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辽东湾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辽东湾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渤海湾盆地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区之一,辽东湾地区是渤海湾盆地最具良好油气勘探潜力的地区之一。文章重点从烃源岩分布特征、油气成藏规律和典型油气田解剖三个方面总结了辽东湾地区东营组东二下段和东三段的油气成藏特征和石油天然气呆滞特征。

关键词:油气分布;成藏主控因素;辽宁湾东营组

1 研究背景

渤海湾盆地北临燕山褶皱带,南以东濮坳陷为邻,西靠山西台背斜,东接胶辽隆起,是中朝古地台在燕山、印支期运动基础上发展来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该盆地石油普查始于1956年,经历了20多年的陆地和海域石油勘探发现了近100个油气田。先后成立了胜利、辽河、华北、大港、中原、渤海、冀东七大石油公司。这些油气田共探明石油储量达8.6183亿吨,天然气储量271.99亿立方米。

2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特征研究

2.1 东营组东二下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特征研究

东营组东二下段主要的岩石类型为浅灰―深灰色泥页岩夹砂岩。研究表明,TOC值分布范围为0.48%-2.57%,平均为1.42%,TOC值主要分布在1.21%-2.11%这个区间,频率为69.98%,这在烃源岩中是相对较好的;然而仅有8.35%的频率分布的为极好烃源岩。我们又以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来对东营组二下段进行分析,发现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在辽中凹陷以及辽西凸起较高,相对较好的烃源岩占了大部分,辽中凹陷北洼、南洼为中一好的烃源岩。

2.2 东营组东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特征研究

东营组东三段的烃源岩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对象之一。其TOC值范围大致分布在0.50%-4.30%,平均为1.80%,有机碳主要分布在0.9%-2.3%范围内,其中,相对较好的烃源岩占到了61.22%,TOC大于2.3%的在烃源岩中属于极好的烃源岩,占到了25.88%,稍微差一点仅仅占了14.2%左右,辽西凸起东营组东三段的烃源岩分布在相对较好的到极好的范围内,主要是因为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我们通过对89个来自辽中凹陷南洼的暗色泥岩有机碳样品的统计,可知道到辽中凹陷东三段烃源岩总体为中一好烃源岩。对于48个来自辽中凹陷中洼东营组东三段的TOC样品,分析可知,TOC值得范围分布在1.0591%-2.599%,平均值为1.798%,样品TOC值分布在相对较好的烃源岩级别中,占总数的60.258%,极好的烃源岩占总数的37.29%,差一点的烃源岩仅仅占到了1.98%。

我们通过生烃势等参数判别出该地区的烃源岩主要为中等一好的烃源岩,并且表示该地区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偏腐殖型,这就表明,即使有机碳含量高,但产油潜量并不高。

通过对辽中凹陷、辽西凸起的氯仿沥青“A”研究得出,参数差的烃源岩分布频率极低,而参数中、好、极好的烃源岩分布频率都比较高。辽中凹陷的氯仿沥青“A”分布在中、好、极好的烃源岩分布频率都比较低,而差烃源岩级别比例竟能高达49.95%。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东营组东三段氯仿沥青“A”与总烃含量所反映的特征及其相似。东营组东三段烃源岩的氯仿沥青“A”与总烃含量都比东营组东二下段含量要高,经过讨论与研究,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烃源岩成熟度相对提高了,而且已经有更多的有机质正在向油气转化。

3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3.1 异常高压和盖层厚度的分布特征都控制了油气的纵、横向展布

我们的研究表明,辽中凹陷周边有东三段超压盖层封盖的区域大多都是中深层段高产油气层发现的主要场所,上面有盖层岩性与超压的双重封堵,四周又有辽中凹陷充足的油气资源供给,油气特别容易在超压强动力的驱动下成藏在周围渗透性较好的低势区,研究区北部主要出现这种情况。辽西凸起带和辽中凹陷北洼地区东三段泥岩段由于欠压实成因导致异常高压广泛发育,同时发现北部地区也是整个研究区东三段区域盖层最厚的地区,最大厚度达到610余米,是研究区盖层封盖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正是由于具有如此好的封盖条件,可以满足天然气对盖层封闭性的苛刻要求,让研究区北段变成了辽东湾地区最主要的天然气聚集区。但是到了中部,虽然东三段厚度仍然很大,其对原油仍具有较强的封盖能力,有能力阻止油气继续向浅部新近系运移,使得超压的发育程度大大减弱,这是中部地区油多气少的重要原因。而到了南部不管是超服发育程度和盖层厚度都急剧减小,使得东三段泥岩盖层对下部油气的封盖能力也随之减弱,油气沿着断层往浅部运移,有一些在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聚集成藏。

3.2 断裂系统控制了油气的运聚

构造运动的重要方式就是断裂活动,而且,断裂活动对油气的“生、储、盖、圈、运、保”都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和影响。郯庐断裂带在辽东湾这里分为东西两支,东支是由辽东1号、辽东2号、辽中1号、辽中2号等等走滑断裂组成,西支是由秦南1号和辽西1-4号等一系列断裂组成,一起控制着辽西低凸起的形成,辽西2号断层是为辽西低凸起的边界断层。我们研究区的主要油气田主要是分布在走滑断层的两侧,因此研究区油气的分布受走滑作用特别明显。据分析可知,由西分支所控制的辽西低凸起区是油气田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东西分支油气分布差异应该是由断层活动性的差异所造成的,东分支的走滑强度明显要强于西分支,特别不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但在东分支走滑断裂断层活动速率较弱的区域,例如在辽中1号断层JXl-1油田所在位置也能形成良好的油气聚集。

3.3 输导体系控制着油气藏的类型和分布

通过分析表明,辽东湾发育有①断层型输导体系②不整合型输导体系③砂体输导体系④断层-砂体输导体系⑤断层-不整合输导体系⑥断层-砂体不整合输导体系等六类输导体系组合类型。断层是本区最主要的输导体,这也是本区的油藏类型以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油气藏为主的原因之一[4]。

4 油气分布的规律

通过研究可知,辽中凹陷和邻区是渤海海域油气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据了解钻探了有14个油气田,有31个左右的含油气构造,然而在油气田的展布方向和整个工区的展布方向都是一致。从纵向上看,这些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的油气在研究区的主要地层都是有分布的。但是在同一油田会具有多个产油气层系,这正是本区油气田的一大特点。然而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它的油气分布和油气储量规模当然也不相同,其平面和纵向分布的具有以下特点。在平面上:(1)油多气少;原油在中段是最多,北段第二,南段最少;天然气是由北至南依次逐渐减少;并且油气大部分都是分布在凸起带。(2)凸起带与凹陷带的油气富集程度明显不同,据统计,辽西低凸起带的油气藏数量要明显多于凹陷带,并且成为整个辽东湾地区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在纵向上:从北向南,油气富集层位逐渐变新。

5 结束语

研究区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其油气分布,油气储量规模也大都不相同,其平面和纵向分布具有如下特点。在平面上:(1)油多气少;原油中段最多,北段次之,南段最少;天然气由北至南逐渐减少[5]。(2)凸起带与凹陷带油气富集程度完全不同,辽西低凸起带的油气藏数量要特别明显的多于凹陷带,成为整个辽东湾地区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在纵向上:(1)从北向南,油气富集层位越来越新;(2)油气的丰度和分布差异同时由烃源岩成熟度差异决定;油气的纵、横向展布由异常高压和盖层厚度的分布特征同时控制;断裂系统决定了油气的运聚;输导体系与油气藏的类型和分布有关。

参考文献

[1]李国玉.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59-62.

[2]翟光明.沿海大陆架及毗邻海域油气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62-106.

[3]李国玉,吕鸣岗.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276-283.

[4]田世澄,孙自明,傅金华,等.论成藏动力学与成藏动力系统[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2):129-138.

[5]付广,王有功,苏玉平.超压泥岩盖层封闭性演化规律及其研究意义[J].矿物学报,2006,26(4):45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