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高考案例复习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生物高考案例复习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和纵向深入,高考命题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着明显变化。作为指导高三学生进行备考复习的教师,应改变以往的复习策略,变注重教为注重学;变注重结果为注重过程;变讲实验为做实验、探究实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高考。

指导学生高考复习应帮助学生完成如下目标:

识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学生学会以基本概念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学会知识的迁移,把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得情景中去;提高生物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特别是学会生物科学的探究与实践。

以此目标并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的掌握是零散,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时不能快速准确的提取信息,特别是遇到实验、实验探究问题,他们感到特别棘手。

鉴于此,探索新课程下有效备考策略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2009年我带领我校高三生物组的老师,开始进行了以案例为载体的复习策略研究与实践。

什么是案例呢?所谓案例,就是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能够引起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事实材料或生物学事件。

以案例为载体的教学策略,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既可以帮助学生将所要学习的内容综合到一起,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促进对知识的应用,又能帮助学生构建出一个相关的知识网络,以利于高考时对问题的思考,寻找解题的思路和解题关键。

经过两年来的研究,我们搜集了近50个教学案例。

围绕学习情景、学习任务、学习成果三个环节研究出下面三种复习策略:

策略一,案例――提出问题――知识串;策略二,案例――任务驱动――知识网;策略三,案例――问题解决――科学研究方法。

策略一:案例――提出问题――知识串

即以案例为载体,问题为核心,再现知识,实现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巩固、应用。

如在复习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时,运用婴儿奶粉事件――大头娃娃为案例

出示大头娃娃图片,并介绍大头娃娃发病的原因,然后给出内环境模式图。结合图示回答下表问题:

通过上述层层深入的问题的引导,学生的理解不断加深,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强,并能顺利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知识不是机械的记忆,而是真正的理解,灵活运用,触类旁通。

使用本策略,案例较易获得,使用难度不大。使用的内容范围广。如:呼吸作用、细胞分裂、细胞的结构、免疫、神经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长素等都可以使用。

运用此策略时,问题设计很关键,一定要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顺利的提炼出知识点,形成知识串。

策略二:案例――任务驱动――知识网

以案例为背景,布置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络,学会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深化理解。如复习细胞癌变时例举这样一个案例:治疗癌症的新方法――抑制肿瘤血管疗法

导入:癌症是人类的二号杀手。预防、诊断、治疗癌症是人们关注的极大问题。解决预防、诊断、治疗癌症,首先要弄清楚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布置任务。

任务1:阅读教材,并思考:细胞癌变的原因是什么?癌细胞有哪些特点?

老师汇总,板书。(癌变的原因、特点)

任务2:根据老师的板书,小组讨论分析如何预防、诊断、治疗癌症?

任务3:根据小组讨论的汇总,老师点拨后,学生完善有关癌变的网络结构图。

此案例中,只要学生清楚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特点就能找出预防、诊断、治疗癌症的途径。也就是说,通过任务驱动,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并在建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应该说,采用这种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挖掘教材隐含的知识点,增加了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知识不是零散的,而是成体系的,便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提取和运用。

策略三:案例――问题解决――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案例,提出与其相关的可探究的问题,根据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测,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模式,体验科学历程,培养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而高考对此能力的考查逐年加强。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尝试着去模拟探究历程。

在复习《光合作用发现》这一教学内容时,我出示一个水培作物装置图,并创建这样一个情景:某同学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一种植物,测得该植物既不放出氧气,也不消耗氧气,为什么?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光合等于呼吸。

针对此情况提出你要研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这种环节的设置,我们是想在这样的反复尝试中,使学生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会设计实验,清楚结果的含义,会用原理分析,能区分结果、结论,会进行表达、甄别、评价相关的实验问题。

问题一提出,学生思维就活跃起来,提出了许多问题:围绕水分、光、温度、二氧化碳、PH值、矿物质等。有的问题具体、有的问题不具体,教师给予点拨,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对问题提出有了一定的认识。

提出的问题不同假设就不同,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就不同。大部分同学设计思路不清晰,做出的假设和提出的问题混淆,自变量与假设不对应。如让学生围绕光的问题设计实验。学生马上想到了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在密闭的钟罩内放置植物和蜡烛(或小白鼠),对照组只放蜡烛(或小白鼠)。普利斯特利研究的是植物是否能更新空气,而不是研究光的问题。很显然,学生没有弄清实验目的是什么,不明确围绕目的如何设置变量。借此引导学生,实验问题,目的一定要明确,准确分析出自变量,考虑如何获得因变量。

应该说运用此策略,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自然会回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并把他们的思维方法迁移到自己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能真正体验科学探究历程,学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等方法解决实验及探究性问题。

本策略的使用主要适用于实验内容和科学史内容的复习。

如酶本质的探索;酶的特性研究,细胞膜结构的探索;细胞呼吸方式的研究;激素调节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等。

以上三种策略,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各有优势。

策略一:加深相应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应用。使用上比较容易,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案例也容易收集或编写,可操作性强。但此种模式只能解决知识层面的问题,不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策略二:通过任务,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避免学生复习时,脱离教材,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的知识形成体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但运用此策略,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教材,梳理知识,同时,对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知识体系完善补充,需要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完成,就涉及到进度的问题。这种策略更适用于高一、高二的单元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

策略三:类似于研究性学习,经常运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会各种推理方法,及运用模型和构建模型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但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使用起来可能要困难。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实用。

高三的复习,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将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当然教无定法,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我们可能会有许多其他的策略。在这里我只是想把我们曾经尝试的、复习效率较高的做法拿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分享。有不当之处,希望同行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同时,我们的案例教学还不够完善,还需要对案例的选择加强针对性、典型性;问题的设置更科学,使用上更充分地挖掘其潜在的使用价值。我们会继续研究探索下去。

(作者单位: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六中学)

责编 / 张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