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又到碾磙转动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又到碾磙转动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碾子与旧碾子一唱一和,亮出了村子最美的歌喉。

――题记

很久以前,我太爷住的村子有四十多户人家,全村共用一盘青石碾子。碾子是太爷亲手凿的,石料出自深山,大伙撅着屁股猫着腰嘴里喊着“一二一――一二一”,用钢钎木棒把巨石从山上撬出来,用五头牛栓的勒勒车拉了回来。碾子凿成了,不偏不倚地放在村子的中央。德高望重的太爷宣布:“碾子大伙公用,碾子是‘青龙’,不准损坏!”有了碾子,人们碾米有了着落。孩子们围着碾子追逐嬉闹,妇女们端着箩筐到碾子旁做针线活,有时,一直聊到星斗灿烂。碾磙很大,妇女孩子推不动。平时,碾几升谷子,男人就光着膀子前推后拽。逢年过节,谷子量大,毛驴便派上用场。

一圈又一圈,碾子“吱吱――哑哑”地叫着,碾子忙过,也闲过。那兵荒马乱的年代,村民终年跟着饥饿打交道,碾子转得也不那么欢实。村子的每一天,每一年,以至每个人的喜怒哀乐也都从碾子上碾过,碾子就像村子历史的刻录仪。正是:碾磙吱吱转得忙,穷人照旧饿肚肠。

十几年过去了,村子由四十几户增加到八九十户,碾子用不来了,天不亮就有人来排队。已是石匠的爷爷凿了一盘新的青石碾子。新碾子与旧碾子相距不远,它们一唱一和,亮出了村子最美的歌喉。吃过大食堂后,碾子很是闲了一阵。

又过了几十年,“轰隆隆”,村子响起了机器声,机器让乡亲摆脱了碾米这种繁重的劳作。人们不再用碾子碾米了,碾子彻底闲了下来,寂寞的没有一点生气,有时孩子们从它的身上蹦上跳下的,鸡群也不时在它的头上嬉戏栖息,也算是给碾子一丝安慰。

“把碾子拆了吧!”村里的后生说。老人们虽然不情愿,但拦不住后生们的破旧立新。说干就干,一顿噼里啪啦,碾盘碾磙被砸碎了,分到各家,打地基,铺台阶,凿猪槽。碾子拆了,腾出了宽敞的地方,走起路来也顺畅了。后生们乐了,他们更喜欢机器演奏的乐章。老人们绷紧了脸,可又说不出什么。爷爷心里更像少了点啥,旱烟锅冒出的缕缕青烟,似乎诉说着丝丝的愁绪。

又过了许多年,家家丰衣足食。村里办起了米面加工厂,优质的米面销往四面八方。孩子们一茬又一茬,都进了学校,对农活越来越生疏。长大了有的进城上大学,有的进城打工。吃细米白面时,孩子们不知道碾子是何物,中年人也把碾忘得一干二净,唯有老人们还时时提起碾子的记忆。正是:机器唱歌后生乐,碾盘碾磙丢角落。

春风又绿大地,村村寨寨都通了公路,城乡往来日益频繁,几十年没有出过村的爷爷破天荒地进城转了转。回到村子,爷爷又琢磨起碾子。爷爷老了,恳请后生帮忙,还把手艺传给了几个后生。一盘新的“青龙”碾子又出来了,放在了村子上东头的小水库下面。那里流水潺潺,绿树成阴。在河的两岸,一排一行的杨树柳树,山坡上,满是果树。爷爷还请了木匠做了一套水车,水车长轴的齿轮咬合着碾磙框内侧下端的齿轮。后来,爷爷的弟子们又凿了几盘石磨,也用水车带动,方便村民磨面。水车缓缓转动,石磨缓缓转动,碾磙缓缓转动。村民们都愿意到这里碾米,说是机器的米磨有铁锈味,碾子磨的米磨的面是地道的米面味。老年人悄悄把碾米磨面送给城里的子孙、亲戚。

城里人来了,开车来的,骑车来的,步行来的。说是什么农家乐,说农村的风光美丽如画,说这里是天然氧吧。走时还要带上地产的瓜果蔬菜,或是腊鱼活鸡,更忘不了拎上几十斤碾米磨面,外带几斤小磨香油。这些再原始不过的土里土气的东西,城里人美其名曰“绿色食品”。

又到了碾磙转动时,鸡鸣狗吠牛哞羊咩声,电视电话电脑声,彼此应和;又到碾磙转动时,哗哗流水声,吱吱的水车声,转动的石磙声,孩子的读书声,妇女的欢笑声,老人的交谈声,声声动听。正是:又到碾磙转动时,机器欢歌石碾唱。城乡携手奔小康,共奏和谐新乐章。

点评: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碾磙为线索,通过碾磙的转动表现了山村的由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作者善于捕捉最能反映山村的一点,以点带面,列举了“很久以前”“十几年过去了”“又过了十几年”“又过了多少年”。现在这个时期,围绕“碾磙”写人们的精神面貌,逐步深化主题,“碾磙”是人们丰富内心世界的折射,是人们由贫穷走向富裕的见证。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特级教师:靳立鸿

写作思路:

大赛在即,非常紧张,这么多的题目,一时眼花缭乱,犹豫许久,选择了《又到时》,感觉比较顺手。一下笔才知道,要么写的内容“陈旧”,毫无新意,要么强说“秋愁”,矫揉造作。老师对我说,你还是先去采访“生活”吧,它会告诉你写什么。是啊,不能闭门造车。双休日,去黄龙造访农家乐,到薤山观摩林场别墅,在茅坪还当起“农民”;牵曳过老家的碾磙,拍摄过城里人跳“农”门。老师又对我说,你还要把握住“生活”的个性。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以前,我只管把所见所闻一写了之,为事而写事。而今,我如果能从中勾勒一丝时代的印迹,再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斑”,在城市与乡村,过去与未来,穿上一根文字的红线,那也该是一点儿长进吧。但愿和谐永远都是生活的主旋律。

思路点拨:

作文竞赛中,我的做法是指导学生过“三关”:一是审题关。生活中有很多“又一次”,值得我们去品尝回味,生活有很多那一刻,让我们回眸流连。《又到时》,便是重温生活,再现生活,让学生用文字把生活酝酿成美酒。那么多的又一次,内容是熟悉的,不能刻意求新,但必须有新韵。扣住“又”字,不是简单地重复;不忘“时”字,切忌一味地回忆。久违的生活再次出现,新与旧便在碰撞中闪现火花。二是材料关。放手让学生去生活中寻觅,他们自己去看,去听,去体验,去思考,在人们司空见惯处挖到金石,在众人熟视无睹时聚合焦点。三是提炼关。经过再思考,打腹稿,材料的取舍存留,谙熟于心,进入酝酿发酵期。不断过滤去渣滓,蒸馏出来的便是清醇的美酒。

(指导教师:周俊凌)

家长感言: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为千千万万的中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的精心指导,使学生信心倍增,写作能力得到锤炼。做为家长,我们大力支持这项活动。无论在孩子寻找生活素材时,还是在孩子写稿改稿时,家长都不怕花时间、花精力,乐为孩子当“啦啦队”。祝愿竞赛活动越办越好,多方合力,用爱点亮校园写作之路。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教育分局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