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难以忘却的往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难以忘却的往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8月23日,老友谭百辛走了,他走得竟如此匆匆。当我在电话里听到这一不幸消息时,不禁潸然泪下,泪水顿时模糊了双眼。回忆半个多世纪和他的交往,恍如昨日,依然历历在目。

百辛与我是同龄人,曾是部队时的战友。建国之初,我们同是中国人民第十四军文工团美工队的宣传员。经过千里的长途行军,于1950年春暖花开时节来到大理古城。当时文工团的驻地在博爱路财神庙内(今大理一中分部),美工队将近30人,就挤在戏台上下三间房子里。那年月部队实行的是供给制,生活较艰苦,但我们这伙年轻的文艺新兵,却是朝气蓬勃,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在我们这群人中,百辛是最勤奋的,他天资聪慧,虽然没有进过艺术院校,但素描基础好,画的速写不仅数量多、水平也是较高的。创作的连环画和版画,也显示出他的才华,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以致1952年军文工团撤销时,只有他和林德宏两人仍留在美术工作岗位上,由军部下到丽江42师文工队。我调到军直警卫连,当了整整一年的文化教员后,才又到军政治部文化处,在俱乐部管理图书。虽然和百辛不在一个单位,但举凡军里有美术创作或展览任务,他总是被抽调上来,也就常有相聚的机会。

1955年5月,我离开部队,转业到永平县文化馆。百辛由师部调回军政治部文化处,开始了专业美术创作的工作。我省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段锡先生曾写过一篇介绍百辛的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云南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部队画家,大多身兼数个画种,而于版画较为专一,作品又较多的当数谭百辛”。

五十年来,百辛的足迹遍及云岭高原,他流连于瑞丽江畔,跋涉于险峻的高黎贡山和中甸的雪山草地。他的作品源于生活,倾注了对边陲军民的饱满激情,他画的速写形神兼备、线条流畅,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创作时得心应手,信笔挥来,从不借助画报和资料。作品构思新颖,又有诗情画意。发表和入选各级美展的作品达数百件。创作于1962年的版画《云岭战歌》是他的代表作,曾参加全军第三届美展并获优秀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画面通过一支演习部队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位身背被包的战士在山岩上写道“铁脚板,快加油……”另一位战士正打着快板,鼓励大家加速行进,祖国边陲郁郁葱葱的壮丽河山和人民战士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情景相融,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写实性。版画《丛林曲》则反映部队战士在南国亚热带雨林中休息的情景。他的作品以军事题材,军民关系题材为主。也有不少描绘兄弟民族风情的,如版画《纺织女》、《田歌》、《洱海情深》、《夏》、《童心》等,以反映大理白族的居多。创作于50年代中期的年画《丰收》,参加全国首届青年美展并发表于《中国画》创刊号。他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描写边疆军民生活的速写,曾经参与过集体创作群雕。80年代末,他从部队离休后,由滇南转回到阔别多年的滇西,落籍于大理市。晚年则以国画为主。大部分题材都是以苍山洱海为背景,描绘改革开放后,白族人民幸福的新生活。如2007年7月入选“高原巡礼”(云南省美术作品展、大理州展)的《云岭情歌》,就是通过三月街民族节日反映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新景象。其绘画表现手法是采用年画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风格。

在艺术创作上,百辛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对我的帮助和鼓励,终生都难以忘怀。1956年春,我由永平调到下关电影院任美工宣传员,总算又与美术沾上了边,由于本职工作忙,创作条件无法和别人相比。不久,德宏随师部移驻下关,百辛在大理军部。故人情深,我们又能有机会在一起谈文论艺。进而合搞木刻创作。百辛握笔起稿,我当助手操刻刀,采用流水作业法,先后完成约有10件左右版画,套色木刻《杨柳丝丝送肥忙》发表于《中国青年》封底,并有多家报纸转载。《金黄桔子满园香》、《春江水暖》、《洱海之歌》等发表于《边疆文艺》等省内外报刊。记得那时的大理《跃进报》,尚无制锌版条件,我俩还刻制了大约6幅香烟盒大小的木刻小品,直接上机器套印。有时停电,我俩就在烛光下赶刻,刻完就配上诗,以组画形式连载于《跃进报》。我与德宏也先后合作了约有5幅木刻。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才坚持搞业余美术创作。1960年,我们3人都有幸出席了云南省第一次美代会,他俩成为首批省美协会员,杨晓东同志和我于1962年成为第二批会员。后来,我俩被吸收为中国美协和版协会员,1996年又获得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

谭百辛,1930年生于广东阳江,学生时代就追求进步,当中国人民到达他的家乡时,毅然和一批同学参了军,从此走上了革命征途。他原名伯觯因为名字的最后一字常被人误读成桑,遂改用笔名“百辛”,诚如其百般辛勤,终于成为我们中杰出的一位,是文工团美工队唯一留在军里,一直从事美术创作的“干事”。他没有显赫的头衔,更与“长”字无缘,多少年来,只听说他提级(从排级到正团级),不见他升“官”,据说是军政治部唯一资深的“干事”,但作为一名自学成才的军旅画家,贡献出了毕生精力,在美术领域里取得的成就,以及他耿介直爽的品德,都足以令人钦佩的。

回首往事,感慨万端,在这秋风苦雨的日子里,我翻出那本早已发黄的像册,重睹五十年代初在大理南教场,和百辛、德宏等的合影,遥想当年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怎能不感叹人生苦短。如今,百辛走了,但他的画幅将长留天地之间和人民心中。

(大理人物主持 廖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