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案例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案例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信息课教学中,学生上机操作案例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教育思想、技术方法以及操作经验,学生的知识理解、技能训练以及应用实践,都需要依托操作案例来体现。科学、合理地选取操作案例能帮助信息课教师更好地掌控信息课课堂,提高上机实践环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信息课 实践案例 使用策略

初中信息课教学中,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案例主要凭借教师的个人经验、爱好、专业水准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单方面理解进行设计与实施,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对不同学习阶段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学生掌握好每一环节的基础知识。通常前一阶段的学习是后一阶段学习的先决条件,不掌握前面的基础知识,就会影响后面的学习”。[1]基于此,以信息课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初中不同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将学生上机操作案例划分为三种类型:验证型、拓展型与应用型。

一、操作案例的类型

学生在初中不同的学习阶段,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会经历不同类型的操作实践,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

1.适用于初始学习阶段的验证型案例

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阐述了人类的观察学习模式:“人类大多数的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学会的。通过观察其他人,一个人对新行为如何实施就有了认识,并且储存在记忆中。在以后的场合,这些认识会成为他的行动指南。”验证型案例就是通过观察、模仿和验证,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奠定信息技术学习基础。验证型案例以掌握基础知识、验证基本操作为学习目标,包含一节课的关键知识点与操作方法,具有基础性、标准性、规范性和统一性等特征,适用于一个教学单元的初始学习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对验证型案例进行讲解和示范,给出作业要求,提供助学稿和相关资源,学生仿照教师的操作完成作业,作业的完成率和相似度比较高。较高的作业完成率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验证型案例是基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对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实际验证,学生必须完全理解并熟练掌握。

2.适用于中、后期学习阶段的拓展型案例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好的教学必须为学生创造开展实验和探究的情境,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再通过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拓展型案例就是通过思考、想象、尝试和探究,帮助学生将少数、简单、独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获得全面、复杂、综合的学习成果。拓展型案例以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创造力与创新精神为学习目标,侧重于表现学生的个人想法和独立意识,具有开放性、复杂性、个体性和探究性等特征,适用于一个教学单元的中、后期学习阶段。在教学中,教师不做讲解和示范,直接给出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按照自己的习惯、喜好、能力和认知水平,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并动手完成。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超越了对操作技能的模仿和验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灵活运用,突出个性,强化主体意识,最终形成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拓展型案例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延展与扩充,学生在探索中利用知识有效迁移的能力获得发展。

3.适用于应用阶段的应用型案例

杰罗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社会性对话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校内外的社会交往有助于学生习得技能,解决问题。”正确的学习过程应该是“通过教师或其他精通学业的人提供的帮助,来解决一个超出他能力的实际问题”。应用型案例正是将学生从封闭的教室带入到开放的社会,在真实情景、真实条件下解决真实问题,经历用信息技术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际过程。应用型案例用以搭建课堂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实现学习与实践的统一,体现信息技术开放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本质。应用型案例以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面向社会的实际问题,具有问题真实性、方法科学性、过程完整性以及成果价值性等特征,适用于课程学习的最终应用阶段。在教学中,通过处理具体事物,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技能践行为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好奇心、成就感、自我意识以及求知欲望的驱动下,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习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应用型案例是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拓展型案例的延伸和扩展。应用型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学生通过接触生产实际,扮演职业角色,承担社会分工,最终掌握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科学原理、技术思想以及操作方法。

二、操作案例的使用策略

1.验证型案例的使用

对验证型案例,学生只要按照作业要求模仿操作就能掌握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与操作方法。验证型案例应具有以下性质。

(1)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学生对操作案例感兴趣,情绪就会愉快,知识伴随着快乐的情绪,会一起被存储到记忆中,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2)要从实际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取和构造,降低认知难度,引发并保持学习兴趣。案例所描述的事实应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3)以良构问题呈现,即案例要有明确的初始条件、已知的目标状态、统一的答案和一致的评价标准。90%以上的学生能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用可知、可理解的解决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4)知识点覆盖全面,难易程度分布合理,难度系数控制在0.3~0.5之间。

(5)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情感在学生成长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是构建一个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健全人格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验证型案例举例:以“对本班期中考试成绩进行评价”为题目,利用本班和全年级的期中考试成绩,对本班前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编写一份评价报告。作业标准如下图所示。

由于案例同时提供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学习态度认真、肯动脑筋想的学生,都能完成一份高质量的分析报告。学生在学会加工信息和利用图表表达意图的同时不仅获得成功体验,并且能更深刻感受数据处理的实用功能。

2.拓展型案例的使用

拓展型案例只有简单的问题描述,没有完整的解决方案和明确的作业标准,也没有详细、清晰的格式要求和内容界定,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推断、分析和探究来完成作业。拓展型案例应具有以下性质。

(1)是真实存在、有思考价值、有研究意义,需要利用较复杂的操作才可完成的问题。

(2)学生熟悉并有生活体验,具备对事情进行深度分析、获得有效结论的条件。

(3)能适应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

(4)能够提供充足的拓展空间。紧密联系生活或者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容易将课本中的知识与操作技能,迁移、运用到现实问题中。减少规定和约束,使得学生更容易从被动模仿转向主动探究。

(5)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搜索到丰富的资源,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性别、爱好、操作水平等提供不同资源。

(6)以劣构问题呈现,即案例有多种解决途径和解决方案,允许学生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

(7)利于展示和评价。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从中发现问题、总结方法,引领学生学习。

拓展型案例举例:以“对本班期中考试成绩进行评价”为题目,利用本班和全年级的期中考试成绩,对本班前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编写一份评价报告。

此案例作业标准非常模糊、简略和宽泛,而且没有指定用什么软件处理数据、用什么形式呈现报告。从作业效果看,有人用Word,有人用Excel,还有人用PowerPoint;在数据分析上,有的详尽,有的粗略,分析角度和语言表达也大不相同。可以看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方法和途径极具个性化。与验证型案例相比,此案例要求的作业开放性强,对学生的约束很小,留出了较大的发挥空间,更能锻炼学生数据分析、信息提炼以及概括总结的能力,但作业难度和整体差异都比较大,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适用于善于动脑动手、有独立想法和创新意识的学生。

3.应用型案例的使用

经过验证型案例、拓展型案例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掌握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在技术方法上已经具备了实际应用的基础与能力。应用型案例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应用型案例应具有以下性质。

(1)是一个真实、完整的问题,有社会实用价值和个人学习意义,能够体现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2)可以是科技产品,也可以是艺术作品,或者是研究某个事物、调查某个事件、论证某种现象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志向。

(3)有通过自主学习对其本质进行深入探究的可能。问题的性质容易被学生理解,使他们不至于感到束手无策或力不从心。

(4)以劣构问题呈现,完成劣构作业,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操作技术和经验积累,是对理解、探究、动手等实际能力的综合考量。

(5)问题的难度要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有适当的挑战性。

(6)没有过于复杂的逻辑推理和技术方法,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思维特点、知识积累和动手能力。

(7)有合作学习的条件和意义,需要由一个团队协作完成。

(8)成果适合用多种方法展示、交流和评价,评价标准多样化。

(9)需要数节课、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应用型案例举例:以“手机软件的开发与创新”为题目,以教师身份参与学习项目,亲历项目的策划、准备、实施和评价,获得研究成果。

学生对手机有充分的生活体验,对手机软件的强大功能充满了神秘感和好奇心,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此案例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现实技术挂钩,经历用信息技术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际过程。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黄志成.美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 林作新.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 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4] 理查德・I・阿兰兹.学会教学[M].丛立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莎兰・B・麦瑞尔姆.质化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个案研究的扩展[M].于泽元,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6] 王玉强.深度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