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十二月――圣诞节》音乐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十二月――圣诞节》音乐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为世人所熟知的音乐作品,如《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十二月――圣诞节》是柴科夫斯基仅有的一部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十二首作品。作品曲式结构完美严谨,材料发展手法形式多样,散发着浓郁的俄罗斯气息。研究此曲,对于我们深入全面掌握柴可夫斯基的钢琴音乐创作有极为重要的代表意义。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四季》;《十二月――圣诞节》;音乐分析

一、完美而严谨的曲式结构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正是这二者的有机统一,才使得艺术具有令人惊叹的感人魅力。[1]作品为:Tempo di Valse,3/4拍。作曲家在创作该曲时采用了古典主义音乐时期音乐作品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和三声中部均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再现部为原样再现,其后附加一个独立的尾声。作品曲式结构完美而严谨,分析图示如下:

复三部曲式

二、音乐材料发展手法浅析

第一部分(1―81小节)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乐段(1―28小节)为复乐段,为由8+8+8+4规模的4个乐句构成,在主调bA大调上展开。音乐主题首先在低音部给出明确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辅以高音部间断出现的切分节奏优美抒情的旋律,给我们展现一幅惬意欢愉的场景,预示着圣诞的狂欢即将来临(见谱例1)。a乐句可分为4+4两个乐节,后乐节实际为前乐节的上行三度模进发展。b乐句引入对比新材料,音乐的节奏明显加快,后乐节速度慢慢回归进入a乐句的平行乐句a1。b1乐句在重复时进行了缩减,所以导致音乐材料结构规模缩减为4小节。和声以开放于f小调D和弦结束(见谱例2)。

谱例1:作品第1―8小节

谱例2:作品第第24―28小节

B乐段(29―49小节),为由4+7+8+8规模的4个乐句构成。c乐句在主调bA大调的关系小调f小调上展开,沿用A乐段a乐句的材料发展手法进行陈述,c1乐句在重复c乐句时时尾部引入A乐段b乐句材料进行了3小节的结构扩充。以渐弱的方式缓缓进入d乐句。d乐句沿用c1乐句结束时引入的以连续波动形式出现的8分音符材料继续发展,并融入A乐段b乐句材料。d1乐句与d乐句同头异尾。和声以开放于f小调D7和弦结束。

A乐段再现(50―81小节),再现时与A乐段唯一的区别在于结束时作了4小节的结构扩充,从而形成了8+8+8+8规模的4乐句方整型复乐段。

三声中部(82―123小节),由3个倒装的复乐段构成;乐段间结构点清晰,均由双纵线隔开。C乐段由4+4+4+4规模的4个乐句构成,在E大调上展开,随即在第二乐句便转入其属大调B大调,并以收拢于主和弦的方式终止。第三乐句与第一乐句完全一样,值得一提的是第四乐句在结束时音乐转入了B大调的关系小调#g小调,这也是判别该乐段为倒装复乐段的关键性依据。

D乐段也是由4+4+4+4规模的4个乐句构成,继续在主调E大调上展开。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完全一样;和声终止式上第二乐句收拢于主调T和弦,第四乐句开放于主调D和弦。

E乐段音乐材料发展手法与前两个乐段基本一致,只是为了引入再现部,第四乐句结构规模在C、D乐段基础上通过低音主持续的方式作了9小节规模的扩充,并引入4小节规模的连接段。

作品的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原样再现。

进入尾声(124―151小节),作曲家主要采用第一部分的音乐材料发展手法,但是引入了跳音奏法、八度叠加等等织体写法。特别是在结束时作曲家以一连串的分解和弦进行缓缓将音乐推向结束。

三、和声特征

在西方音乐文化中,和声是比其它音乐因素整理得比较彻底和系统化的因素。和声是贯穿整个音乐史,始终被看作是研究形式的理论科目的唯一的音乐因素。[2]作为俄罗斯浪漫乐派和民族乐派的重要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钢琴音乐创作在和声发展手法的使用上既有忠实于古典主义严谨的一面,又有颠覆传统较为自由的一面。如在作品中大量使用变音和弦:作品第46小节处升高七音的SⅡ65和弦(见谱例3),副属七和弦等;同时对三级和弦、六级和弦、甚至主四六和弦的使用也较为自由;还有复合和声功能的使用:作品第90至91小节,低音部为主功能和声,旋律声部为属功能和声。

谱例3:作品第45―46小节

此外,由于本曲的圆舞曲特性,所以各结构点内部的和声终止方式多以开放为主。如第一部分A乐段开放于D和弦;B乐段开放于D7和弦;而三声中部的三个乐段均以开放的形式终止。

线性和声的使用是柴可夫斯基钢琴音乐创作的又一特点。在本曲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作曲家使用的半音化和声进行,如作品第24小节至28小节处的低音声部的线性半音级进(见谱例4),120小节处开始的经过式旋律写法等(见谱例5)。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主线,半音化的应用,最基本、最显著的作用是声部的半音进行,它为声部进行增添了半音的倾向性,增添了声部的半音装饰性。[3]本曲的线性和声除了上述的半音化和声外,还有一种形态是基于自然音阶基础之上的线性和声(见作品第21至23小节旋律声部)。分析全曲我们发现,这两种线性和声的使用,即加强了和声的紧张度,又丰富了和声色彩,在增添和声的模糊性的同时,减弱了和弦之间的功能联系,对提高音乐内涵的表现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谱例4:作品第24―28小节

谱例5:作品第120―123小节

四、装饰音与和弦外音

装饰音的使用是浪漫主义作曲家表现作曲家本人钢琴演奏技巧的极好手段,除了能极大地表现出作曲家或者演奏家本人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外,装饰音还能增添旋律的华丽色彩。就本曲的创作而言,在装饰音的使用上柴科夫斯基仅仅使用了琶音。这些琶音均以很慢的速度奏出,对舒缓舞者的激动情绪起到了缓冲作用。而为了丰富音乐的和声色彩,增加旋律的华丽性和音乐的不稳定性,作曲家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还大量使用了和弦外音,使简单的和声序列获得更充实的音响效果,以推动和声向前发展。常规的三种和弦外音如经过音、辅助音、延留音作曲家都有涉猎(如82小节开始的连续的延留音,双声部同时延留,形成三度叠加的和声层)。

五、调性布局分析

本曲的调性布局较为简单,以关系大小调及主属调布局为主。如第一部分出现的bA―f―bA;三声中部出现的E―B―#g―E―B―#g。这样的调性布局方式在柴科夫斯基的《四季》其他钢琴作品中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在于深受浪漫主义思潮影响的柴科夫斯基在钢琴音乐创作时既注重向古典主义学习又积极致力于探求一种更为自由、浪漫的创作手法。而他的这种探索,无疑丰富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创作的调性布局思维,为钢琴音乐的创作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结语

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他热爱祖国,关心俄国人民的命运,但他又看不到俄国社会的出路。内心的痛苦、彷徨与现实生活带给他的种种压力,让他无时无刻不带着这样一种极为矛盾的心态去思考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出路与人生的意义。尽管自己的生活充满艰辛与不幸,但在音乐创作中却时刻闪耀着追求光明理想的希望光芒。诚如这一幅生动形象的《圣诞节》的美妙图画,完美地将作曲技法、现实生活与文学作品进行有机的组合,形成具有艺术通感的美学特质,散发着浓郁的俄罗斯气息的传世佳作。[4]

注释:

①柴科夫斯基性格忧郁,冬天却能给他带来欢乐,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他写道:“……俄国的冬天风光对我来说美妙无比。……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雪像无数钻石般闪耀光芒。从我住房的窗口可以视野开阔地眺望远方,多么美好自在,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畅快自由地呼吸吧!”《十二月――圣诞节》表现的正是晴朗的冬日里自由欢畅的心情。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67.

[2](美)约翰•怀特著,张洪模译.音乐分析[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8):96.

[3]桑桐.半音化的历史演进[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381.

[4]任红军.从《六月―――船歌》看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2):124.

作者简介:

任红军,男,四川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双硕士。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省级科研课题组成员,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著述30余万字。主要研究方向:作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