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索尼创新密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索尼创新密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主创新成为国内企业追求的方向,电子巨头索尼创新不断,其保持创新的秘诀是什么?

虽然这是我第四次到日本采访,坐在东京成田国际机场到市区的巴士上,还是被高速公路两旁盛开的樱花所吸引,无论是山岭绿树丛中点缀的樱花树,还是田间成片的樱花林,都是一样竞相开放,坐在旁边的索尼中国的一位朋友告诉我,樱花花期只有一周,4月中旬是日本关东地区最好的观赏期。“微风和细雨,樱花落衣裳”,幸运地见到这难得的粉色景致不禁让人遐思无限。

当然,让我更感兴趣的是这次到日本采访的索尼公司本身。这位电子行业的巨人到底凭借什么在过去60年中能够一直创新,不断发展?面对电子产品同质化的困惑,索尼将如何在满足市场主流需求的同时,保持自己风格?索尼过去的故事和经验能否给创新路上的中国企业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在与索尼各个被采访人的访问交流中,记者试图从中找出一些答案。

技术一招鲜产品吃遍天

如果把核心技术看成是根,那么在合适的土地上它可以迅速发芽并成长为支撑企业发展的参天大树。

“索尼今天又回到以技术为本的轨道上了。只有重视基础科技研究并提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索尼昨天的成就才能得以承续”,索尼集团总裁中钵良治先生在接受采访时非常坚定地回答说。

2005年8月24日,索尼开始在全球市场BRAVIA液晶电视新系列。与36年前第一部特丽珑电视机问世和2003年“贵翔引擎”的一样,BRAVIA的诞生标志着索尼在飞速发展的平板电视领域依旧是引领潮流的先行者。

作为一项全新的电视技术,BRAVIA(Best Resolution Audio Visual Integrated Architecture)强调“最精晰的影音效果”,包含着索尼对未来平板电视尤其是液晶电视发展前景的期待与技术判断。未来无疑将是一个多媒体高清娱乐的世界,无论是中国即将开播的高清晰数字电视广播,还是索尼主导的下一代蓝光技术高清DVD、PS3高清游戏、HDV高清晰数码摄像机和高精度的电子照片,最终都将有赖于高清电视的还原,液晶显像技术是走向高清世界的必然选择。

市场良好的正向反馈给予BRAVIA乃至索尼公司更大的自信。记者4月10日在采访索尼公司高级副总裁木暮诚先生时了解到,从去年夏季BRAVIA开始在全球至今,据2005财年第三财季统计,它在全球各类型平板电视销售中以14%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位,与BRAVIA推出以前的名列第四相比,跨越很大。而在中国市场推出8个月后,索尼已经赢得了6.7%的市场份额。

BRAVIA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平板电视市场上初战告捷,极大地扭转了索尼电子事业部门近几年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

如果单凭现在业绩就判定BRAVIA技术支撑索尼电视未来发展还为时尚早的话,那么回顾索尼30多年的电视技术历史,“特丽珑”无疑是支撑索尼大厦最主要的根柱之一。凭借这一创新的核心技术,索尼电视产品行遍天下。

“如果用今天的目光来看待索尼历史上的重大技术发明,我认为索尼公司的特丽珑、BetaMax以及PlayStation技术肯定可以成为索尼发展史上排名前三的基础性技术”,在本次采访结束的欢送晚宴上,索尼传媒公关部高级副总裁原直史先生举着酒杯告诉记者,“也正是有了特丽珑技术,我们才能在30多年的彩色电视领域中始终保持索尼的独特风格,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这一技术延伸到计算机的显示领域,同样创造了索尼显示器的高品质和辉煌”。

索尼的特丽珑技术是在1964年研制成功的栅控彩色显像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项跨越30多年的技术创新发明最初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差点因为高昂的研究开发经费而夭折。这种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的特丽珑技术在1968年4月15日之时,或许一般人不会意识到它给电视机等显示领域带来的影响力将是如此久远。

1968年10月,第一台基于彩色特丽珑技术的电视机在日本推出,随后便获得了电视业界最高的荣誉奖“埃美奖”。从那以后又过了20年,以“单枪三束”、“垂直栅条”、“柱状屏幕”为代表的特丽珑显像管技术,继续领导着新潮流,并作为AV的关键技术支撑着索尼公司的发展。

以超高清晰度和明朗的画面为突出特点的特丽珑技术,不仅被广泛地用于家庭,也开拓着新的商业领域。80年代迅速崛起的计算机产业,使特丽珑技术获得了又一次市场飞跃的机遇。计算机要处理微小的文字和符号,因此显示终端需要更清晰的画面,而这正好是特丽珑技术的优势,于是索尼开始研制用于计算机显示器的显像管。

1994年6月,在特丽珑显像管开发25年之际,世界累计生产特丽珑显像管超过1亿只。自1995年以来,索尼公司在全球家用彩色电视机市场上的占有率跃居世界所有品牌的第一位。以特丽珑技术为根基的索尼显示产品树已经是枝繁叶茂。

在索尼技术创新历史上,特丽珑技术成就了其电视霸业。而同样的,CCD技术又成为了其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的“根”技术。

CCD技术并不是索尼发明的,它起源于美国贝尔研究所在1970年发现的电荷耦合现象。当全球对这项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索尼的研究人员就敏锐地意识到该技术可以应用到照相机和显示器等许多产品上,如果能将其商品化,便能生产出廉价的照相机产品。

但在研制CCD实用化的漫长过程中,解决感光度、解像度等基本问题,以及消除细微尘埃所造成的画面缺陷,就花去了索尼公司研究人员整整8年的时间,并花费了高达200亿日元的研究开发费用。

苦尽甘来。当1978年批量生产CCD,并成功推出CCD数码相机后,索尼在CCD的应用便一发不可收拾。更高像素的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影像观念,也让索尼创造了又一个辉煌。

4月13日,记者采访索尼公司执行副总裁中川裕先生时了解到,2005年家用摄像机全球出货总量为1400万台,其中索尼为750万台,达到全球市场的41.7%,市场占有率第一。2005年全球整个数码相机市场总量为6500万台,其中索尼的出货总量为1350万台,占全球市场的21.8%,与市场第一位的佳能公司比较接近。

“我们有信心在数码相机领域重新夺回失去两年的市场第一的桂冠。因为我们有几个杀手锏,如机身防止抖动技术是其他品牌没有的,影像处理能力也是强项,CDD技术在业界处于领先的位置。”副总裁中川裕先生强调说。

看到索尼今天的成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副主任陆刃波先生不无感慨地说,“一项核心技术可以成就一个企业,一个重大创新可以成就一个产业。这样的经验值得国内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学习和借鉴”。

索尼特丽珑与CCD技术在市场上的成功,将技术创新的先发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技术上的一招鲜,产品市场就有可能行遍天下,这也许是我们从索尼技术创新故事中得出的一个很明显的结论。

领先需求半步创造市场潮流

4月9日,索尼安排在日本东京湾的欢迎晚宴似乎演变成记者的专访会。因为大家见到了被誉为Walkman随身听设计之父的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静雄先生。Walkman随身听在业界的名声,以及在索尼历史上的地位,让记者不能放弃从他这里了解第一手资料的好机会。

1978年,索尼推出了在家庭、汽车等各种场合都受到广泛欢迎的立体声磁带录音机。与此同时,索尼公司还研制成功了一种手掌大小的单声道录音机Pressman,这种机器虽然便携性很好,但音乐的质量不能满足多数人的需求。

虽然1978年向市场推出的便携式挂肩型立体声录音机TC-D5,已经成为索尼磁带录音机的主流,但尺寸有书本大小,而且很笨重,所以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便携式录音机,而且价格也很高。

“70年代后期,在年轻人中间,出现了DISCO等热舞文化,很多人都带着笨重的双卡录音机,开着高音量在街头边跳边唱”,高静雄先生向记者娓娓道来,“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我感觉到在户外听高质量音乐的需求已经相当旺盛了”。

“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便携的户外听音乐的方式呢?有了它,就不必再固定在音响设备之前欣赏音乐了。如果有可能,那将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索尼的决策者对此也很有信心。

尽量简化各种功能,强调产品的便携性,面向年轻人的可能的潜在需求,一个新的产品研发思路在索尼上下逐步清晰起来。而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成就了索尼Walkman。

从1979年6月22日索尼第一款耳机立体声放音机Walkman开始,到1989年的10年间,共生产了5000万台Walkman;而过了3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亿;到1995年其累计生产量已经达到了1.5亿台。

Walkman因索尼而诞生,而索尼的品牌因为Walkman影响着全球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Walkman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便携式立体声产品市场。

高静雄先生在向记者介绍Walkman的成功经验时说,“无论是做什么产品技术创新,首先都需要很敏感地把握市场及用户的潜在需求和需求趋势。Walkman开发之际,年轻人对高品质音乐的需求已经很强了,但户外环境下能够享受到这样的音乐品质,是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其次,要擅于观察生活,不能被自己的年龄、过去的经验和成功所束缚,时刻充满着好奇心,不断体察不同人群的生活及变化。”

“再者,在开发Walkman的过程中,我还有个体会是,不要把想到的所有功能都加到一个产品上,满足单一功能特点的产品反而在市场上更能取得成功。尤其是在新产品的初期,如果功能复杂了,价格昂贵而且定位模糊。当该产品的市场逐渐成熟后,再考虑加入一些附加功能。”

“Walkman的诞生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上述三点就是我作为Walkman的主要设计者,体会最深的三个方面。”

“现在中国的各个行业的企业都在把创新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产品创新更是企业非常看重的,所以这些经验但愿能够给中国的企业一些启示和参考。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相信在中国很快就能诞生出Walkman这样重要的产品。”高静雄先生非常真诚地对我说。

采访后记

企业创新的关系平衡术

创新是国内近期谈论最多的话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以市场换技术阶段后,我们也在思考未来靠什么来保持经济发展与产业进步?创新,特别是企业的创新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创新作为一个体系、一个环境,关联的因素是复杂甚至是矛盾的。作为全球最著名的电子企业之一,索尼在创新过程中是如何把握各种关系的?在采访过程中,与很多的索尼人交流过相关问题,把其中得到的一些技巧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

1.研发投入与市场开拓

研发投入的回报时间较长,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商业价值,而市场拓展的花费见效快,对于许多企业决策者来说,这个矛盾在经营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索尼的做法是,如果是想长期耕耘,一定要在研发上舍得投入,收入的8%-12%用于研发是比较合适的。同时,第一线的销售能力也是攸关企业发展的命根子。

2.独特风格与产品同质化

每个企业都想用差异化的产品、技术或设计,来赢得竞争,并领导一种潮流,但在现实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索尼也试图在同质化的今天保持其独有的风格,但已经不是每件产品都能脱俗。独特风格越来越依赖于产品的工业设计,是包括索尼在内的企业不二的选择。

3.基础科技创新与产品技术创新

企业做基础科技创新在索尼看来是有必要的,这是索尼研究院的主要责任,其方向与产品技术创新有比较大的关联度。在基础创新上取得的成果往往是独木变成林。产品技术的创新主要由产品规划设计中心来完成,对市场潜在需求的把握是索尼产品技术创新的源泉,企业对市场一线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成为产品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产品创新不能单靠市场调查得出结论和方向。

4.鼓励创新与创新风险

如何鼓励员工创新,同时又能很好地进行风险控制,这是很多企业都感觉比较棘手的问题。所谓的创新失败或风险,是指原来预设的创新目标没有达成。在索尼的文化中,只有鼓励创新的政策,而从来不去惩罚失败者。因为创新过程中产生的很多结果可能带来其他附加价值,如果加以利用,也能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好结果。索尼机器人现在还称不上是一个成功的创新,但该项目的科研成果已经广泛应用到其他产品设计中了。

5.市场营销创新与产品创新

市场营销和推广模式的创新,对于产品在市场中能否成功越来越重要。企业在产品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产品营销和推广方式与产品的定位基本一致。早在1978年,Walkman的时候,索尼就成功地利用当时最时尚的、最符合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新品,引起了媒体和用户群的高度关注。而这种新奇的推广方式是在产品创新时就策划好的。

链接:索尼下一代创新技术

1.CELL技术

CELL一直是个相当神秘的技术,从2001年Sony、IBM和东芝宣布开始合作开发后,其开发基地美国奥斯汀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人们的紧密关注。在2001年3家公司开始合作时,CELL的目标就瞄准了“片上超级计算机”。

对于Sony而言,CELL的目的非常明确,它不仅是下一代PS的核心引擎,更将成为Sony在未来高清宽带网络时代的基础计算平台。在面向未来的企业布局中,CELL是一颗非常关键的棋子,它会被应用于游戏机、家庭网络服务器、图像工作者、服务器甚至超级计算机中。

PS2在时便凭借其远远超越当时PC处理能力的计算和图形核心而著称。据了解,目前单片CELL(多核)就具备了1 teraflop(每秒1万亿次)的计算能力,超过了名噪一时的“深蓝”超级计算机,是PS2运算能力的1000倍,是当前2.5 GHz 奔腾4 CPU的100倍。

2.高容量蓝光光盘技术

发展下一代更高容量的光盘成了几乎所有家电和IT厂家的目标。Sony在2002年2月联合飞利浦、松下等企业推出了Blu-ray Disc(简称蓝光光盘)技术标准。其盟友还包括日立、先锋、三星、三菱、LG、夏普和汤姆逊。

与DVD采用的红色激光不同,蓝光光盘采用波长更短的蓝紫色激光作为光源,其波长为405nm,显著缩小了光盘的轨道间距和记录点长度。有单面单层记录容量为23.3GB、25GB、27GB的三种类型可擦写光盘,当前产品的数据传输速率为36Mbps。这种容量和传输速率已经可以保证至少两个小时高清晰度视频节目的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