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股市如何造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股市如何造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发展机构投资者是中国股市造强的重中之重

中国经济的一个特点是,很多行业都造得很大,但并不强。一般来说,这些行业的总量很大,但整体水平(包括技术和盈利)并不高。

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钢铁和水泥。以产量论,中国的钢铁和水泥行业肯定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但市场结构散乱,企业整体的利润率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上次的专栏文章“中国股市能造大”(见《财经》2006年第20期)中,笔者曾谈到,从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市场资金供应面来看,中国股市可以造得很大。但像中国很多其他行业一样,造大并不等于造强。

什么样的股市才是一个强大的股市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主观判断性质,但我们可以简单地比较一下美国和日本股市。虽然这两个市场都很大,但绝大部分投资者都会认为,美国股市是真正领先于全球的。那么,美国股市强在什么地方呢?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际化。美国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当然很高,甚至还是全球很多法规改革的领导者。不少海外(包括中国)的公司都以能在美国上市而感到光荣;

第二,成熟的机构投资者群体;

第三,运作健全的中介机构,包括券商和会计师事务所;

第四,市场估值总体上比较健全和理性,政府干预市场的情况也极其罕见。

对中国来说,以上第一点更像长期目标,第四点是中短期目标,第二点和第三点则是眼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发展机构投资者是重中之重。这当中的道理十分简单。基于过去十多年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如果投资者主要是散户,且券商自营,同时又不对非公开的私募基金进行监管,整个市场的投资理念很难有大的改变。在过去两三年间,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大幅扩容以及QFII参与中国市场后,较为注重基本面的价值投资理念才开始抬头。

机构投资者不单能改变投资理念,更是对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行为作出监察的最重要主体。

在英美股市,机构投资者从来都主动向上市公司要求改善管理。因其持股量大,他们的声音是管理层不能忽视的。在极端情况下,因为对自身投资者的忠诚责任,他们也最有条件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法律诉讼。

同理,机构投资者以大客户身份,亦能对中介机构特别是券商的服务质量提出要求,主导他们在市场研究交易平台和产品创新等领域做出改善。坦白说,没有机构投资者的要求和推动,国际投行也不会在研究、销售和产品创新上做出这么大的投资。

当然,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管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内经常听到一些传言,说上市公司通过购买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换取基金公司对他们的某些特殊支持。如何阻止此类私相授受的行为,亦是在中国独特国情下规范机构投资者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中国股市中,券商一直是一个问题极大的环节。在前几年,因股市下跌,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问题十分严重,但好像也只有少数券商被勒令停业,由于这种明显构成犯罪的行为而被刑事的例子少得可怜。看来,要让中国股市造强,关于券商的整个法律监管环境(包括执法环节)必须比现在严谨得多。

另一方面,券商目前的规模也实在太小。据统计,2005年全国前20名券商的股本之和只有约53亿美元,相对于净资产动辄在300亿美元以上的国际投行,规模实在是非常之小。中国券商的积弱,一直是监管部门不能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但限制开放的代价,是整个中国的券商运作模式停留在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效率提升也较慢。

实际上,要解决券商资本少的问题,最简便的一个方法是混业经营,容许银行全面参与资本市场业务。

出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银行业的资本规模远超其他金融机构,同时他们也具有巨大的网络优势。在很多新兴市场中,能与大型外资券商一争长短的,往往也是有银行背景的本土证券公司。比如,在香港这一高度开放的资本市场中,具有本土银行背景的券商如中银证券等,其成交量经常大于很多外资投行。实际上,现在国际市场上的几家主要投行中,不少亦有商业银行背景。

另外,容许本土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中进行混业经营,不单是一个能在很短时间中壮大本土券商的举措,也是一个能帮助国内银行减少对传统存贷款业务的依赖、增加非利息收入比例的好办法。

当然,如同发展机构投资者一样,在允许商业银行进行混业经营的同时,如何保证银行及其附属券商维持相对独立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有关的制度建设问题,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讨论。■

作者为瑞士信贷中国研究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