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第六代泥人张诠释中华文化内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第六代泥人张诠释中华文化内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始于厚土

原始社会,女娲用泥土创造了人类的传说,自此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农业社会,千里沃土养育了炎黄子孙,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演变,形成了更加严谨的体系、内涵和更加多元化的表达形式。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手工匠人心怀着对土地的敬畏,对生命的理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感知,去塑造,赋予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依赖的泥土新的生命。就这样,传统的中国泥塑诞生了。

行走在天津泥人张世家,徜徉于一尊尊泥塑中,仿佛穿越了时光的走廊,在光阴的另一头,是一代泥塑大师张明山。他伫立于街头巷尾,欣赏着梨园经典,品味世间百态。每一尊泥塑,都带着对生命的体悟、对土地的敬重,在这活灵活现的泥塑人物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谦恭的美德,不屈的性格,厚重的品格。正是这对土地和生命的敬重,让张明山大师能够脱颖于众多民间匠人之中,让学贯中西的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写实风格,获得泥人张的美名。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意识和创造力,泥人张代表着中国泥塑领域的一个巅峰。

想要塑造一尊好的泥塑,其步骤是十分复杂的,从初始选用的泥土,到后期耗时百日的雕琢,无不十分讲究。天津泥人张世家,世代于天津西郊,丛荣草木之处,作为择土之地;选土之后则为取土,需取地下三尺左右最优质红色纯净粘土,作为初选泥料;初选泥料经过化浆过滤后,晒干,加入棉絮防止开裂;混合棉絮之后,要由手工匠人对泥土进行千百次的锤炼,使棉絮与泥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熟制后的泥,仍需经历窖藏地三年,方可成大气。初选的泥土,可谓是一块璞玉,后期加工就是历尽艰辛的雕琢,一千个日夜深藏地底是为韬光养晦。至此,这些哺育中华儿女的泥土已经获得了新的灵魂。

如果说前期制泥是对泥土的考验,那么后期塑造就是对匠人的量度。他们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主要工具,辅以竹、木等制成的压子,就可以完成整座泥塑的塑形。这一捏、一揉、一抹、一挫之间,几代大师便把自己对生命、对尘世百态的理解融合其中。成型后的泥胚,还需经历烈火的考验,在高温烧灼之后,触及宛若婴儿的皮肤。再以天然矿物所制的颜料为其着色,让颜色深入泥土的毛孔,则可以经久不褪。经过这般诸多工艺,泥塑已然拥有了自己的性格,或骄傲,或洒脱,或坚毅,或温婉。如此泥塑,称之为镇宅重器也不为过。

传承百年

走进泥人张世家开在天津古文化街的工坊时,正值一天中客流量最大的时期,店里熙熙攘攘都是慕名而来的游人。店里是另一个世界,属于那木架上一座座泥塑自己的世界。在柔和的灯光里与一尊尊泥塑对视,穿行在他们的世界里,感受着每个泥塑独特的气质,听其讲述他们的身世、经历,品味一个个不同的气场。

在工坊陈列的作品中,有些属于泥人张第六代传人张宇先生,还有些属于泥人张第五代传人张乃英先生,这些泥塑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很容易区分和辨别。不禁使人一边惊叹于不同艺术家风格差异之明显,另一边不禁好奇产生这些区别的原因。所谓子承父业,不难想象张宇先生掌握着与其父辈相同的技法,那么又是什么让他们拥有风格迥异的作品?

张宇先生对于技艺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佛家有典故曰:‘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于我,技艺,就像那金波罗花,无关世间政治、金钱、哲学,技法,吉祥,崇拜,材料,绝迹,稀少,等等文字之教。他只是心灵一刹那安全、喜悦、柔和、崇高、光明。”技艺于张宇先生,乃至整个泥人张家族来讲,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内心通过技法成就泥塑,泥塑又是其内心的体现,于他们,这些对泥土、生命的敬畏早已深深地植根于自己的灵魂,与自身融为一体了。作为七岁就被选定为泥人张世家的第六代传人,进入世袭作坊开始心性、技艺培养的张宇先生,泥塑几乎就等同于灵魂与生命的存在。正因如此,不同泥塑大师所塑造的作品,也就是他们性格方方面面的折射,试问这世上既没有相同的两个人,又怎么会有相同的两件作品呢?

张明山大师对于张宇先生而言,是师祖,也是极为敬重的人。在采访中了解到,张宇先生每次来到工坊之中,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亲手为悬挂于工坊进门处的张明山大师的相片拭去灰尘,怀着一颗对这门传承200年的技艺的敬畏之心。据了解,在张宇先生的工作室中,有一个温度、湿度皆十分适宜的土窖,用于窖藏泥塑所用的泥土。出自泥人张世家的每一尊雕像,在还是泥土时都曾在这里经过一千天的发酵,逐渐洗去铅华,完成蜕变。在窖中,每一块泥土都是一样的大小,被精心地用油纸包裹起来,工坊的人都喜欢称他们为“金砖”。张宇先生的艺术品经纪人李丹女士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每一块“金砖”上都由张宇先生亲手贴上了一个“敬”字。从这小地、不为人知的秘密中,不难看出在塑造泥塑的每一个步骤当中,张宇先生都是秉承着对土地无限地敬畏之心在创作,而这就是他所追求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崇敬。

畅想明日

在泥人张世家的工坊中,最吸引我们的有两件作品,一件是张宇先生的茶仙陆羽,另一件是张乃英先生的岳飞。作为老一辈泥塑大师,张乃英先生的泥塑技法无疑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岳飞身着鎏金锁子甲,身披天青色掐丝团龙战袍,腰系大红腰带,镶珠嵌玉,面如冠玉,眉目之间运筹帷幄的大将风范淋漓尽显,正是我父母一辈小时候看的小人书中的岳飞形象。而张宇先生的陆羽,则是另外一种姿态。陆羽也着天青色,是一袭文士道袍,头戴布冠,手托茶碗,身边山石打造的小几上放着他所著的茶经。张宇先生在塑造陆羽时,采用了特殊的塑造手法,陆羽的衣衫不再是平滑光洁,而是有许多细小的凹陷出现在衣服上,远看仿佛陆羽正穿着一袭麻衣。陆羽这件作品中,更多的是张宇先生的性格,有一种宁静淡泊的禅意包含其中。这种禅意,既契合茶仙陆羽遗世独立的气质,又是张宇先生性格的体现。无疑,随着社会的变迁,泥人张世家也越来越回归于自己的内心,他们塑造的泥塑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艺术感。

今日的泥塑,在颜料方面做了更多的革新,采用现代丙烯颜料与矿物颜料混合而成的颜料,使其在色彩明艳程度、持久度上都有了常足进步。而泥塑的题材也不在局限与民间风俗和为大众熟知的武将,新一代泥人张所塑造的人物还包括佛教佛陀,文人墨客,革命题材等。然而,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泥塑并没有失去其传统性,反而达到了张宇先生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要求――传统不流于表面,不止于形式,只关乎其真正的本质,就像佛教中所说的本心所在。也许只有这样不拘泥于形式,不流俗于表面,追求创新的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方能使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化拥有许多种表现形式,杨柳青的年画、苏州的昆曲、敦煌的壁画,这一切艺术形式都被后人统称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些或以纸为媒介,或以身体为桥梁的艺术形式的背后,各位艺术家所追求的其实都只有一样,那就是传统文化独有的内涵――生命。这些艺术形式,有的表现生活在这世上的人的喜怒哀乐,有的表达对生命的美好祝愿,有的甚至就是要通过这些艺术品来揭示生命之奥义。这些艺术家们通过或通俗,或高雅,或繁复,或简约的艺术手段,描绘着世间百态,描绘着生命的起承转合。在新一代泥人张的作品里,可以看到深植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对于土地的敬畏,也可以看到他开创的属于第六代泥人张的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一新一旧的冲击当中,塑造出了属于张宇先生的泥塑作品的朝气蓬勃的灵魂。在追寻传统文化内涵的征途中,张宇先生无疑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我们相信,在张宇先生的带领下,天津泥人张世家可以千百代地延续下去。只要他们还秉承着对土地,对信仰、生命的敬畏,泥人张的精神就不会灭亡,泥人张也就会永久延续,也许百年后的泥人张,其造型、题材甚至技法都会有所改变,但是长久不会改变的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