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国画中的线性与非线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绘画的发展起源于线描,国画中的线性就是指的线描,但随着绘画的不断演进发展,写意画被认为体现了中国人文绘画中更多的中国哲学精神与情怀。从这两点出发浅要分析了这两种绘画表达方式的区别。没有一种艺术形式是被界定为必须如此或只能如此,在这种导向下,学习更多的绘画方式,明白其原理是为了找到更多的绘画出路。
关键词:国画;线性;非线性
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52-01
国画素描的练习主要以线描练习为主,它是基础,也是造型训练的重要方式。引用蒋兆和老先生的一句话,“线描——即发挥线条造型的复杂变化,解决造型的骨干问题。即骨法用笔,以形写神。”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必然将线性素描当做一种科学的对造型训练的基本方法进行学习。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以线为主,注重转折承接的表现方法,有的放矢,从形体结构出发,不为光影所左右,将主要精力放在物象内在结构的研究上,而不必拘泥于细枝末节上。
由于之前对于素描的练多停留在全因素素描上,在学习国画之后被要求更多的练习线描时,多有不适应,不理解线性素描,更不知道要怎么画。这时大师成了我最好的老师。当我在翻阅大师的经典图册,如荷尔拜因、丢勒、席勒等时,虽然他们是西方的画家,和我们在文化背景上有差异,但艺术上却是无国界的,在用线上给我许多启示。在看到大师们了不起的素描速写时,我才发现绘画对于作者来说更多的是个提炼创作的过程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描绘。他(她)们通过一笔一勾一画就能把想要表达的表现出来,无疑使画面更加的清晰简洁明了并充满形式美感。而在国画中用毛笔直接勾勒也是中国画捉形的基本方法,并形成中国画的主要特点,故中国画家历来重视和崇尚用线。中国的线不仅有其较强的表现力,更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如“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春蚕吐丝”、“行云流水”等。《朝元仙仗图》和永乐宫三清殿的壁画,那富有节奏感的线的韵律美和线的形式美,更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产生的。这些都地不断启发着我对于线性素描的认识。绘画对于一个人来说多半是认识对象、体验对象的过程。比如,我在前一段时间的人体写生课中就试着一边读画一边写生创作。这样的创作过程减少了重复写生的单调,增加了单纯创作的想象力,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思路,帮助我们学习与丰富画面语言。有时候我通过练习还发现一条线,可以是单调重复,无生机无意义,也可以组织面与面的组合,暗示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关系。例如,把“人”作为绘画对象时,他(她)们都是立体的,那所谓的“线性”只是我们通过外部环境及对他们的观察体验的方式提炼出来的。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观看、去察觉,体验强调的是自身的感受。这里提醒我们通过主客观结合起来看待对象,毕竟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添加了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绘画的方式千万种,为了更好的研习国画,我们的接触范围需要更大的延伸。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国画中的“非线性”。
我们要讨论的“非线性”可以理解为是中国画中的大写意泼墨画即一种绘画语言。从伏羲画卦仓颉造字中我们得出了书画同源的结论,而中国画里的大写意正是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放大放粗了的笔墨线条,也可以理解为是画家关于对象的另一种理解方式。其中体现了有我与无我的写意精神。
“写”即抒发书写,“意”即内心感悟。“写意”就是抒写内心情感,以表达内心感受为主,不着重物理表象的真实再现。大写意画重精神,这种精神既是画家个人的个性,也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大自由和大解放。而大写意画的本质,正是敢于超越客观物象世界,表现人的精神和宇宙之情,是一种生命的自觉。
当我跟随导师学习写意画的时候,这种体验是尤为深刻的。我们从看到的物象到创作作品已经不是简单的描绘对象,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加入进来,置身在一个我们想要表达的空间里。对象已成为我们借用的一个形象,我们只是在借用他的衣着环境、形象特征、造型特点等等来帮助我们表达,达到创作的终极目标。在技法上来看,笔情墨趣也是很讲究很能体现作者心境的一方面。用笔的笔意、笔势、笔力、笔法,用墨的清、润、沉、和等等都是需要我们在操作中非常讲究的地方。这些无疑不反映了作者在绘画中的思想活动。而能够把技术与思维活动结合统一和谐的表达出来,才是写意画的精神所至。
国画中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永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表达什么。也就是说我们既可以通过“线性”的方式白描对象,也可以通过大写意的方式丰富对象,更多的加入主观情感。又可以将两者结合兼工带写来充分表达你想要传递给观者的感受。或许还有更多的方式有待我们去研究发现创造。这样我们在绘画中就不用受到形式的束缚,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置在绘画本身和对象的共鸣上。
参考文献:
[1]宗白华.宗白华讲稿.江苏教育出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