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六方束竹紫砂茗壶之欣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六方束竹紫砂茗壶之欣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人爱竹,由来已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竹子既为“三友”之一,又是“四君子”之一,是古今文人最喜爱的绘画咏诗雕刻的题材。竹子清秀挺直,无牡丹之富贵,无青松之雄伟,无桃李之娇艳。可是它刚强正直,宁折不屈,它“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柏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代表了文人雅士的思想品格。自古就有许多文人雅士喜爱竹,宋代坡写有许多首咏竹诗,其《干潜僧绿筠轩》最为脍炙人口:“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爱竹、画竹,在《题竹》中说:“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竹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励精神,规范行为,所以诗人们往往以竹喻人,借以言志抒怀。宜兴多竹,有毛竹、淡竹、刚竹、黄枯竹等,古人认为种花不如种竹,有“奇花照眼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绿”之说,故形成今日之宜兴竹海。竹子之乡的人们日常生活与竹子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爱竹、食竹,以竹为生。正是这种倾注了许多文人雅士关怀和情结的竹子,成为历代文人创作的源泉。而唯有宜兴紫砂艺人把竹子的形态引入到壶的创造中,形成了以竹子为题材的各种造型的紫砂壶,有竹鼓壶、竹春壶、竹鼠壶、竹圆壶、四方隐角竹顶壶、腰线竹节壶、双竹提梁壶、八卦束竹壶等。

现存史料中最早记载宜兴紫砂竹节形壶的为清代乾隆时吴骞《阳羡名陶录》中《阳羡茗壶赋》曰:“竹节之清,清贞莫比。”至于形状如何已很难考证。真正紫砂竹形壶的出现,应比史料要早,我们见到的最早传器,是香港罗桂祥茶具博物馆收藏的陈仲美款束竹柴圆壶,壶底刻“万历癸丑陈仲美作”(1613年),其次是收藏在南京博物院的大亨款的龙首束竹八卦壶(图1)。

天津藏家李跃东先生收藏一把六方束竹紫砂壶(图2),为典型竹形壶,现介绍如下:

此壶高8.3厘米,宽16.5厘米,口径6.5厘米,六方形,暗六方圈足,足径9厘米,容量500毫升。用紫泥制作,壶的颜色呈栗紫色,砂质纯净,细腻温润。制作手法娴熟,精工细琢,竹节形态逼真,细竹排列整齐,造型大方,容量适度。经多年使用,茶汁滋润,把玩摩挲,壶身表面包浆厚重自然,壶的色泽紫中透黑。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说:“壶经用文,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此壶便是上述论理的实物见证。从该壶的包浆程度看,至少应该历百年以上才能达到如此厚度。

此壶壶身做成六方形,每一面由11根细竹排列组成,全壶总共66根,其所塑圆竹之多是其他竹形壶所不及的。66是一个吉祥数,这是壶艺人有意巧做。壶身中间由一根腰线束扎细竹而成,故得名为六方束竹壶。

六方束竹壶壶身是由六个单片拼接成,然后镶上下底,后装接流把,另作壶盖而成,从壶口看去,壶内手工接痕明显,完全符合当时工艺水平。内为独孔的三弯流和耳形把,均由多竹节的竹段构成,制作之精,浑如天成。此壶为圆口嵌盖,钮圆而高,钮上做成道教八卦中的阴阳鱼形,壶底中心处钤一大象形花款(图2左下)。

笔者收藏紫砂器多年,经手过多种各类紫砂壶,翻阅过许多紫砂专著,这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象形印款的紫砂壶。紫砂壶上的印款尽管多种多样,但多为人名款、地名款、纪年款、斋堂款、商号款、诗句款、图案款。在图案款中又分植物图案如花卉、竹叶等和动物图案,如龙纹、瑞狮、蝙蝠等,却极少见到这种大象形款紫砂壶,这种象形印款的紫砂壶应为外销于南亚地区的外销壶。从壶的造型、泥料年代、包浆程度诸方面看,与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把清代竹节壶完全相同(图3),仅尺寸略有差异,且故宫藏品无印款。两壶对照应为同一时期作品(请参阅《紫砂清韵――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展》,载《文物天地》2007年8期)。(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