中带柔。同时,还出现了大量的以竹纹为主题纹饰的作品,并创新了开光、过枝等技法(图10)。

在画法上,由于前朝绘画题材的大量传世,文人雅士对绘竹的喜爱(郑板桥图11),还有众多竹谱的出现,如《芥子园画谱》、《高风竹谱》、《竹谱》等,加之文人画的大量流传,甚至很多文人对于瓷器绘画的亲自参与,都丰富了明清两朝瓷上竹绘艺术的技法。此时期出现了双勾填色的画法,叶片正中有筋脉,写实感较强。竹枝比较劲挺,竹叶有的呈放射状,亦有互生对称者;有勾线平涂,也有水墨写意用笔。质感渐强,竹节清晰化,并加有点饰。风竹、雨竹、晴竹各尽其态,较之纸上绘画中的竹子更显生动。

此时期瓷绘所使用的彩料,不仅有传统的青花装饰,还出现了淡描青花、青花斗彩、五彩、古彩、粉彩、墨彩、珐琅彩等。在万历时期的一件淡描青花盘中(图12),盘心的青花双圈内绘有竹石纹饰,竹枝因风而弯曲,表达“疾风知劲节”之意。竹叶的画法虽貌似繁乱无章,实则雅致有韵,叶形如麦穗,更因淡描技法突显其单薄,衬托主题蕴意。乾隆时期的粉彩竹纹(图13),以珊瑚红着色竹子,让人联想到宋苏轼的赤竹艺术。再如墨彩(图14),则是在瓷器上充分体现了中国水墨画的蕴意,尽现竹子的清雅风格。

此时期绘竹纹的器类也较前代大为丰富,在梅瓶、盘、碗、茶杯、笔筒等器型上都有竹纹(图15)。竹纹与器型的结合也较前代更为活泼生动。特别是清代,出现了大量绘画竹纹的竹节造型的笔筒、茶壶(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