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的培养,这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旋律。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创新氛围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提。只有发掘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增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才能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培养。发扬教学民主,要求师生关系平等、和谐、融洽,教师重引导,学生重自主参与,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发展的能力,鼓励学生奇思异想,追求新颖独特,不拘一格。

二、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为了培养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使这些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学习。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教给学生方法。

1.诱导学生大胆想象、联想、勇于创新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拓思路,学会创新。想象是创新的前奏,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诱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其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大胆展开联想。

2.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好乐之者。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探索动机,使学生沉浸在积极思考探究中。因此教学中必须精心设疑、质疑,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思考,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就容易调动起来。

3.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

“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

三、创设创新条件,培养创新能力

1.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想创新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疑于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积极地探究、创新。

2.鼓励质疑问难,让学生会创新

学生的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知识的探究、创造的过程。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不满足已有的结论,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

3.发挥合作优势,让学生能创新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组成学习小组可以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以班级、小组、个人等多种学习形式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习小组可以分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时优先让那些不大发言的学生说说对所讨论的内容的见解,并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达成共识,然后归纳整理,在全班交流.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具有创新意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创新情趣,多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创新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不断教给创新方法,总结经验,大胆改革,正确引导,及时点拨启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不断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342824江西省宁都县湛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