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今高考已经不再是难度的竞争,而是学习素质的和思维品质的竞争,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竞争。

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地理试题已经逐渐形成了“无图不成地理”的试题命制风格。由于地理图表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地理试题图表数量众多,这为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图像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地理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能力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因为以地图为背景切入,既能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又是文综试卷中的亮点。学会看图,读懂文字,找准“题眼”,显得非常重要。

一、显性信息

以文字、地理图像作为信息载体,包括地理分布图、地理景观图、等值线图、示意图、统计图等,它以形象直观的文字、地图语言,以形象符号及注记的形式,传递着形态特征、地理原理、空间分布、时空位置和时空演化规律等相关信息。使学生能直接从试题中获取的信息,称为显性(直接)信息,它直接、浅显,对于比较复杂的试题解题而言,它是不完整的,但又是必要信息,是通往试题目标的引路石。

例(07高考*重庆)36.(36分)图1是我国甲乙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图,图2是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按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从乙省会到甲省经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6分)

(2)2000~2005年期间,两省耕地变化的共同趋势是_______。两省耕地变化绝对量较大的省是_______(省名)。变化率较大的省是_______(省名)。(6分)

(3)分别说明导致两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指出甲省在耕地保护中应采取的最主要措施。(10分)

(4)简要说明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14分)

析:第(2)小题直接读图9获取信息,得出答案耕地总量下降。

第(4)题直接读图8获取信息,得出答案甲省以种植为主,畜牧业和渔业也占重要地位;乙省以畜牧业为主,种职业也占重要地位,渔业比重低。

答案要点:36(17分)

(1)变化规律:由少到多。原因:距海越来越近,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强。

(2)耕地总量下降;江苏;青海。

(3)原因:甲省因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乙省为防治生态环境退化,实施退耕还草还林使耕地减少。

措施: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

(4)差异:甲省以种植为主,畜牧业和渔业也占重要地位;乙省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也占重要地位,渔业比重低。

原因:甲省平原地形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域面积广;乙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土壤贫瘠、草原面积大、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准确性: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考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因为理解偏差导致解题出现较大的偏差。

不仅能从题干中获取信息,还要准确把握出题者意图、答题方向。

例(07高考*全国卷1)(17分)图7为某城市两大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9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8分)

析:(2)读题准确获取信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说明西部工业区在城市扩展以前的布局合理而由于城市发展变得不合理。抓住题眼“城区不断扩展,焦化厂、水泥厂(大气污染严重)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结合图中位置信息(城区内)容易得出搬迁的原因。

答案要点:36.(17分)

(1)合理。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二、隐性信息

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而且可能隐含着一些信息,从而使许多地理信息表现出不完整的特点,但对于考生解题又是完整的。通过对显性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处理,获取的背后隐含信息,称为隐性(间接)信息,可直接用来说明和解答试题要求,是从试题条件通往目标要求的桥梁和阶梯。

间接性:通过题干的系列信息,结合已掌握的知识,分析得出需要的结论。

(07高考*全国卷2)37.(21分)图8为某国简图。读图8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①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②。(6分)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③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④。(7分)

(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⑤。(2分)

(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6分)___________。

答案要点:37.(21分)

(1)印度②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③热带季风④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和干(旱)季

(3)⑤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4)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形成旱灾。

析:本题必须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度信息,22°N-26°N,90°E大致穿过中部,可以推断该区域位于南亚,南部是海湾,再加上国家的轮廓和河流,等高线的分布间接确定是孟加拉。进而分析得出其余题的答案。

隐藏性

例(07高考*全国卷2)图4表示北半球某区域。a为纬线,b为晨昏线。b线中M点纬度值最大,N、P两点纬度值相等。回答10-11题。

10.M点的纬度最低为

A.71.5°N?摇B.66.5°N?摇C.61.5°N?摇D.56.5°N

11.若Q、R两点相距60个经度,且R点为30°E,图示区域为夏半年。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时?摇B.8时?摇C.18时?摇D.20时

析:从题干中获取直接信息b为晨昏线,我们知道:晨昏线的特点是除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过南北极点外,其余时间均不过极点与某条纬线相切,而切点即是晨昏线所经地区中纬度最高的点,这是隐性信息也是此题的瓶颈。10题中求M点纬度的最低值,由已知M点是b线中纬度值最大的点知道M是太阳直射点最北时晨昏线与某条纬线的切点,所以很容易知M的纬度最低值是66.5°N。

2)由于M点是晨昏线与某条纬线的切点,而切点的地方时非0点即是12点,这就是隐含的条件,是得出正确答案的关键。加上已知图示区域是下半年,知道M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是12点,Q、R两点相距60°中间点与M点位于同一经线即M点所在经线与R点的经度差是30位于R的西侧M点经度是0度,与北京时间差8个时区得到答案为12+8=20时

三、备考启示

高考试题立足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注重对读图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重点考查考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地理学科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地理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地理学科的探究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在历年的文综卷地理部分十分突出。

重视审题,就是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搞清楚试题提供的条件和创设的意境,明确试题的考查意图和目标要求;捕捉、提取、加工试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辨析题中的限制条件和隐晦条件,排除干扰信息。信息,在试卷中则常常表现为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试题信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暗示和渠道。不同的信息不同的方法,准确标准的结论。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题干文字材料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图形的表述语言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统计图表的文字和数字中,各种地理图形的组合和整合的分析中。因此根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是不同的。

材料分析题题目提供的素材多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与地理紧密相连,一般平时不会做过,特点是题干信息量大、新颖和有图表的结合。大量新资料与多种方式呈现的信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一般是解题时要沉着,其实这类试题一般是高起点、低落点。首先直接获取信息读懂题目,从材料中提取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对解题起提示性作用的词语最好能做上记号。了解题目的大致内容;其次带着题目提出的问题要求,再仔细阅读一遍,找出与问题相关的重要信息;然后尽量把材料中的新内容与已学过的知识联系来,许多答案落脚点是课本的知识或题干中的相关信息,只要适当加工、运用术语表达即可。

图表分析题。图表和数据提供的信息一般是隐性的,对于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解读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即解答时要认真观察和分析,看懂题目和图表给出的信息,图表信息的读取,是“通过思维的加工转换,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换为更易被和理解的文字信息”的过程,其关键是要明白各类图表的构成和各种图例符号表达的含义,掌握各类图表判读的方法和技巧。如地理区位可从经纬度位置、区域轮廓形状、突出地理事物的分布、某些重要的地理特征等多方面来判断,分布图、等值线图、结构图等示意图可从构图原理、分布形态、数据及其时空变化等方面来对地理事物的状态特征和其时空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判断,联系题干文字、设问规范表达。

数据信息题以统计数据形式作为信息载体的称为数据信息,它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地理数据资料以及反映数字资料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表格中展示的各项地理要素均是紧密相关的,表格中的数据资料均是客观、真实的。以定量的形式反映着地理要素在横向上或纵向上量值的现状和变化。解答时关键是从表格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如最高数值或最低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互之间数据的比较等。从表格中发现问题,用表格外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获取文字、图表的显性信息的基础上,综合显性信息,依据地理观点、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工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从而导出表面显性信息背后的隐含信息。这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通向解题成功的中间环节。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